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文 陳仁文
時政報道:在取長補短中堅守主流價值
□曾小文 陳仁文
長期以來,時政新聞老百姓不太愿看。我們把目光轉向新的領域——民生新聞。2003年,吉安電視臺創辦了民生新聞欄目《今晚八點》,這個欄目一開播就引起了轟動,講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讓大家感到親切,感到溫暖。但這個欄目運轉了十多年后,大家發現,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其重要性畢竟比不上“上層的人、上層的事”,因為后者才是決定我們切身利益甚至生存的主要因素。比如市委市政府古后河綠廊建設的決定,讓城南成了吉安市民居住的首選地,新井岡山大橋建設的決定,讓樟山、天玉這樣的鄉村迅速變成了城市。所以最終,受眾對新聞的關注,逐漸從民生新聞轉到時政新聞來。
中央臺《新聞聯播》全國收視率位列前茅,關注度非常高,各個新媒體的時政新聞也是受眾的重要看點。一些人們不愛看的時政新聞是因為采制者觀念陳舊,以為時政新聞就等于是會議新聞;記者不愿意在新聞的提煉上動腦筋,一切時政新聞都是就事論事,把時政新聞做成一個空殼,基本上都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某領導出席了某某會議,他指出,他要求,他強調,就結束了,沒有任何實質內容,什么新聞都可以套用,換一個人物、地點、時間就可以了。至于會議中包涵的大量對老百姓有用、受眾感興趣的信息都被無情地拋棄。用這種方式做出的時政新聞,遠遠達不到黨和人民的要求。如果一直這樣做時政新聞,我們將被廣大受眾所遺忘,所謂的主流媒體的地位將成為一個笑話,新媒體將很快成為真正的權威媒體、主流媒體。因為在做好時政新聞這方面,新媒體早就走在了傳統媒體的前面,他們清醒地認識到,時政新聞才是最重要的新聞。沒有一個新媒體不看重時政新聞。中央的決定,重要領導人的活動,基本上都放在首頁頭條。在我們還在沿襲著舊觀念、舊方法做時政新聞的時候,新媒體就充分挖掘時政新聞中的重要要素,做出了讓人耳目一新的時政新聞。
比如中紀委召開了一個會議,人民日報的內容是某年某月某日中紀委召開了2014年紀委工作總結會,王岐山同志作重要發言,他指出要……他強調要……最后是什么人主持了會議。老百姓一般不看這樣的新聞,就是看也難以從中發現有價值的東西。新媒體的記者出來了,比如搜狐新聞是這樣說的:“——黨報批:一個人倒下,一群人失眠——派系化危及政治生態,周永康、令計劃一倒,全國多少干部倒下,蘇榮一倒,江西倒了一大批。很多干部不是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祖國,而是忠于某個人。所以近期江西省委明確規定:領導不許叫老板、老大。”從王岐山同志的講話內容選出最重要的信息,讓人感知中央對形勢的正確評估以及對反腐敗的決心之大。又比如鳳凰網是這樣的標題“江蘇省建設廳原廳長徐其耀教導兒子說要多學學封建這一套,比如拜個把子,結個兄弟什么的……”都是會議中的內容,作為中紀委文件中拋出的反面教材,讓老百姓看到了一些貪官在道貌岸然掩蓋下的丑惡面目,作為黨的高級干部,居然內心是如此的卑劣。那些領導指出、強調的內容與老百姓生活聯系不那么緊密的東西,被記者直接過濾了,留下的是讓受眾感興趣的,印象深刻的內容。
2015年元月29日有一條李克強總理與各界代表座談的新聞。傳統媒體的報道很平常,寫不出什么花樣,總結一下就是,總理平易近人,各界代表提出了若干真知灼見。但鳳凰網居然從李克強的一句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話中找到統率全局的好標題:“李克強握手姚明笑稱‘你就是沒被束縛,所以才長那么高!’”神來之筆??!李克強與各界代表座談不就是要他們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嗎?
《解放軍報》一篇文章,題目是:“在新起點上推動軍隊審計工作創新發展——解放軍和武警部隊聚焦強軍目標,加強審計工作綜述”。一般的受眾,一下子難以明白它究竟是什么意思,也就難以引起他們往下看新聞內容的興趣。而鳳凰網的標題是:“解放軍審計82名軍以上干部,21名團以上干部被免職”。網民一下就明白了,解放軍反腐有大動作。
除了在一般時政新聞中挖新聞、提煉新聞外,在那些重大事件、重大會議中,新媒體采用更多的解讀和分析。比如,前不久召開了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鳳凰網上是這樣的標題:“中國時隔36年再次高規格表彰勞?!?,內容是對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進行分段解讀,要不斷增加一線勞動者報酬,在全社會樹立勞動光榮、創造光榮、不勞而獲可恥的價值觀,要努力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讓更多的有文化愛勞動的青年一代成為時代主流,讓國家建設后繼有人。幾個小標題主題鮮明,讓人一目了然。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統戰工作會,搜狐網與鳳凰網也沒有按照傳統方式來寫新聞,而是著重分析與解讀,讓廣大受眾能簡明扼要地準確掌握中央精神。比如搜狐網說,習近平明確三類人為統戰重點團結對象:一是留學人員,他們是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新媒體中的代表人士;三是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特別是年輕一代,這三種人不但要團結而且要培養使用。而鳳凰網的標題是“習近平定調大統戰,工作指向新生力量”。
有同志說:“我們面臨的環境不一樣,不按傳統的方法去做,會犯錯誤。”有一點道理,但主要原因是這些同志想偷懶。實際上從會議中找新聞,從文件中挖新聞的做法并非新媒體的專利。習總書記一句話“蠻拼的”在新聞中播出,立即成為全國人民的熱詞,李克強總理一句“如何證明你媽是你媽”得到全國人民點贊。在報道時政新聞時,如果在簡單報道會議后,再采寫出這么好的新聞,領導怎么會怪罪你?表揚還來不及!
與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有很多劣勢,搞民生新聞,傳統拼不過新媒體,新媒體不但手段新,觀念新,更重要的人人可以當記者,消息來源廣泛。前一秒鐘的事,下一秒就傳遍了全世界。傳統媒體靠什么?作為主流媒體,傳統媒體掌握了新媒體難以掌握的資源。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總是傳統媒體第一時間了解,傳統媒體發布的是經過黨和政府允許公布的最權威信息,這些信息關系到老百姓的福祉,是傳統媒體的寶庫。如果善于利用這個信息寶庫,善于發掘其中的新聞資源,我們就有取之不竭的新聞素材,就能成為最受老百姓歡迎的媒體,真正捍衛主流媒體的地位。
(作者單位:吉安廣播電視臺)
欄目責編:胡江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