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強 +趙新紅 徐冉



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都存在員工習慣和企業習慣。有的是習以為常、相沿成習形成的積習、習見,有的是習焉不察、習非成是形成的習染、習氣,有的是習與性成、約定俗成、習見不鮮的習性、習用、習俗。員工習慣,往往發展和習慣成為企業習慣;企業習慣,往往影響和習慣成為員工習慣。
趨益有利的習見、習俗、習用等中習慣、好習慣,可以形成經驗、規矩、規則、規范、慣性、慣例,以及道德、文化,促進員工及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有害成弊的積習、習染、習氣、習性等壞習慣,也會成為毛病、問題、痼疾、陋習、惡習,制約員工及企業進步。
為此,員工習慣、企業習慣,需要管理。員工習慣、企業習慣,涉及道德問題,影響企業文化,所以必須培養。中國石油華北石化公司作為大型國有央企,近年進行了有益探索。從鑒別、管理員工習慣、企業習慣入手,培育、養成好的員工習慣、企業習慣,升華、形成慣例規范、企業文化,使企業價值觀在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得以真正滲透、體現,內化在廣大員工和單位部門的心靈深處,外化為員工和單位的具體行為、習慣和性格,固化為規劃、制度和機制,有利于促進員工及企業的管理和發展。
員工習慣需管理 企業習慣要培養
員工是企業的勞動者,具有生產力。員工習慣影響員工素質,影響員工行為,進而影響勞動和生產。為此,員工習慣需要管理。習慣的一貫性決定了習慣的難改變、難管理;習慣的可變性使得習慣管理成為可能。
中國石油華北石化公司幾年前,發現員工及單位存在的嗜煙、酗酒、“習慣性違章”“把習慣都當工作標準”“低標準、老毛病、壞作風”等習慣影響了管理,于是開始有意識地對員工習慣,育好抑壞,興利除弊,培養為企業習慣。對企業習慣,堅持、發揚、創造、引導好的企業習慣,改變、改造、克服、糾正壞的企業習慣。
過去曾經有的員工有愛抽煙、喝酒等習慣,有時出現脫崗抽煙、酒后上崗等行為。由于公司是煉油化工企業,具有高溫高壓、易燃易爆等特點。這些不良習慣及行為,成為員工習慣以及企業習慣,必將嚴重影響員工及企業安全。因此,公司采取戒煙、限酒、嚴禁帶煙火入廠、嚴禁酒后上崗等一系列教育活動和管理措施,對抽煙、喝酒等員工習慣加以管理,同時對戒煙、限酒等企業習慣給予培養,確保了員工及企業安全。
1.員工習慣影響員工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
員工習慣有的是己知己覺,有的是不知不覺,總之是自然成習慣,習慣成自然。員工習慣,是習慣性思維、行為,習慣性動作、操作,往往具有或形成基本固定的模式。反過來,員工習慣,往往影響員工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
中國石油華北石化公司有的員工一度認為:過去有人在崗位值班室、裝置區道路抽煙,沒有發生過事故;還覺得裝置區那么多加熱爐明火,要比煙頭厲害得多,都沒事。“抽根煙算什么?何必小題大做?”還有,有的員工認為:嚴冬寒夜外操巡檢,喝酒暖身利于工作,“酒后上崗怎么了?何必大驚小怪?”于是,廠區禁煙、禁酒上崗,十分艱難,非常難控。公司上下,意識到了習慣的重要和作用。
2.企業習慣事關企業管理模式和發展方式
企業習慣有的是約定俗成,有的是習以為常,總之是順其自然,自然而然。那些相沿成習、習焉不察的企業行為,習與性成、習非成是的企業習慣,往往與企業管理及發展是格格不入、背道而馳的。
