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陽

北京長城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黨委乘著中航工業再次“井噴式”發展的浪潮,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帶領全所黨員、干部、職工,以計量為舵,科研當槳,同舟共濟,奮勇拼搏,全力劃向產業發展的新彼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的改革已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進一步深化改革,就必須要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統籌謀劃、協同推進。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引人矚目,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改革開放到現在,容易改的、好改的都已經改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正所謂“勝非為難,持之為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步入21世紀后,2000年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2005年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2009年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2010年創先爭優、2013年開始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每一次全黨范圍內的黨員集中教育活動,既是要讓全體黨員在教育活動中來一次全面的思想洗禮,也是為下一時期的改革發展唱響前奏。在這個關鍵時期,黨員領導干部要敢于亮劍,在深化改革中勇往直前,在積極探索中尋求創新,在創新方法上尋求出路,以方法創新解決現實難題。
發揮黨委中心組的“智庫”作用
黨委中心組是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學習理論、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形式,是運用理論指導實踐、提高科學決策水平的有效途徑,是發揮領導干部帶頭作用,推動全黨理論學習深入發展的組織保證;智庫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它不僅是政治設計的有意義的發明,也是政策研究成長的搖籃。智庫先通過研究和分析形成新的政策主張,再通過出版書刊、舉辦各類交流活動、利用媒體宣傳等方式,力圖使這些主張獲得公眾的支持和決策者的青睞,主要職能是提出思想、教育公眾和匯集人才。
對比兩者可以看出,其主要職能都緊密圍繞加強(提出)思想體系、宣傳(教育)面向公眾、吸納(匯集)精英人才。事實上,在新形勢下黨的組織生活中,黨委中心組作用的發揮,等同于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智庫的定位。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指示,“要建設中國特色智庫,適度超前,服務決策”。發展中國特色智庫,有助于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助于提升國家治理能力,也有助于對外提高國家的影響力和軟實力。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正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重要內容之一。
黨委中心組與企業創新超越發展的關系,正如智庫與全面深化改革的關系:智庫可以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理性決策外腦,為多元政策參與提供渠道,為決策沖突搭建理性辨析平臺;黨委中心組可以通過學習研討開闊發展思路、把握工作規律、解決實際問題,促進中心工作的有效完成。
通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征集到的意見反映出,中心組學習的實效有待加強,特別是在實踐環節中,指導具體實際工作不夠靈活,智庫作用沒有得到良好發揮。要通過黨委中心組的系統學習,充分發揮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智庫作用,以“學”帶“行”,為北京長城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下稱“計量所”)戰略管理謀篇布局、出謀劃策,將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真正融入到計量所戰略發展的生命周期當中,達到知行合一的高度。
達到班子成員間的“共振”效應
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計量所黨委面向全所在職職工(含合同制員工)、離退休職工和客戶,充分征集關于所領導班子及成員、中層領導班子及中干個人“四風”方面的問題、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通過在沒有攝像頭的位置安放5個“教育實踐活動意見箱”、開通內網意見箱、開通外網意見箱、向職工群眾及客戶發送征求意見函、開通教育實踐活動熱線電話、所領導班子成員帶隊分頭到聯系點單位和職能部門調研、以黨支部為單位通過集中學習和個別談心談話、所內3個督導組在督導黨支部工作時個別談心談話等8個途徑開展相關工作。按照“對待群眾要‘恭、收集意見要‘廣、梳理意見要‘歸、分解意見要‘細、派發意見要‘通、落實意見要‘真、過程監督要‘嚴、整改結果要‘評”的要求,扎實做好每一個動作,力避“認認真真走過場、熱熱鬧鬧搞形式”。
征集實實在在的意見不易,領導班子成員對征集到的意見達成一致也不易。就像物理學中的擺,最重要的特性就是以固有頻率擺動。當受到外界激勵時,它的擺動規律依賴于所受激勵的振動頻率是否與擺的固有頻率一致。如果一致,則擺的振幅達到最大,稱之為共振;過小,則改變不了擺的運動規律;過大,長時間則會給擺帶來損害。征集的意見太籠統、不能觸及要害,就難以達到“刮骨療毒”的活動效果;意見有失偏頗、不公允,不具普遍性,也難以讓人發自內心地真正接受。同時,班子成員各有分工,性格各異,要想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在群眾路線意見整改落實的過程中求大同存小異,找到最終決策的最大公約數,更加需要班子成員間的“共振”。正如習總書記說過的那樣,“一個領導班子,就好比同在一條船上,開展工作就好比劃船。大家同舟共濟,目標一致,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形成了合力,這船就能往預定的目標快速前進。”
領導班子召開民主生活會,應運用好“團結—批評—團結”這一傳統方法,打破思想禁錮,迸發耀眼火花,助推計量所在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期謀求新的歷史占位與新的經濟增長點。
激發黨員、干部、職工個體帶來的“蝴蝶”效應
在教育實踐活動征集意見的過程中,通過談心談話的方式了解到,個別黨員認為自己不是領導干部,只有領導干部才需要參與群眾路線的教育學習。這種錯誤思想產生的根源,還是欠缺主動參與黨內組織生活的積極性,主觀否認黨員的表率作用。如果這種主觀情緒潛移默化地帶入業務工作中,就更為可怕,黨員都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遇到困難繞著走,我們的執行力就無從談起,我們的創新超越發展就沒有了基石。
就像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orton Lorenz)1963年提出的“蝴蝶效應”: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就能在兩周后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原因是蝴蝶扇動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并產生微弱的氣流,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引起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解讀“蝴蝶效應”就是: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就會產生轟動效應;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
對于黨外群眾來說,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是黨組織的一個縮影。黨員作為黨組織最基本的一份子,如果能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我們黨的先進性就會進一步彰顯;如果放松自身,任由“四風”問題的侵蝕,就會給黨的形象抹黑,帶來的危害程度絕不亞于“蝴蝶效應”里的負效應。所以要盡可能地放大我們黨員、干部、職工個體帶來的正面“蝴蝶效應”,樹立典型、學習先進。計量所2013年開展的尋找“生根文化”踐行人,2014年評選“最美”優秀青年,2015年“我身邊的敬業榜樣”主題演講比賽,都是要從一個個小小的個體,匯聚起可以乘風破浪的巨大能量。
有人說過,歷史可以告訴我們每條新聞都有前因后果,經濟可以告訴我們碎片信息背后必有邏輯,歷史眼光增加縱向坐標,經濟眼光增加橫向坐標。計量所的產業要跨越發展,經濟總量要昂頭奮進,永遠離不開計量所黨員、干部、職工的蓬勃力量,永遠離不開上級單位的大力支持、相關單位的有力支撐。在黨中央、集團公司黨組、基礎院分黨組的正確指引下,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區,乘著中航工業再次“井噴式”發展的浪潮,計量所黨委正帶領全所黨員、干部、職工,以計量為舵,科研當槳,同舟共濟,奮勇拼搏,全力劃向產業發展的新彼岸。
(作者單位: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長城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