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有麗



資產重組可以在一時提高企業的生產力,但如果沒有文化上的改變,就無法維持高水平的生產力發展。
——杰克·韋爾奇
企業文化創新發展的重要性已形成了廣泛的共識,對文化制勝觀點的認同,促使管理界不斷探索文化創新建設的有效路徑和方式。同時,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的“新常態”,眾多企業面臨著轉型發展的艱巨任務,如何發揮企業文化優勢,助推企業持續、健康、快速地發展,成為擺在企業管理者面前的艱深課題。
近年來中國移動設計院逐步形成了包括研究模型確立、文化類型定位分析、文化因子測評、長效機制建立、文化深植發展等內容在內的文化建設自身模式,在企業轉型期的文化建設路徑上作了有益的探索。
中國移動設計院文化創新建設背景
長期以來,中國移動設計院以推動中國移動通信事業發展為己任,不斷適應市場、技術宏業、整合發展,始終耕耘在通信咨詢與設計領域的最前沿,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也鞏固了行業領軍地位。
然而,近年來伴隨著整合發展的深入推進,企業內部也呈現出一系列諸如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等現實問題。同時,面對行業競爭加劇、技術快速發展、企業定位轉變等背景,企業經濟運行和創新發展壓力與日俱增,在此前提下,中國移動設計院決定通過企業文化創新建設,借助文化力、思想力的巨大推動作用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突破瓶頸,持續優化組織效能、助力企業戰略推進。
在中國移動設計院企業文化創新建設過程中,針對研究模型確立、文化類型定位分析、文化因子測評、長效機制建立和文化深植發展等工作內容,筆者形成了一些認知和感悟,希望在此能為正處于戰略轉型期的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提供一些借鑒。
研究模型確立
持續的文化建設為企業變革發展提供了持久動力,然而如何才能科學合理地確立企業文化的建設方向,準確識別轉型期企業文化建設的牽引重點,是文化建設成敗的關鍵,因此建立科學合理的文化研究模型,有效指導文化建設過程至關重要。
以文化診斷和評估為基礎,更加有效地挖掘文化基因、鑒別發展需求、確立建設方向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首要前提。針對企業文化研究的方法論和工具,一直以來存在以奎因模型代表的定量分析和以沙因模型為代表的定性分析兩種派別的爭鳴,近年來兩種理論的融合運用也逐漸增多,在中國移動設計院的文化創新建設過程中,結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綜合優勢,創新性地建立了較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研究模型。
移動設計院的文化評估模型,從文化成因分析、文化現狀診斷和建設牽引需求三個層面,遞進式開展企業文化的綜合評估,以文化體系要素分析、管理現狀審視、文化類型定位、價值觀測評、員工狀態分析和戰略導向需求等多維度出發,通過深度訪談和問卷調研,深刻認知我們文化形成的沃土,識別外部對企業的文化建設要求,明確了文化建設的工作思路。
文化類型定位
企業文化的發展呈現出動態特征,不同環境下企業文化會形成不同的特質類型,只有準確識別文化類型,明晰組織現行和期望的文化類型,才能更加合理地制訂企業的文化戰略,明確企業文化的建設牽引方向,進而更加有效地推動企業文化變革發展。
移動設計院的文化類型定位過程中,借助了“組織文化評估模型”(OCAI)。該模型從靈活自主、過程整合、外部發展和內部整合四個維度將企業文化類型分為了靈活創新、市場績效、層級規范、團隊支持四種文化類型,并針對每種文化特征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和說明。
本次中國移動設計院文化類型測評的開展,通過現實文化類型和期許文化類型的綜合對比評價,發現企業文化類型需要從之前的層級規范導向,向靈活創新導向進行牽引建設,同時團隊文化特征也需要進一步的強化。以文化類型測評為基礎,企業文化建設的牽引方向在組織氛圍、領導者角色、管理風格、組織凝聚力、戰略重點和成功標準六方面得到進一步的明確,同時也更加明確了中國移動設計院體系內在傳承團隊文化特征基礎上文化因子的調整方向。
文化因子測評
自20世紀90年代普哈拉德和哈默爾提出核心能力戰略開始,尋求“核心能力”優勢成為非常流行的經營理念。從轉型期文化建設的路徑考量核心能力的提取,則在于發掘企業文化中的優秀基因并加以繼承,探求文化核心的缺陷加以彌補,這兩方面工作歸結為一點即是確定文化核心中的優秀文化因子。中國移動設計院有限公司文化因子的測評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
其一,綜合分析當前影響中國移動設計院企業文化形成的不同因素,明確中國移動設計院文化因子的邊界框架。從“中國夢”“新常態”“互聯網+”等角度建構設計院所在的社會文化氛圍;從市場結構、行業周期、從業人員以及工作性質等角度探求通信設計行業的整體文化特質;從“責任”與“卓越”的角度理解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對中國移動設計院的文化影響;最后從中國移動設計院六十多年風雨歷程中總結貫穿企業的優秀精神。由此通過對社會、行業、集團以及歷史發展的分析,總結出以責任、誠信等為代表的26個文化價值因子作為中國移動設計院價值觀測評的主要框架,這為后續量化研究奠定了分析基礎。
