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幸田


乙未夏月,重慶市水墨丹青系列畫展第26期在重慶三峽博物館開幕,孫麗敏的20幅國畫山水作品讓不少愛好者駐足觀賞。她的作品內容豐富,風格各異,多層次地展示了她的繪畫造詣和藝術成就。光看那墻上幅幅頗見功力的水墨丹青畫,很難相信眼前這些作品竟然出自業余女畫家之手。
孫麗敏,河北徐水人,1945年10月生于山城重慶。她自幼天資聰穎、敏而好學,年少時受酷愛刺繡的母親影響,癡迷畫畫。經常模仿母親畫花卉、刺繡;要不就是照著書本、畫片臨摹,工作后也不肯放下畫筆,久而久之,便奠定了一些繪畫基礎。她說:“自己這輩子最大的愛好就是畫畫,尤其鐘愛水墨丹青”。不過她總嫌自己水平太低,為此專門到老年大學國畫班學習,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孫麗敏曾供職于高校,但她把繪畫看做畢生之好。平日里忙于工作,只能在8小時之余伏案習畫,甚至節假日也樂此不疲。退休10多年來,由于她學習刻苦,執著追求,虛心向前輩名家請教,曾先后得到周森林、羅中浩、陳道學、李世維、陳維蕭、李長江等老師的悉心指導,還到北京華夏詩聯書畫藝術研究院、重慶教師進修學院學習。因此她的繪畫水平提高很快,創作視野更加開闊,作品陸續被社會認可,名字逐漸被業界熟知。
畫家的山水作品水痕墨跡俊逸輕靈、節奏明快、韻律優美;山水形貌壯闊樸厚、典雅秀麗、清新自然、疏朗大方,表現了多變的和諧之美和深沉、博大的意境。她善于用水,其作品中無論是點線交錯的摹寫還是虛實掩映的刻畫,墨色間無不舒張淋漓的水氣,通透滋潤、虛靈如夢,彌漫著一種難得的當代氣息。在水與墨的自由揮灑中,畫家以扎實的造型功力和新穎的構思技巧,抒發著自己的審美情趣,使傳統水墨山水畫煥發出青春的活力,達到了渾樸和諧的藝術境界。
孫麗敏的畫作,既師法自然和親身感受,又靈活運用前人技巧并敢于創新。作品中的物象形美多姿、特性鮮明,筆墨老辣、剛柔相濟,精妙而又豪放,生動而不狂野。她的畫中多以中鋒用筆,在線的波折、節奏、韻律的變化中,形成遞進式的曲折幽深、由遠而近、虛實掩映的山水結構,奠定了作品的基本態勢與取向。再以點、線、墨、色進行補充、疊加,充分調動筆、墨、水、色的材質優勢,在淋漓氤氳中造就墨氣盎然、韻味十足、筆力遒勁的蒼茫感和氣象美。這些用筆變化,得益于她繼承傳統和文化上的積淀。
在長期的創作中,孫麗敏以傳統中國畫的筆墨為根基,吸收南派輕靈的水韻墨趣,融會北派勁健有力的風格,漸漸形成了既有濃郁水墨質感、又有靈動有力的線條,清雅秀逸、輕靈潤澤的繪畫風格。她創作的大幅山水,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成就。通過借鑒名家山水畫的用筆,可以看出,她的山水畫以深入刻畫的素描式用筆,融入適當的山水皴法與寫意技法,其成就直接體現在展現大自然的神奇秀麗的畫面中。
孫麗敏的畫極富個性,有些“巾幗不讓須眉”,可以說在藝術上不衫不履。她的筆下世界是詩情的世界,她擅畫山水,無論是巴山、黃山、還是太行山,都在其筆下洋溢著靈性及活力。畫家巧妙地運用濃而不濁的墨色烘托出青山綠水的明潔意境,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尤以巴渝為題材創作的青綠山水畫最能體現和代表她的人文內涵和巴渝情懷。
從孫麗敏這次展出的多幅作品看,她十分注重文化藝術精神層面的建構與表現。其中《巍巍太行》《巴山情》《高山流水》《巫山紅葉》《奇峰競秀》等作品以其雄渾壯闊的山水狀時代之正氣、狀民族豪邁之氣、狀環境厚重之氣;用明暗冷暖分明的色彩等現代造型方法塑造了疊嶂蜿蜒的大山,使畫面更富有凝聚感和崇高感,也更富有創新性和時代性。當繪畫可以狀情懷、狀文化追求,大自然的山水與繪畫的山水就有了精神的交融,藝術就有了魂魄,這正是畫家孜孜以求的藝術境界。
