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鵬



據本刊不完全統計,今年截至目前上市新車約175款。在這些新車中,會有哪些明星車型前來挑戰2015第十屆中國車年度大選?他們又將作何表現?
從2014年年底截至今年8月中旬,中國汽車市場上市新車約175款。其中,SUV依然是重中之重,約有59款新車上市,緊湊型車跟隨其后,約有35款,這兩種車型已占得車市半壁江山。
另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7月,國內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依次為上汽、東風、一汽、長安、北汽、廣汽、華晨、長城、江淮、奇瑞,分別銷售34.20萬輛、22.35萬輛、19.58萬輛、16.22萬輛、14.55萬輛、9.67萬輛、6.29萬輛、4.74萬輛、3.93萬輛和3.14萬輛,上述十家企業共銷售134.67萬輛,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9.60%。
縱觀中國新車上市版圖,不難看出今年銷量排行榜依然是SUV問鼎。早在去年年初,很多汽車廠家的銷售老總就已斷言:沒有SUV,日子將會很難過。一語成讖,國內幾乎所有主流車企全部推出SUV新品,而且逐漸更新換代,推陳出新。
如果說SUV是車企的臉面,緊湊型轎車就一定是其骨髓。今年上市的緊湊型車沒有SUV數量多,但不可否認,轎車依然是汽車市場的基石。相對來說,從圖表3中不難看出,中型車與大型車新品型數量則遠遜于SUV和緊湊型轎車,雖然價格不夠親民,但卻是汽車廠家的利潤支撐點,是其“面子”和“里子”的結合。此外,在大型車領域,競爭車型則明顯減少,官方價格普遍在11萬元至25萬元左右,其中,海馬汽車劍走偏鋒,在中大型車領域發布4款新車。
從圖表(1)中還可以看出,SUV價格最高的是油電混合動力的比亞迪唐極速版。表中顯示10萬元以下的車型達到29款;10萬-15萬車型達到36款;20萬以上的車型只有5款。只有的59款新車覆蓋了除外資品牌的上市新車型,而價格線也很長。最低的只有4萬左右。值得一提的是,SUV產品上半年銷量占自主乘用車總量的40.4%,已超過自主轎車產品(34.1%)。2015年上半年,SUV銷量實現270.5萬輛,同比上漲了48.0%。相對自主品牌SUV的迅猛增長(95.5%),外資品牌SUV同比僅上漲了15.5%,其上半年銷量實現125.5萬輛;另外,市場份額下降至46.4%,同比下跌了13個百分點。而在銷量排行榜中,長城哈弗依然是一支獨秀,上半年累計銷量達到172006輛。
通過圖表2的價格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幾個問題:一、由于自主品牌車型定價普遍都不高,而有的車型甚至下探了4萬元左右,如此低廉的價格,汽車安全的成本夠嗎?二、長安發布新車型最多,價格線也最長,從4萬元到20萬元的車型全部都有,其產品線之豐富、細分市場之完善可見一斑。三、比亞迪走細分市場的戰略布局逐漸明顯,勢要把油電混動與電動進行到底。
新能源汽車入市以來就得到了國家政策和行業協會的大力支持,使得新能源車的利好消息不斷。以北京為例,在限號、搖號的紅海之下,新能源車的中簽機率達到1/10。而中簽率高并不是最吸引消費者的地方,關鍵還有政策補貼。但在如此誘人的前提下,卻只有8款新車上市,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最大的銷售阻礙還是充電與續航問題。
讓消費者又愛又恨的新能源車,愛其補貼力度大,搖號中簽率高;恨其充電和續航。從圖表4看來,可供選擇的類型確實不多。除非有錢又任性可以直接購買特斯拉,不然只能從以上幾種車型中選擇。但不可否認的是,新能源車是發展的方向,能緩解能源危機,改善環境污染等問題。特別是今年銷量有所提升,尤其以一線城市最為明顯。
中國車年度大選已進入第十個年頭,曾見證了中國汽車市場的輝煌十年,也曾親歷了自主品牌12連降的嚴寒艱難。2015年這些新車將作何表現?中國車榮譽殿堂(2015第十屆中國車年度大選)即將拉開帷幕,大戰在即,誰與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