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
[摘要]農村中學的高考舞蹈專業教學有其特殊性,抓好學生的培養,其基本功、技能、表現力、表情、應變力等訓練方面,提到一些針對性的措施。
[關鍵詞]舞蹈 高考 教學 農村
農村中學如何讓有志于參加舞蹈高考的學生能夠在兩年半的時間內達到舞蹈高考的專業要求,在此談談個人的一點經驗。
一、培養興趣和德育教育“兩手一起抓”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興趣是很重要的第一步,我先讓學生學習最基本的舞蹈常識,比如舞蹈中的呼吸、舞臺上的八個方位、芭蕾的手位和腳位等等,讓學生首先樹立一種學習舞蹈的內在氣質。把呼吸作為舞蹈形體訓練的首項內容,因為呼吸是舞蹈的生命,呼吸指揮著舞蹈節奏的速度,從而使舞蹈動作隨著情感的變化而變化。其次讓學生慢慢學會欣賞舞蹈,再從他們喜歡的舞蹈當中一步步引導他們學習舞蹈。剛開始的舞蹈課可以教跳一些大部分學生喜歡的民族民間舞,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后再引導進入專業的訓練當中。
專業的舞蹈訓練是舞蹈考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而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怕苦怕累,承受能力差,面對艱苦、枯燥的舞蹈基本功訓練,常常會在開始不久便感到困惑、望而卻步,此時,只有通過德育教育,通過和學生面對面的耐心溝通,逐步讓學生認識到專業的舞蹈訓練是艱苦而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正如數學一樣,當你運用平時所積累的知識和能力解開一道數學題時,那種成就感和自豪感是油然而生的。舞蹈也是一樣,當你經過日復一日的反復訓練之后能夠完成某一動作的一剎那,你會認為自己是舞臺上最棒的舞者!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了考上一個理想的學校,把舞蹈藝術完美地展現給觀眾,每一個學生都要經歷一個艱苦而漫長的訓練過程,而這也就同時磨練了學生堅強的意志力,在學習和生活中變得更加自強和自立。為此從一開始就要對學生灌輸“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思想,并讓學生把“苦即樂,嚴即愛”當成自己的座右銘。讓學生發白內心的熱愛舞蹈,自覺投入到訓練當中。
二、基本功訓練
基本功在舞蹈訓練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是舞蹈表現的基礎。面對大部分毫無基礎而又立志想參加舞蹈高考的學生來說,開始的基本功訓練顯得尤為重要。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過度放任。為此我將舞蹈的基本功訓練分為幾個階段,并遵循由淺入深、從簡到繁、從易到難、由局部到整體的訓練原則,并注重訓練的科學性和系統性的統一。個人把第一階段定為每天進行的常規化訓練內容,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訓練內容為周末和寒暑假專業課的專業提升內容。
第一階段:人體的站立形態,頭、手、腳的基本位置,手與腳的形態以及舞姿和姿態。肩關節、手指、腰、腿部等部位的柔韌和軟開度的訓練。此階段的訓練時間為每周一到周五(周五放假除外)的最后一節課下課到第一節晚自習上課之前的一個小時。
人體的站立、頭、手、腳的位置和動作是基礎部分,用時10分鐘。柔韌、軟開度訓練貫穿整個舞蹈訓練過程,其中把上壓(前、旁、后)腿8個八拍,俯身耗腿4個八拍,立腰搬腿4個八拍,把上踢(前、旁、后)腿每條腿20到40次,此過程大概耗時25到30分鐘。接下來是腰部和胯部的訓練,可采用如耗腰、涮腰、甩腰、拉腰等方式進行,耗時25到30分鐘。對于一所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說,如果每天都能夠像這樣保證1個小時的訓練時間,一個學期后軟開度是沒有很大問題的。
第二階段:扶把部分
把桿上的動作訓練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身體重心,使力量集中在受訓練的部位上,獲得正確姿勢,給以后學習各種舞蹈技能、技巧動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把上動作訓練一般包括:擦地、蹲、小踢腿、大踢腿、壓腳跟、腰、舞姿與控制等,通過訓練使學生身體從自然狀態到非自然狀態,也就是符合我們舞蹈專業所要求的一個狀態。克服自然體態,掌握好身體的直立和重心的穩定及軟度、力度、開度的要求。
第三階段:中間訓練
