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劼

馮寶春把自己形容為一輛在盤山公路上奔跑的卡車,和絕大多數自主品牌車企領導者一樣,承載著壓力,任重而道遠。
初見馮寶春,是在廣東國際賽車場的貴賓接待室。他穿著藍白格子的短袖襯衫,米白色休閑褲,背了一個黑色的雙肩包,臉上掛著笑。見攝影記者要拍照,趕緊把包卸下來,還把小桌上的雜物擺擺。好一個謙和講究的馮寶春。
馮寶春這次來廣東,是代表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玲瓏輪胎)來看自己企業冠名的中國卡車公開賽。而作為賽事的合作媒體,《汽車觀察》記者亦和雜志老讀者馮寶春不出意外地碰面了。
蛻變
其實《汽車觀察》雜志與玲瓏輪胎的淵源,故事得從十年前說起。2005年《汽車觀察》雜志創刊,當年即與清華大學汽車安全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主辦了“愛我中國車”年度評選。玲瓏輪胎慧眼識珠,率先成為了該活動的主贊助商,并由此開始了兩者間長達十年的親密合作。
馮寶春作為玲瓏輪胎的營銷公司副總經理,曾先后多次出席車評活動現場,親歷其中目睹了“愛我中國車”年度評選向“中國車年度大選”的轉型升級,也見證了《汽車觀察》雜志十年來的進步和蛻變。
選擇馮寶春作為本期特約讀者采訪,儼然在情理之中。“《汽車觀察》雜志是我們的老朋友,我們同舟共濟,攜手走過了汽車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馮寶春回想著過去的十年光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在這期間,玲瓏輪胎也走過至關重要的一段過程,完成了從丑小鴨向白天鵝的蛻變。我們可以說是互相見證了彼此的發展。”
馮寶春所指的蛻變,是他對玲瓏輪胎十年發展過程的一個巧妙形容,“我們非常榮幸地趕上了汽車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玲瓏輪胎的發展也基本集中在近十年。2000年時我們的產值只有10個億,目前已經做到了100多個億,產能達到了4100萬套。玲瓏輪胎在這十年里做到了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情,抓住了這個非常好的發展機遇。”
十年間,玲瓏輪胎推出了以GREEN-Max和CrossWind系列為代表的第二代產品和第三代產品GREEN-Max ACRO。這三代產品推動玲瓏輪胎成長為了資產過百億、收入過百億、員工過萬名的國內知名輪胎企業,連續多年入圍世界輪胎20強。而2013年泰國子公司的投產,則開創了玲瓏輪胎國際發展的新紀元。
“玲瓏的發展得益于對市場的準確把握。供不應求的時候,我們的規模和產能得到了很大提升,我們感到又激動又興奮。困難的時候則教會我們去思考,到底我們應該走什么樣的路,企業到底應該怎樣精準定位。這些思考給了我們一些答案,讓我們明白了自身的水平和發展方向,更加理性去做企業,去做產品。”馮寶春接著對《汽車觀察》補充道,“前十年玲瓏輪胎的的發展主要集中在規模上,目前玲瓏輪胎的經濟規模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為下一步降成本、提質量、提效益、參與全球競爭打下了堅實基礎,未來十年玲瓏輪胎的重點會放在技術、品牌、內在效益和管理的增長上。”在馮寶春看來,不僅僅是玲瓏輪胎,也不僅僅是零部件企業,整個汽車產業都會呈現出這樣一個趨勢。
苦練內功
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上半年,我國汽車市場保持了整體增長,但增速逐月下滑,出口逐月下滑,全行業經營壓力加大,效益出現負增長。
這是否象征著中國汽車產業“黃金十年”的徹底消逝?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又該如何應對“看起來糟糕的時代”?
“未來的五到十年,我們得苦練內功。”馮寶春解釋說,零部件企業和整車企業是唇齒相依的關系,整車企業的發展會帶來零部件企業的發展,零部件整體水平的提高也會成整車企業之美。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馮寶春認為,把幾年前汽車行業供不應求的那段時期稱為“最好的時代”是不太準確的。“銷量的增長并不能證明什么,實際在產品的品質和市場的細分上,遠遠比不上現在。大家都還只是靠著一個通用的東西走天下。近幾年整個市場的下滑,反而令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客戶認可的重要性。還是拿輪胎做比喻,輪胎就好比是汽車的鞋,同一雙鞋不能指望著套上所有人的腳,各種用途的車適合各種型號的輪胎。通過這些年的磨練,大家都慢慢意識到了細分市場的重要性。”競爭給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苦練內功之后得到的技術進步。
“對于國內大多數自主品牌來說,首先得把發展方向定好,找到自己的短板。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需要尋求健康的、平穩的發展,而不要指望一口氣吃成個胖子,那只能得到揠苗助長的效果。”
馮寶春把自己形容為一輛在盤山公路上奔跑的卡車。乘用車是消費品,卡車是生產工具,在馮寶春眼中,自己和絕大多數自主品牌領導者一樣,承載著巨大的、無形的壓力,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