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評價自主品牌進步與否,除了看銷量,還有很多其他指標可供參考。
今年上半年,我國乘用車市場銷量為1009.56萬輛,比去年同期回落6.38%。其中,轎車銷售578.93萬輛,同比下降5.89%。而在銷量排名前十的轎車產品中,則全部由合資品牌霸占,自主品牌車型無一上榜。
銷量,或許并不能代表全部,但卻是最直觀的表現形式,以至于自主品牌車企所付出的各項努力,很有可能會被這些數字淹沒。可《汽車觀察》認為,評價自主品牌進步與否,除了看銷量,還應有很多其他指標可供參考。
來自第三方的調查
現如今,國內外幾乎所有的主流車企都已把J.D.Power的調研結果作為評估自身問題的重要依據,許多消費者也開始把這些數據作為購車的重要參考,業內更是以此為依據來判斷車企的發展情況及市場走向。
眼下,合資品牌為了應對并不景氣的汽車銷售市場,開啟了集體性的“官降”模式,通過一系列或明或暗的降價促銷政策,來獲得更多的市場銷量,這讓一向以低價優勢自居的自主品牌陷入到了進退兩難的維谷之中。
就在自主品牌發展前景普遍不被業界看好的情況下,《汽車觀察》獨家梳理了J.D.Power亞太公司近兩年發布的有關自主品牌汽車的調查結果:
在其2013年至2014年中國新車購買意向研究中,雖然合資品牌呈現出“一邊倒”的態勢,但比亞迪卻續兩年進入前十名意向購買品牌。
在其2014年中國新車質量研究中,自主品牌與國際品牌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而這一趨勢自2011年起已經連續了四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廣汽傳祺以99分、遠超平均110分的成績(分數越低表明問題發生率越低,產品質量也越高)在參與調研的62個品牌中排名第14位,連續兩年榮膺自主品牌第一名,不但超越很多自主品牌兄弟,也超越了眾多合資品牌。此外,自主品牌還有三款車型在各自細分市場中名列第一名,分別是緊湊型轎車北京汽車E系列、中型轎車長城騰翼C30、微客長安金牛星。
在其2014年中國車輛可靠性研究中,自主品牌在微型轎車、緊湊型轎車、緊湊型MPV及微客細分市場表現突出,長安奔奔MINI、吉利金剛/金鷹、五菱宏光、五菱之光分別取得了上述細分市場中的第一名。
在其2014年中國汽車性能、運行和設計研究中,吉利自由艦、北京汽車威旺306/五菱榮光分別取得了緊湊型轎車和微客細分市場的第一名。
在其2015年中國汽車售后服務滿意度研究中,首次有三個自主品牌進入了主流車市場排名前十位,分別是東風風神、奇瑞、一汽轎車。
在其2015年中國汽車銷售滿意度研究中,自主品牌雖然排在韓系、美系、日系、歐系車之后,但卻是主流車市場中進步最大的。其中,在同一品牌再購率數據分析中,只有自主品牌的再購率是連續增長的,從2013年的7%增長至2015年的11%。
可以看出,自主品牌由于受低端化戰略隱患、品牌溢價能力差、生存空間被擠占等因素影響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但通過對比其近幾年在產品質量、研發實力、市場運營上的表現情況,自主品牌還是取得了一些進步。而除了第三方調查機構所提供的相關數據外,我們還可以從其他方面悟到自主品牌的潛在能力。
SUV占據半壁江山
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我國SUV累計銷售270.53萬輛,同比大漲48%;其中,自主品牌SUV銷量達145萬輛,同比暴漲95.5%,占國內SUV整體銷量的54%。此外,在上半年SUV銷量排行榜前十名中,自主品牌就占了6席,分別是長城哈弗H6、江淮瑞風S3、長安CS35、長安CS75、長城哈弗H2、北汽幻速S3。
而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國內SUV銷量排名前五名中就有3家自主品牌上榜,分別是長城哈弗H6(第一)、廣汽傳祺GS4(第三)、江淮瑞風S3(第五),而與其一起擠入銷量前五名的合資品牌則是多年來稱霸中國SUV市場的王牌選手上海大眾途觀(第二)及東風本田C-RV(第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上半年我國中小型SUV市場同比增幅高達168.9%,從去年同期的30.21萬輛攀升至81.21萬輛,占到整個SUV市場銷量的30%,而在目前熱銷的緊湊型SUV、小型SUV市場上,幾乎全部被自主品牌壟斷。
B級轎車中增速最快
除在SUV市場上的一路猛追外,自主品牌在B級轎車領域的增速也十分明顯。雖然SUV市場火爆,但不可否認轎車在整個車市中仍然占據無可爭議的統治地位。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堪稱國內車市風向標和品牌決戰地的B級轎車銷量實現109.4萬輛,同比微跌0.1%;同時,各大派系B級車銷量出現了兩級分化的格局,一方面自主品牌B級轎車有超五成的增長,另一方面法系B級轎車則有超四成的跌幅。
