【摘 要】當前,城市不斷發展,各種高層建筑以及大型建筑等涌現出來,建筑布局以及功能都逐漸復雜化,導致很多建筑容易發生火災,消防安全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消防安全是對火災進行防范,確保人們安全的一個重要保證,本文首先分析了消防安全管理在當前的具體情況,然后對監督管理模式的一些創新措施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消防 安全管理 監督管理模式
當前,我國城市建設加快,規模擴大,對消防安全以及監督等都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因此,要對消防安全管理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創新措施進行消防監督,確保消防安全。
1 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各種消防安全事故不斷發生,造成火災后經常會導致損失很大,無法有效控制火災形勢。消防安全管理還存在不少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相關法律法規還缺少完善性
從當前情況看,消防法律體系還不完善,各種消防法律以及技術標準都還有待于完善。沒有結合經濟社會以及科技發展實際狀況等及時對消防技術規范以及標準加以修改。沒有對溯及力問題進行有效處理,尤其是在對技術規范進行修訂的時候存在滯后性,這樣就導致了很多火災隱患的存在,對消防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
1.2 沒有對相關基礎設施進行建設
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首先,消防供水不是很充足。當前,我國在對市政火栓進行建設的時候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成績,可是還存在基礎比較差且底子薄的問題。其次,消防車道經常存在不通暢的情況。再次,在對建筑進行設計的時候與消防安全的相關標準不相符。有的單位在建設的時候為了減少成本,對于應該在建筑內部進行安裝的一些固定消防設施,沒有進行安裝,導致固定消防設施的缺失。最后,沒有及時對消防站進行建設。
1.3 沒有做好監督檢查工作
消防部隊需要對全國消防做好監督和檢查等工作,可是,由于受到管理體制的影響,加上在對基層消防機構進行設置的時候存在不合理性,對消防工作開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消防管理是安全問題,需要社會中的各個單位以及成員共同承擔責任,不能僅僅依靠消防部門開展消防管理工作,比如,政府機構以及派出所還有安防人員等都需要參與到消防管理中來,形成合力,共同確保消防管理的良好效果。
1.4 單位和居民缺少消防知識
雖然消防部門會開展消防知識的相關培訓工作,企業會在內部落實火災預警機制,管理人員明確了自身消防職責,各個單位也開展了宣講活動,可是,從實際情況看,活動流于形式,效果不明顯。尤其是對于很多公共場所來說,其人員數量比較多,且員工具有較大的流動性,在入職之前沒有對其做好消防培訓工作,致使其缺少消防安全意識,在火災發生的時候也不了解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不能進行自救。
1.5 消防人員素質不高,且人員變動比較頻繁
對于一些單位來說,其安全負責人缺少上崗證書,而對于那些具備資格證書的員工來說,其流動性比較大[2]。另外,有的單位將消防安全部門安排到物管部門,缺少獨立性,沒有專門的部門對其加以管理,還有的管理人員屬于臨時員工,勞動合同是短期的,其素質有高有低,甚至有的人員并不了解消防設施,也不會使用,缺少良好的安全知識,整體素質比較差。
2 模式創新
2.1 在管理的過程中分等級和類別
在相關管理規定中,曾明確要求,在社會中所有場所需要確保消防安全,特別是對于公共場所來說,其人員比較多,消防部門在每一年都要對這些場所開展消防安全檢查工作。這種傳統模式比較絕對,如果采取這種模式,那么需要的警力是相當多的,消防工作也比較繁重,但是從實際情況看,警力人員數量比較少,無法和消防要求相適應。面對這種情況,需要不斷摸索,采取創新的模式開展消防監督和管理工作。某地在開展消防監督和管理的過程中,采取的模式是一卡式,也就是在管理的過程中分等級與類別。在省或者是周邊地區公安部門和消防監管部門共同結合企業生產規模以及特點和火災頻率等對其開展分級管理,并結合相關評定辦法以及建筑設施具體消防準備,對其進行分級別地開展消防監管工作,從而對各個建筑設施需要的檢查頻率進行確定。如果消防安全設施比較完備,且負責人具有較強的消防意識,對于這樣的企業,只需要隨機抽查就可以。而如果企業中沒有完備的消防設施,且負責人缺少安全意識,那么就需要對其增加檢查的頻次,結合企業消防安全隱患對其加以懲罰,確保消防監管系統明確重點,保證其有序性[3]。
2.2 主體實現多元化
