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美清
[摘要]依托我國主題公園的發展現狀,以主題為契機,立足景觀設計的基本原理,探討其發展及分類,并深層次地挖掘主題公園中主題景觀的表現手法,增強景觀設計者及大眾對主題公園的認識,以便促進我國景觀設計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主題公園 主題景觀 表現手法
隨著生態環境惡化、鄰里關系冷漠等現象的產生,加上與日俱增的社會壓力,人們越來越關注周邊的生活空間,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在不斷提高。而作為居民生活空間重要場所的主題公園,是市民休息活動的另一個中心點,不僅是市民進行戶外娛樂、休閑的空間,而且是整個城市魅力展示的平臺,其內部的主題景觀營造顯得尤為重要。
一、主題公園的發展及分類
“主題”源自于德國,原為音樂術語,現表示藝術家或創作者對所生存的環境進行觀察、分析、溝通、挖掘及對材料的處理而表現出來的結晶。在公園景觀中,主題是各種藝術創作的材料和媒介的總稱,是表現公園的精神和個性及與市民溝通的工具,也是主題公園的靈魂所在。主題公園是由人工建造出來的一種能滿足人們娛樂、休閑與文化等多樣性的體驗空間,其注重文化內涵,目的是將設計理念進行“物化”,將人的五感帶到現實環境氛圍中,從而使人們能夠感受到“主題”在整個環境中的設計及運作,讓人心曠神怡?,F代的主題公園都具有一定層次的文化個性,且這種文化個性對體驗者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主題,是一種文化,是一種藝術,它就是對美的倡導。
我國主題公園的發展相對國外較晚,起步于二十世紀80年代。1989年深圳“錦繡中華”的建成,是我國主題公園的里程碑,其以“微縮”的表現手法將我國的歷史文化融合于景觀之中,從而掀起建設主題公園的熱潮。在后續發展中,大面積的“人造景觀”造成主題公園的主題創意模仿、管理經營欠缺、景觀質量下降等問題,引發“大一統”的發展困境。
我國主題公園的分類,基本上是借助其展現方式和表現內容來進行區別的,常見類型有:(1)文化傳承型,以經典著作、古典名著等為原型,通過再現場景、模擬表演,將文學作品中的形象給展示出來,如大觀園及民俗文化村。(2)歷史再現型,以歷史事件、人物、故事等情節為原型,借助現代科學技術進行復原,再現當時的發展過程,如北京秦始皇藝術宮和西安大唐芙蓉園。(3)景點微縮型,以全國各地的代表性景點為原型,進行縮小展示,以便游客領略各地景觀,如北京世界公園。(4)科普體驗型,以虛幻、太空、數字的場景或動植物的生活場景為原型,讓游客在體驗高新科技或生態環境的同時,增強科普知識的了解,如上海的“錦江樂園”和“熱帶海洋公園”。(5)影視拍攝型,以讓游客通過體驗電影、電視拍攝的場景,來獲得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及精神上的樂趣,如云南大理的天龍八部影視城。(6)童話幻想型,以童話故事為原型,讓游客體驗虛幻的童話世界,如迪斯尼樂園。
二、主題景觀的表現手法
1、借鑒自然
自然是一切設計的大師,是一切的創造者,在營建主題景觀時,必須要從宏觀層面觀察所用地塊的地質情況及水文概況,了解地形與水系之間的動態表現,從而確立正確的指導思想。模仿自然,正確地利用原地形、原建筑、道路、植物等這些元素,都屬于景觀建設的重要內容,盡最大的可能不要變動。這一步處理最大的要求是“因地制宜”。
2、錯落有致
在對主題景觀原地形進行設計時,必須要能容納人工設施、人為景觀,所以要求在時間上、空間上都必須遠近結合,因為任何一處的景觀都需盡可能地做到既要供給近處的游客觀賞,又要能使遠處的游客看到,增強景觀視覺效果,擴寬景觀可視度。由于大部分的主題公園,都是處于坡度相對較平緩的地方,而通過堆山理水的造景手法,獲得的視覺效果相對要弱一些。但利用主題公園的平地,來進行各種娛樂和表演活動,且適當的設置一些集散廣場、道路和交通廣場等,這樣有利于廣大市民的活動要求。主題景觀中的平地能夠緩解山高的氣勢,它可以對人們的視點進行調節,形成滲透空間,造成俯視、平視、仰視的景觀,也能改善整個主題景觀的植物和建筑環境,擴大游人的活動范圍,使主題公園的內容變得多元化。
3、小中見大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常以園林中的方寸之地來模仿大江名山的意境,不過是很小的水面,也會產生“汪洋”的感覺,這種表現手法就是“小中見大”。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而主題景觀中的水景形態,無非就是“散”與“聚”兩種:水聚則有汪洋之感,水散則有不盡之意。水,亦曲亦直,若隱若現,能動能靜;水變,景也隨之變。這種表現手法用在樹木、花草、山石之中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聚樹木能見林之境,聚花草能見園之象,聚石能見山之意。同時,將主題景觀中的各種要素進行合理配置,做到移步換景的視覺效果,從而給人意猶未盡,回味無窮的感覺。
4、合理配植
主題景觀中所有的植物配置都應遵循公園的主題,選擇鄉土植物是突出主題最好的表現手法之一,如選擇不同文化、民俗的代表植物來營建地域性的主題景觀或不同歷史背景的植物種類來表現主題公園的歷史文化。主題景觀的植物配置,還應按照景觀群落的要求及層次,根據主題的特性,將喬木、大灌木、花灌木、地被等植物進行合理的選擇與配置。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被廣泛應用,并將其進行“擬人化”,賦予其吉祥的寓意。竹象征虛心有節;牡丹象征雍容華貴;玉蘭、牡丹和海棠象征“玉堂春富貴”,富貴流長;荷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行;梅蘭竹菊象征“四君子”。植物是主題景觀中最能反映個性的表現元素,能再現歷史的滄桑,也可以表現出春意的盎然,是變化多端的。
5、氛圍營造
我們所處的自然環境并不是一個封閉的環境,因此,無法給予我們一個無所不包的風景。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來收集和整合我們的“資源”,使之處于有序的環境中,并構成一段清晰的畫面。隨著高新科技的不斷出現,我們更可以“濃縮現實”。通過挖掘傳統文化,來構造民間風情的主題公園;通過運用“游戲”,來營建具有故事情節的主題公園;通過借助高新科技,來建造具有展示數字、未來、虛幻的主題公園;還有展示生態理念和文學巨著等,從而引起游覽者情感上的共鳴,流連忘返。
結語
在如今豐富多變的時代,主題景觀的表現已成為一種新的設計符號,主題公園的發展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為此,必須突破傳統的舊觀念,在設計公園景觀的主題時,倡導借鑒自然、錯落有致、小中見大、合理配置、氛圍營造等表現手法,并注重不斷吸收新技術,從而使得主題景觀展現“場地精神”,成為廣大群眾的“心靈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