畫家近年來的畫除了注重實景的描繪以外,還擅長注入感人的空間意象,將感情自然融化于山水畫之中,創造出一種具有自身特點的獨特畫境。觀畫家的多幅作品,會發現她有一種大山情結,所表現的繪畫主體多是巴渝名山的風土人情,表達了她對第二故鄉的眷念深情。是這些大山賦予了她創作的靈感,使她對大山情有獨鐘,大山又給這位癡女真情回饋。多少年來,孫麗敏一直把大山作為自己的寫生基地,她認為,只要長期堅持寫生,不但能增加閱歷和修養,解讀大自然的博大精神,還會給創作帶來新鮮養分。為此,她曾數十次深入大山腹地,擷取大自然精粹,感悟大山精神。
巴渝山水既有南方山水的郁秀之美,又有北方山水的大氣雄強,神秘而又雄奇的大山感染了這位樸實率真的畫家,她決心以最純真的語言來表現它們。從此,川渝、云貴、鄂冀……處處都留下了她堅實的足跡。正是畫家對大自然的無限鐘情,所以,在她的作品中,無論是歷盡風雨的山石,還是舞姿翩躚的云煙;無論是蒼郁蓬勃的茂林,還是飛奔跳躍的溪泉;無論是縈回通幽的小徑,還是歷盡滄桑的民居,都是畫家源于生活的靈感。其畫面中或蒼、或秀的用筆,或濃、或淡的用墨,所表現的物象既是自然山川的氣象,又是極富精神內涵的意象,無不意趣濃郁而又蒼茫渾厚。所以,孫麗敏的山水畫,不僅具有豐富的生活來源和質樸的地域文化特點,真正體現了源于自然,再造自然,高于自然的認真的藝術思考與精神追求,而且還潛藏著中國傳統的故土之情和對巴渝文化的充分理解,這是她作品的藝術靈魂所在。
孫麗敏雖然現已年逾古稀,但對藝術的熱情始終不減,依然如故,每日醉心于水墨丹青,創作占據了她退休生活的大部分時間,讓她從人情世故的煩人瑣事中解放出來。至今她仍堅持在藝術的追尋中默默旅行,常用相機記錄美好的瞬間,再將大自然之美提煉凝固于紙上。這些年來,她的畫作多次入選省、市級畫展并獲獎。如:作品《銀廠溝印象》入選全國九省市第五屆老年書畫展,并被四川省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館收藏;《窗外隔煙樹》入選“中國夢—美麗江南”2014年美術展;作品《千年古鎮》入選《第五屆重慶市美術作品展》暨《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重慶選送作品展》;《巫山紅葉 峽江秋韻》入選2015“巾幗寫春秋”重慶市女子書畫協會20周年畫展;《巴山晨霧》被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廣書畫院收藏。她的山水國畫受到業界和公眾好評,一些媒體對此作過詳細報道。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對黃昏”。老有所好,老有所樂,樂此不疲,其樂無窮,在孫麗敏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如今,成績斐然的孫麗敏已成為重慶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重慶分會理事、重慶市職工書畫協會委員、重慶市女子書畫協會會員。
雖然孫麗敏所取得的成就漸為世人矚目,其名亦漸漲,然而藝無止境,對于繪畫而言,她仍始終如一地默默行進在國畫藝術的探索路上,盡管艱難卻矢志不渝,期待她能再創輝煌。
(責任編輯:江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