其二,利用26個企業文化價值觀因子,從現實感受與未來重要性兩個維度,對中國移動設計院全體員工開展價值觀測評工作。通過問卷調研分析發現,在現實感受層面,設計院員工普遍對于責任、嚴格以及規范等價值理念感受強烈,而創新、卓越以及競爭等理念則感受較弱;在未來重要性層面,員工普遍認為責任、誠信、效率等價值理念尤為重要,而獨立、奉獻以及嚴格等理念則相對不重要。
通過以上二者的分析,結合中國移動設計院的文化類型以及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等因素,最后將創新、責任、團隊等11個文化因子作為設計院文化建設的主要方向,并借此確立企業文化體系的內容框架。
長效機制建設
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任務是需要建立起文化創新發展的長效機制,通過企業文化的持續發展推動,使文化理念能夠有效地融入日常的工作中,并通過長期的宣傳貫徹,讓文化理念真正銘刻員工于內心深處、體現于實際行動中,真正做到了文化價值觀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通過本次文化項目開展,長效機制最重要的環節在建立健全文化管理體系的基礎上,通過文化建設定期性評價開展,形成閉環式的螺旋發展閉環,不斷發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有針對性地持續優化,不斷完善文化建設的方法和路徑。
企業文化建設與日常工作的融合方式,我們充分借鑒了學者沃多克(Waddock)等人在2002年提出的“全面責任管理模式”的相關理念,首先通過綜合的定量與定性分析,明確文化建設需強調文化價值觀念,然后再通過企業文化建設的日常工作計劃,將各類企業文化相關理念盡可能地融入企業的業務流程之中,其后建立起一套像全面責任管理那樣的計劃、實施、檢查和改進的持續發展閉環,在考核和改進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全員的參與和重視程度,不斷地優化文化管理的流程。
因此,本次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我們建立了包括7個一級指標、28個二級指標的《中國移動設計院企業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并形成了較完備的《中國移動設計院企業文化建設考評辦法》,真正形成了文化建設的PDCA循環。
文化深植規劃
文化建設的難點在于文化落地,文化落地的重點在于規劃實施。為保障文化的真正落地,中國移動設計院有針對性地編撰了《中國移動設計院企業文化建設三年實施方案》。按照“對接集團、求真務實、以人為本、全院參與、傳承歷史、創新未來”的文化實施原則,通過大力宣貫、完善制度、活動開展以及典型宣傳等形式,確保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就落地方案的具體內容而言,第一年為宣貫注入期,主要任務是健全文化建設實施和管理機制,優化企業文化傳播網絡,全面貫徹中國移動設計院企業文化內涵。宣貫注入期內,通過重點企業文化推廣活動的推進和相關培訓的開展,全面、完整地導入企業文化理念,確保文化理念統一落地,強化全員對文化理念的認知,實現文化管理的初步成效。第二年為推進深化期,在企業文化規范統一建設基礎上,繼續深化文化宣貫、文化培訓、制度建設等工作,促使企業文化在設計院體系內深化傳播、融于管理,使文化理念起到升華思想、規范行為、指導工作的效果,同時形成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文化建設長效機制,打造具有中國移動設計院特色的文化建設模式。第三年為鞏固提升期,在鞏固前兩個階段文化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系統總結、創新發展,完善中國移動設計院企業文化建設的推進方式,優化發展設計院文化體系,并通過對中國移動設計院企業文化建設現狀進行全面的評估總結,為下一輪文化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過文化落地的三年深植,環環相扣、突出層次,通過不同形式的文化建設活動,可以預見中國移動設計院轉型期文化建設定能有效落地。
文以載道,人文化成。文化建設的意義在于對人的行為與思想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于塑造企業真正需要的“文化人”,在于保障戰略目標在意識層面的匹配貫徹。從此種意義上而言,有效的文化建設路徑既是文化建設定制化、獨特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深入人心的客觀需要,更是企業管理過程中的必要工作。通過準確的文化類型定位、文化因子測評、長效機制建設以及文化深植規劃一整套手段體系,從切合性、準確性、長久性以及保障性四個層面,凝聚組織內部意識,緩解文化震蕩,是轉型期企業文化建設的有效路徑。
(作者系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紀委書記、工會主席)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