中國石油華北石化公司過去曾經有些員工“近水樓臺先得月”,隨意在裝置上取油給自己的摩托車加上,單位“睜只眼閉只眼”;有些員工把管線、閥門、燈具、工具等材料、用具隨時拿回家使用,單位覺得“不算什么”等等。這些“以廠為家、有啥拿啥”“干啥吃啥”“用啥取啥”的“拿大家”“大家拿”企業習慣和行為比比皆是。還有的單位覺得“家大業大”“財大氣粗”“講排場”“擺闊氣”,于是“大手大腳”“喜新厭舊”,這些企業習慣觀念和意識,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發展方式,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管理和發展。
3.有效管理員工習慣才能切實培育企業習慣
習以為常、一以貫之的習慣,憑借其自身的習性和慣性,是“本性難移”的,必須管理堅持和堅持管理。員工習慣,是員工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方式,從心理學角度講,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固鏈接,因此管理難、難管理,需要實施有效管理。
中國石油華北石化公司對于員工習慣,根據企業文化建設需要進行鑒別,采取措施予以引導“揚棄”、興利除弊,制訂制度加以規范,通過組織施加文化影響,使之更好地適應企業發展的要求,從而有效管理員工習慣,切實培養為良好企業習慣。
針對有些員工的嗜煙、嗜酒習慣,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黨組織、青年團組織開展戒煙酒、講健康、保安全教育和倡議活動,公司制訂“廠內吸煙、帶煙火、酒后上崗人員直接下崗培訓、每發現一個煙頭、一起酒后上崗處罰5 000元、2 000元”等嚴格制度,采取由公司安全、紀律、管理檢查監督人員巡查,抓獲現行的舉報者重獎,各級領導帶領、黨員干部帶頭、團員青年先行、骨干人員帶動等措施,堅持反復抓、抓反復、一抓到底、常抓不懈,使得廠區抽煙、煙火進廠、飲酒上崗現象基本杜絕,“癮君子”由數百人減少到數十人。
企業習慣應升華 企業文化當形成
習慣是難以改變的,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習慣可以通過我們個人的主觀努力和外部的引導而逐漸改變。本來擁有的習慣可以通過反復糾正而逐漸被淡忘,而新的習慣可以在不斷強化中建立起來。所以,中國石油華北石化公司注重觀察、跟蹤、鑒別員工習慣及企業習慣,努力把好的員工習慣,轉變升華為企業習慣,把好的企業習慣,發展升華為企業文化,做到把企業文化既作為習慣管理的起點,也作為習慣管理的終點。
1.發揮員工習慣的習性、慣性、慣例作用
企業擁有什么樣的文化,就會在無形中孕育員工什么樣的習慣。如果員工的習慣與企業文化相符,這個習慣就會被擴大、被強化;反之,如果員工的習慣與企業文化相違背,那么這個習慣很難有長久的生命力,員工會在企業文化潛移默化的作用下摒棄原來的習慣。
為此,中國石油華北石化公司注重發揮員工習慣的習性、慣性、慣例作用,使之擴大、強化、發展、升華成為企業習慣、企業文化。研究分析發現,有些員工有爭強、好勝、主動、向上的好習慣,也有些員工有得過且過、馬虎湊合、應付差事、被動懶惰的壞習慣。有的單位存在擔當負責、積極進取、開拓工作、創造業績的好習慣,也有的單位存在工作消極、推諉扯皮的企業壞習慣。
2014年以來,公司采取推廣安全管理的“屬地管理”理念方式,確立“誰主管誰負責、誰的屬地誰負責”的企業習慣和管理理念,劃分機構、單位的職責范圍、屬地區域,堅持不斷明確業績指標、工作任務的責任部門、單位和配合部門、單位,按照屬地原則進行管理和考核,事事、處處、天天、月月念“屬地管理”經,使“誰主管誰負責、誰的屬地誰負責”的企業習慣形成習性、慣性、慣例,得到有效貫徹實施。兩年來,基層建設、基礎工作、基本素質“三基”工作明顯加強,促進了工作責任、任務指標的全面完成。