中間訓練是離開把桿后進行規范舞蹈動作的訓練,也是提高學生對基礎動作在表演方面實際運用能力的關鍵所在,這部分主要是組合練習,把以前學習的動作用音樂組合起來,同時也可增加一部分新的動作。
通過以上三個階段的訓練使學生達到以下目的:
(一)掌握必要的舞臺常識,了解舞臺形體動作的一般規律。
(二)放松全身各部位和關節,達到腰腿柔軟、四肢協調和靈活。
(三)掌握身段表演的基本動作,為學生向更高層次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三、技能技巧訓練
技能技巧課包括素質訓練、地面技巧、空中技巧等。個人根據每一屆學生自身的特點,包括個頭形象、能力以及悟性等有選擇地進行訓練,同時廣泛地吸收體操、戲曲、雜技等其他姊妹藝術的技巧訓練手段加以改變,為我所用。在“轉”方面重點選擇的是平轉和平轉加掖腿轉,如果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學習揮鞭轉等。“控制”方面有前腿、旁腿與后腿的控制,以及一些舞姿如探海等動作的控制。“翻”主要有點步翻身、踏步翻身、串翻身等。“跳”的動作就比較多,如小跳、中跳、大跳各選擇幾種練習。在技巧課上必須分年級上,高一年級基礎較弱,進行基礎技巧動作的開范兒和簡單練習(一般以把上練習為主)。高二的學生則以中間訓練為主,進一步加大難度和訓練強度,以盡快接近高考的訓練要求。如果有條件的話,男女生的技巧課也應分開上。高三則應進入全面提升的階段,各種技巧動作的完成度都比較成熟,這時候更多的是要求動作的質量和數量。
技能技巧課不僅有效的解決了舞蹈學生身體各部位的基本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還使學生在軟度、力度、協調性及彈跳爆發力等方面得到極大的改善和提高,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舞蹈語匯。
四、舞蹈表現力的培養
在學生柔韌性、控制力、彈跳力等能力提高的同時,還要對學生的舞蹈表現能力進行提升,因為基本功和技能技巧的訓練都是為了進一步豐富舞蹈語匯,提高舞蹈的可欣賞性。舞蹈表現力重在培養學生的舞蹈動作意識能力、思維想象能力和感情激發能力。
首先我會讓學生學習古典舞身韻最基礎的基本元素,如:“提、沉、沖、靠、含、腆、移”等多種動律元素,然后再練習舞姿、體態、路線等,注重氣息、意念、神韻等內在韻律練習。在動作意識、思維想象練習中,先讓學生靜下心來,練神、練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情感,使學生入境、入狀態,完全融入舞蹈氛圍中,做到身心互動、形神合一,實現身體、氣息、內在節奏的高度統一。在身法運用上,讓學生了解千變萬化的規律,但必須注重內外統一;在舞蹈表現元素上,強調輕重、剛柔、強弱、急緩、松緊的對比;在造型上讓學生了解舞蹈動作網、曲、擰、傾的特點;在運動路線上強調曲回婉轉、點線交織、閃轉騰挪、變化莫測;在舞蹈動律上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伸先屈,欲起先伏,欲高先低,欲直先迂”的規律。這些都必須在教學中逐步對學生進行滲透。
五、眼神和表情的培養
一個好的舞蹈作品除了肢體的動作和韻律,還應該有眼神的信息傳達和內在情感的自然流露。俗話說一身之喜聚在臉,臉之喜聚在眼。人的喜怒哀樂、思慮憂郁都可以從眼神和相應的精神氣質狀態中表現出來。通過眼睛和眼神的活動訓練可以提高眼球的眼瞼運動幅度及靈活控制能力,為表演打好基礎。訓練內容如眼珠的轉動練習、眼瞼的張馳練習、眼神的收放練習、遠看練習等。在表情練習上,讓學生做喜、怒、哀、樂、怕、恐、悲等特定表情的練習,包括鏡面練習和同學間的面對面練習,同時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模仿不同舞蹈劇目中的表情,并且要求做到面部表情和內在情感的情表統一。
六、舞臺表現力和應變力的培養
在一年一度的學校體育藝術節閉幕式晚會上,鼓勵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舞蹈作品并上臺演出。此外還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市(區)教育局組織的各類文藝比賽活動,如每年的“三獨”比賽、中小學生優秀節目展演和社會福利機構的慰問演出等活動。高中階段文化學習的緊張程度可想而知,尤其是在我們這樣以文化高考為主的省示范性普通高中,作為專業生本身的專業學習時間就少之又少,所以我們在做好學生專業訓練的同時,更應該抓住一切機會讓她們多上臺、多表演、多鍛煉,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演出和比賽當中積累舞臺表演經驗,提高舞臺應變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最后的高考考場上沉著應戰、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