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娟


一場由上海大眾挑頭、各車企紛紛跟進的“官降”行為,就像一枚枚集束炸彈,在中國車市炸響。
2015年,我國汽車市場增速繼續回落。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09.5萬輛和1185.03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6%和1.4%,增幅比上年同期均回落7個百分點。
面對銷量目標的壓力和競爭的加劇,不少車企紛紛對旗下產品的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尤其是合資車企率先進行大幅度的價格下調。
首先發起價格戰的是上海大眾,隨后,東風裕隆、上汽乘用車、上海通用、福特、奇瑞捷豹路虎、東風悅達起亞等眾多車企也紛紛跟隨加入“官降”的大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8月10,東風悅達起亞官方宣布獅跑、智跑兩款車型的官方指導價從即日起進行下調。作為旗下主力SUV車型,獅跑車型官方指導價全系下調5萬元,降幅占原車價比例高達31.2%。智跑車型官方指導價全系下調2萬元。這已經是繼7月降價后的又一輪降價,時隔一個月兩次降價,足見本輪降價潮之兇猛。
從表中不難看出,自今年4月份以來,有13家主流車企紛紛給出了不同程度的降價,其中合資車企占據8家,自主車企占了5家。其中東風悅達起亞降價2次。
合資車企官降幅度在0.8-11萬元之間,其中捷豹XE車型降價最大高達7.01萬元;自主企官降幅度在0.5-2.01萬之間,其中上汽乘用車的榮威950降價最大高達2.01萬元。可以看出,無論是參與降價的企業數,還是降價的幅度,合資品牌都要高于自主品牌。誰是主動發起者,誰是被動應對者,一目了然。
通過梳理數據,《汽車觀察》記者發現,在同類別的車型中,經過本輪降價后,合資車與自主車的價格差距越來越小,有的的合資車在降價后反而比自主車更有價格優勢;并且價格相對重疊的車型也越來越多。比如,按基本型對比,起亞獅跑在未降價前比哈弗H6高3.5萬元,而在經過本輪降價后反而低了8000元;雪佛蘭創酷在未降價前比哈弗H2高2.41萬元,經過本輪降價后價格差距縮小為不到2萬元,價格區間大幅重疊;紳寶X65與起亞獅跑在未降價前差距超過6萬元,而在經過本輪降價后價格差距縮小為2萬多元。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分會副理事長蘇暉認為,除了經濟下行壓力導致的購買力下降外,今年廠家的產銷計劃過高是導致合資車企開打價格戰的原因之一。值得警惕的是,目前主流車企的產能擴張并未放慢步伐,11年前車企集中降價的狂潮可能重演。
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副總經理顏景輝預測,幾大主力車企的官方降價,勢必會引發連鎖反應,預計會有更多車企在市場壓力下加入到價格戰行列中來。
也有業內專家分析,本輪降價潮并非只是市場調價引發競爭,背后還有技術革新完成導致的價格體系重構。這一輪降價之后,2015年很有可能還有第二輪、第三輪的價格調整,進而完成汽車市場格局的重新調整。
價格戰讓整個行業都感到了寒意。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呼吁消費者能多支持自主品牌,他坦言:自主品牌在市場增長變緩的時候和下降的時候,競爭力就是不如外資品牌。董揚打了個比方,現在自主品牌相當于一個少年,外資品牌是成年,一碰到冬天來了,孩子先感冒。
《汽車觀察》雜志最為關心的是,面對氣勢如虹的第二輪攻擊,自主品牌能夠再一次經受住考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