2.發掘企業習慣的經驗、規矩、規范作用
企業倡導什么樣的做事風格和氛圍就有助于什么樣的習慣產生和發揚。企業習慣是企業集體個性的集中體現,企業文化是企業習慣的升華、發展。企業習慣養成,需要企業文化指引,需要企業價值觀來支撐。企業文化是形成企業習慣的環境,企業習慣是企業文化的基礎。
中國石油華北石化公司注重發掘、管理個性、個案好的員工習慣、單位習慣,總結、歸納出企業習慣、企業慣例,提煉、升華為企業經驗、標準,固化、制度為規矩、規范,培育、形成企業理念、企業文化。
在公司建設發展中,施工作業連續不斷,有時會有多個項目、多個施工現場,不僅有本公司的員工隊伍,也有外委、外包、外聘的人員隊伍,加強安全、質量、環境管理成為重要問題。由于外部人員隊伍良莠混雜、參差不齊,因此加強施工現場管理,成為頭等難題。
于是,公司根據標準、規范,結合先進做法和成功經驗,同時注意在現場施工作業中,把員工、單位的好做法、好方式積累、歸納起來,總結、提煉出施工作業“五有”法:有作業就有全面的作業前安全分析;有作業就有正確的風險削減措施;有作業就有認真的現場確認;有作業就有嚴格的界面交接;有作業就有有效的監督監護。
同時,總結、歸納出“找問題、抓重點、明責權、嚴程序、重業績”的工作法,還升華、凝練出“標準規范、責任靠實、細節制勝”管理法。對近年的裝置大檢修、安全隱患治理、節能環保瓶頸項目及質量升級改造項目建設,以及規范化、標準化、規格化、目視化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3.發展企業文化的基礎、導向、創造作用
從一定角度看,習慣也是文化,文化等于習慣,企業習慣就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等于企業習慣。文化的養成等于習慣的培養。思維習慣、行為習慣、道德準則、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的愿景,共同構成了企業的文化。企業文化的形成等于企業習慣的養成。企業文化以其文化的磁性、吸力和張力規范并約束著員工的行為,將每個人的方向與力量校正到企業的共同目標上來,從而形成強大的能量。
中國石油華北石化公司從員工習慣管理入手,發揮和拓展企業文化的基礎、導向、創造作用。首先,保持員工存在和希望員工具有的習慣,先肯定下來和設定出來;其次,再用制度或措施加以延續和固化下來;再次,反復強調和要求,通過反復刺激形成習慣;最后,用故事形式傳承和傳播,以故事載體把習慣升華為文化傳承、發揚下去。
公司針對“天天要我安全、天天聽了就煩”“講起來重要、聽起來需要、干起來不要”“一直那么干,都沒出過事”等實際狀況,特別是在2010年4月24日聚丙烯裝置檢修,工藝技術員進塔檢測造成窒息身亡事故后,高度重視“習慣性違章”等不良習慣和行為,進一步切實加強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設。編寫動態、延續的事故案例、經驗教訓匯編,公司網上設置安全專欄、事故案例、經驗分享等,強化“班前班后安全會”“單位周安全會”“逢會就有安全經驗分享”、安全監督、現場督查,制訂“六大反違章禁令”,發動員工征集安全警句、格言,并制作成廠區道路燈箱,呈現人人講安全、處處注意安全、“我要安全、我會安全、我能安全”的注意安全習慣、建設安全文化、確保安全無事故局面。
企業習慣必興利 企業文化須除弊
常言道,好種子長的是糧果,壞種子長出的是“烏米”。好習慣可以有好效果,壞習慣可能出大問題,因此必須鑒別管理,區別對待、興利除弊。習慣,其好壞也是相對于組織及目標而言的。對某個組織及目標來說,有好習慣、壞習慣和中性習慣。習慣,還可以通過我們的主觀努力和外部的引導規范而逐漸改變。