雖然自主品牌B級轎車今年上半年銷量僅有6.62萬輛,但和去年同期4.24萬輛相比卻上漲了56.2%,是表現最好的派系。此外,銷量最高的德系B級轎車上半年市場銷量則下跌了12.2%,日系和法系B級轎車則分別下跌了2.9%和41%。
壟斷MPV市場
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MPV銷量實現91.5萬輛,同比增長20%。其中,在銷量排名前十位的MPV車型中,自主品牌多達九款,分別是五菱宏光、寶駿730、歐諾、威旺M20、菱智、小康風光、別克GL8、景逸、瑞風和歐力威,市場份額也已占到了近九成,基本壟斷整個MPV市場。
近兩年,MPV已成為繼SUV之后中國車市又一高速增長點。自主品牌表現強勢,尤其是五菱宏光,長期位居霸主地位。另據了解,五菱宏光在去年全球汽車銷量中排到了第六名的位置,成為首款銷量擠進世界前十的中國國產車型。經分析,自主品牌MPV之所以能達到壟斷的實力,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點,價格優勢。目前在國內市場,想要買輛進口/合資品牌的MPV車型,沒有20萬元以上根本想都不用想,可自主品牌就不同了,MPV價格基本都在10萬元以下,價格絕對是最大吸引力,更加親民,更具性價比。但自主品牌MPV也要通過此次“官降”事件,警惕未來進口/合資品牌MPV的價格下探。
第二點,物有所需。由于MPV車型既集合了旅行車的大空間、又有著轎車的舒適性,宜家宜商能夠滿足不同的用車需求,加之面對當下主流的“4+2+1”家庭成員模式,MPV顯然用途更大,因此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尤其在國內二三線城市以及農村都擁有很大一批受眾群體。
第三點,新品及時補充。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車企開始投身MPV領域,產品可選性更加豐富,而反觀進口/合資品牌MPV市場,卻很少有新品推出,長期總是那么幾款老車型持續征戰市場,產品更新換代動作緩慢。
其他潛能
除在上述個別細分市場表現可圈可點外,自主品牌還有一些其他潛力尚待挖掘。
比如產品自身技術緊跟國際主流汽車技術潮流已取得了明顯進步;比如自主品牌在銷售策略和服務體系的建立上也日趨成熟;此外,在汽車金融、汽車電商、車聯網、智能汽車領域,自主品牌也與進口/合資品牌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其中,新能源汽車發展就是自主品牌的一抹亮色等。
另據J.D.Power亞太公司在2015年女性購車趨勢調查中發現,中國女性購車比例在2002年時還只有17%,到了2014年這個比例上升到了36%,而美國女性購車比例也就38%而已,起碼在這一點上,中國已經接近歐美發達國家水平。
那么,女性到底鐘愛什么樣的車?調查表明:男人認為女性只愛小車,其實不然;女性購車考慮的主要因素是安全和外觀;女性對于兩廂車的購車意愿高于男性;白色和紅色更受女性青睞。未來,如果自主品牌車企能精準抓住女性購車需求特點,無疑也是搶灘車市主動權的又一強針劑。
此外,從財報情況看自主品牌汽車冬天已經過去。數據顯示:長安汽車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為181.97億元,同比增長49.2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24.94億元,同比增長 29.41%;長城汽車今年一季度營業總收入為193.38億元,同比增長31.24%,凈利潤為25.35億元,同比上升26%;比亞迪今年一季度財報則依靠新能源汽車業務增長獲得了近10倍增長,其營業收入為152.82億元,同比增長30.3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2 億元,同比增長高達910.75%。
幸運的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車企已將技術創新作為了提升品牌形象的最佳切入口,并著力于自主研發技術的提升。可以看出,他們已經意識到,未來自主品牌的發展路徑必須是技術突圍與品牌向上,只有這樣才能獲取更高的品牌溢價。
正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表述的那般:希望2015年自主品牌不再下滑,但預計其市場份額還是會繼續縮水。不過,自主品牌向上突圍需要時間累積,很難一蹴而就,所以只要看準方向,即使轉型過程艱難,份額所有下滑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