對于公共決議和公共服務來說,需要拋棄以往的單獨化,要逐漸轉變為多元化,這是進行公共治理的一個核心。從我國當前的消防情況來看,其力量比較小,需要新鮮血液,也需要社會中的每一個階層共同努力,將相關監管體制構建起來。消防監督屬于社會化活動,必須要保證參與的主體多元,從而提升社會安全意識以及消防水平。對于消防監督來說,要構成一個科學的監管網絡,這個網絡的主要構成包括公安部門以及保險公司還有消防志愿者與消防部門等,確保其系統化,從而保證消防安全。在利用監管體系進行操作的過程中,需要將競爭機制引入進來。對消防安全進行防控的一個重要機構也就是消防部門,需要發揮其決策性的作用,將消防監控的相關規定制定出來,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同時也規定消防部門具有執法權利,消防部門需要提升公共服務的具體能力,特別是要對預警機制進行構建,避免發生重大和特大火災,同時還要做好安全宣講以及引導工作。對于公安部門來說,需要對轄區中的各種安全隱患找出來,落實好消防監管工作,對于重點場所,需要做好檢查工作,提升檢查的力度。基層公安部門主要和群眾打交道,對于轄區比較熟悉,因此,要發揮其在消防監管過程中的這一作用。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其屬于火災利益相關者,需要幫助消防部門進行監管,如果發現存在火災隱患,需要及時將這一情況向相關單位告知,從而使得火災發生幾率降低[4]。由志愿者構成消防組織,這是在開展消防治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的力量,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減少監管的成本。從我國實際情況看,村落之間救火屬于傳統意義上的消防志愿者,當前發生火災事故的原因不像以前一樣單純,因此,對于消防組織的要求也就更高。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其整體素質,樹立良好的安全意識,確保其與消防現狀相適應,能夠確保消防安全管理的順利開展。endprint
2.3 利用社會檢查隊伍開展消防檢查工作,由政府部門投入相關資金
比如,某市為了確保消防監督和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保證消防效果,避免火災發生,構建了社會消防檢查的一支優秀的隊伍,這種模式是比較新穎的,在對隊伍進行籌建的時候,是由政府部門投入資金,并由消防機構對其做好引導工作。該市之前消防安全形勢比較嚴峻,為了保證消防安全,避免出現消防事故,該市不斷探索,構建了社會消防檢查的相關隊伍,面對嚴峻的消防管理任務以及監管力度差和社會秩序混亂等情況,這支隊伍有效保證了消防檢查和監督的順利開展。要構建這支隊伍,需要對縣市級相關責任人提出高要求,同時還要將消防安全的相關聯動體系構建起來,在此基礎上,還要制定評價監督標準,從而對責任人具體行為進行約束。另外,檢查隊伍還要將自己的工作進行擴展,延伸到社會居委會中,使人們具有較高的保護自我的意識,培養其自救能力,使消防安全涵蓋范圍逐漸擴大。在對這支隊伍進行籌建的時候,可以開安全聯動會,一共有兩個等級,并專門設立聯動辦公場所,對消防責任進行落實,將不同級別以及部門的具體工作職責明確下來。面對消防管理人員數量少,力量小的情況,由政府部門投入一定的資金,將消防檢查隊伍構建起來,還要由消防大隊對其開展業務方面的培訓工作,確保人員高素質,之后將其分散至各個街區之中,對安全隱患進行檢查,另外,由消防部門加以指導,對消防聯動會上安排的任務進行接收,行程兩級政府以及三個層次的管理模式。發揮消防檢查隊伍自身作用,避免出現監管盲點,確保消防管理的良好效果。
3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各種消防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越來越復雜,對消防監督和管理都造成了較大的壓力。為了避免突發事故的發生,避免消防安全問題,政府部門以及相關單位需要對消防安全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創新監管模式,對于各個環節都做好管理工作,確保消防安全,使社會實現安全與和諧。
參考文獻:
[1] 鄧志明.消防安全管理現狀與消防監督管理模式創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06):247-248.
[2] 陳晨.消防安全管理現狀與消防監督管理模式創新探討[J].科技傳播,2013(22):148-149.
[3] 王兆河.消防監督管理模式的優化及創新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5(05):189.
[4] 巫立斌.消防安全管理現狀與消防監督管理模式創新[J].電子世界,2014(18):63-64.
作者簡介:王文濤(1972—),男,黑龍江佳木斯人,本科,畢業于東北林業大學,工程師,研究方向 消防監督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