因此,中國石油華北石化公司甄別、管理、培養、升華企業需要的好習慣,就是那些對公司建設、發展起促進作用的習慣;而發現、限制、整改、摒棄壞習慣,就是那些與公司建設、發展背道而馳的習慣。通過采取措施引導、制訂制度加以規范,施加文化影響,使之更好地適應公司發展要求,讓員工在潛移默化、服從規矩中養成公司需要、提倡、推行的好習慣,反對、改變、摒棄壞習慣。
1.切實培育發展向上的企業習慣
企業的成長都伴隨著某種習慣的形成,由于習慣的形成跟企業的成長同步,也因此在這樣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這個企業就形成了相適應的文化習性。員工、企業共同的好習慣越多,隊伍、企業就越好管理。積極向上的員工習慣、企業習慣越多,員工、企業就越容易進步、發展。好的員工習慣、企業習慣,好的企業文化,既是軟實力,也是生產力。
中國石油華北石化公司認識到,作為企業的重要生產力,勞動者的忠誠度和素質高低,不僅是勞動力密集型,而且是技術密集型產業的一股競爭力量。員工和企業好的習慣,能使員工、企業受益無窮;可以使員工及單位很自然地、自動地去做出有利于共同發展、進步的巨大努力。為此,公司倡導、實施“建設學習型企業,培養復合型人才”,營造“論文憑更論水平、重能力更重業績”的積極向上氛圍。
為了培養、延續、養成好的員工習慣,公司團委和人事部門合作,從每年新進廠的大學生員工抓起,與安全、技術、技能、制度等內容一起,進行為期一周至一月的入廠培訓、教育和習慣、文化引導、學習。隨后開展半年或一年的“師帶徒”“傳幫帶”等引導、管理,每年進行考核、測評,通過實習轉正、考評技術職稱等,培育、督促新老員工把積極向上的員工習慣及企業習慣養成。
為了培養和養成員工良好的工作、生活、健康習慣,針對有員工壓力大、負擔重、易染酗酒、賭博等習性,公司提出并倡導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單位實施“快樂工作法”,公司改善崗位工作和上下班交通條件,工會、共青團、女工等組織建設員工活動中心,發起組建文聯、體協、愛好者組織,有組織、有規劃、有目的地舉辦學習、培訓、講座、競賽、鍛煉、比賽、交流等活動,豐富業余生活,吸引員工參與,引導健康習慣,抵制不良習慣,員工精神面貌大為改觀。
2.徹底革除低俗落后的員工習慣
壞習慣是員工及企業的行為羈絆和管理障礙,影響和削弱意志力和戰斗力。員工的壞習慣如果得不到糾正和制約,就會像惡性腫瘤一樣在單位中擴散開來,阻礙隊伍前進的步伐。單位的壞習慣倘若沒能夠規范和整改,也會如腐蝕污染一般在企業里蔓延下去,損害企業發展的進程。為此,必須對存在的員工壞習慣及企業壞習慣,特別是嚴重的壞習慣,予以早發現、早鑒別、嚴管理、嚴整改,使壞的員工習慣、企業習慣越少越好,治理越早越好。
中國石油華北石化公司由于是建立在1986年15萬噸小規模煉油廠的老廠基礎上逐步改造、跨越發展成為現在500萬噸配套規模的,特別是在節能降耗、降低成本原則執行過度的影響下,有些老裝置、老設備、老管線、老閥門有“跑、冒、滴、漏、差,臟、松、亂、響、缺”的現象,還有員工及單位存在“低標準、老毛病、壞作風”習慣,一直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不以為然、整改不力。2006年公司啟動1 000萬噸升級改造項目建設和單位升格發展,開始意識和認識到,這些是低級、落后的壞習慣,也是“安全隱患”,必須下力整改、轉變。
從2006年起,公司上下采取“負激勵”措施,改變“壞習慣”,治理“低老壞”,根除“小問題、大隱患”,使“臟亂差”狀況有所好轉。2014年公司再加大力度,開展“進一步加強三基建設年”“作風建設年”活動,2015年結合中國石油系統開展的重塑良好形象活動,再發力徹底整治,經過標準化、規范化、目視化、規格化建設,使“跑、冒、滴、漏、差,臟、松、亂、響、缺”的“低標準、老毛病、壞作風”明顯改善,廠容廠貌煥然一新。
3.培育能夠創新創業的企業文化
在當今這個瞬息萬變、知識爆炸的時代,在目前這個競爭激烈、萬象更新的世界,創新是企業發展之源,是企業生存之本。而對于創造力的培養與管理,也就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在其著作《創新與創業精神》一書中說:創新是企業家的特定工具。他們利用創新改變現實。所以,使創新成為員工及企業習慣,應該是當務之急。
中國石油華北石化公司認識到,具有創新習慣和文化的企業,是一種融合在企業日常工作方方面面的企業精神,是員工及單位約定俗成的工作習慣。企業文化的形成等于企業習慣的養成。文化的養成等于習慣的培養。為此,公司引導、培養員工及單位思維習慣、行為習慣、道德準則、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的愿景,共同構成創新的企業文化。
公司上下發動科技專家、技術骨干以及管理人員,營造良好的創新管理氛圍,激活廣大員工的思維,發揮全體員工的聰明才智,塑造出廣大員工共同認可的企業習慣,從而讓創新意識成為員工和企業習慣,把公司各方面的創造力都調動起來,形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與主動求變的意識,創造出一個適合創新的企業氛圍。公司每年組織科研和技術攻關,開展五小和合理化建議活動,每年出版《華北石化科技論文集》,每兩年組織進行一次技術創新評獎,每年向上申報技術創新、技術進步項目評選。促進員工和單位養成創新習慣,為公司創新創效、創建創業作貢獻。
4.有心并用心把員工及企業習慣升華為企業文化
員工及企業好習慣的養成和形成,并不是一件簡單的行為、行動和事情,而需要企業上下、全體員工用心去觀察、發現,用心去體會、執行,用恒心去堅持、發展。這樣,才能把員工習慣及企業習慣升華為企業文化。
現在,中國石油華北石化公司在中國石油“三老四嚴、四個一樣”等員工習慣、發揚鐵人精神和大慶精神等企業習慣、奉獻能源、創造和諧、誠信、創新、業績、安全等企業文化基礎上,培養、形成熱愛學習、緊盯形勢、堅守崗位、鉆研技能、我要安全、重視環保、不嗜煙、不酗酒、重情感、要和諧等員工習慣。
培育、形成自強不息、善待他人,我要安全、我會安全,不想貪、不能貪、不敢貪,絕不觸碰安全、環保、質量、廉潔、保密設置的底線、防線、紅線、高壓線,付出一萬的努力、防止萬一的發生,該花的錢一分不能少、不該花的錢一分不能多,誰主管誰負責、誰的屬地誰負責,找問題、抓重點、明責權、嚴程序、重業績,一人有難大家幫,逢牌必奪、見旗就扛等企業習慣。
升華、形成國家利益至上、企業利益為本、維護員工利益,愛黨、愛國、愛石油、愛崗位,創新創效、創建創業,論文憑更論水平、重能力更重業績,聞過則喜、未雨綢繆,仁和誠厚、標準規范、責任靠實、細節制勝,生產精雕細刻、經營精打細算、技術精益求精、工作精耕細作,建設學習型企業、培養復合型人才等企業文化。
(責任編輯:崔小花)
作者簡介
王福強,1962年元月生,EMBA、DBA學位,經濟師,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高級政工師,現任中國石油華北石化公司科技信息部書記。著有《人才假說和成才模型》《培養學習型人才》《建設學習型企業》《建設愛國主義教育運行機制》《科技進步是企業高效發展的根本途徑》《讓“職稱=稱職”》《石油資源產業經濟集約發展探析》《“快樂工作法”的魅力》《快樂中綻放新文化》《員工心理調適新方式的探索與實踐》《如何當好基層黨支部書記》《理論學習數字化,切實增強有效性》等論文和《用中國特色企業文化管理和發展現代企業》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