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豪
根據國外的數據,第一代傳承給二代的成功率是30%。這是一個很殘酷的事實,但這是規律
均瑤集團成立20周年的時候,我們提出了“做百年老店”這一愿景。為什么要做百年老店?
90年代我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三兄弟一無所有,就是為了賺點錢,讓家里過得好一點。到1994、1995年的時候,想一想這輩子錢用不完了,賺錢干嘛?所以三兄弟正式坐下來思考,希望做一個品牌。我大哥走了以后,我們正式提出來做百年老店。所以均瑤集團成立20周年的時候,我們發表了一篇“做百年老店的探索者”的文章。
我身邊一些企業家朋友都五六十歲了,我經常跟他們探討,我說你們眼睛一閉,企業怎么辦?我發現他們確實沒有做好思考。有些人說,反正我眼睛一閉還管得了那么多,小孩兒愿意接就接,不愿意接政府會管。所以,均瑤集團20周年的時候我做了一個論壇—“企業百年之路”,希望引導更多的企業思考:如何基業長青。
我辦這個論壇時,好多朋友說均豪你累不累,你自己都活不了一百歲還扯什么百年老店?但是他們聽完以后還是感覺有用。為什么要辦這個論壇?我在思考,這30年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是世界上沒有的規律,但是中國還是有中國的煩惱,畢竟才發展了這么些年。這些煩惱怎么去解決?還是要靠發展。我覺得,民營企業能不能可持續發展,也關乎著中國經濟未來能不能發展,所以我們提出“做百年老店的探索者”。
做百年老店很重要的是什么?第一,不管做什么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或者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底線。第二,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當然,我們還要汲取中國傳統文化中偉大的思想來引導企業。
在我們企業里面,做百年老店的思想很清晰,就是用老祖宗的一句話作戰略,“吃在嘴里,看在碗里,想在鍋里”,“互聯網+”就是加上菜園子,再加一點就是思考菜園子里的生態怎么樣,八項反腐跟我們有什么關系。
百年老店就像一棟大樓,我要做到有4—8根柱子支撐,所以要適當多元化。我們的理論是多元化投資,專一化經營,把每根柱子盡量做到在全國數一數二,這樣才能支撐百年老店。現在我們在金融、航空領域都有布局,3、4根柱子已經起來了,菜園子里面的生態也不錯。
做企業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無外乎讓企業基業長青,活得好一點。這些年我們一直在追尋好企業的標準。90年代初我到國外讀了MBA后,意識到國外的理論必須本土化。他們的理論講到股東利潤最大化,但是我想我的利潤最大化并不會讓我最開心,一個企業讓員工、股東、客戶、社會平衡滿意,才是一個好企業。所以這些年我們一直圍繞這一點來做。
做企業要把企業的終極使命想清楚,我們就是做百年老店的探索者。做百年老店的探索不一定成功,但是我希望不管成功還是失敗,都能給企業家朋友們提供案例,大家可以汲取一些好的經驗,知道怎么樣避開失敗。我只是想做這樣一件事情。
一個百年企業不可能一代人做成,必須要經歷三、四代人。如何去傳承?這是當下大家面臨的很大問題。現在,中國需要形成一個很好的接班傳承的氛圍,所以希望社會給予創二代更多的寬容。為什么?根據國外的數據,第一代傳承給二代的成功率是30%。這是一個很殘酷的事實。這是規律。當然,中國可能有傳統文化的支撐,情況可能會好一點,也許會達到40%,但是不可能百分之百成功。
另外,很多創二代為了企業的基業長青,為了家族的使命,放棄了自己的愛好,所以,他們敢于接班就是光榮,社會應該給他們更多的寬容和掌聲。希望中國社會不要形成“接班接好了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接不好就是‘敗家子”這樣一種概念。
我們在做企業和傳承的時候,不要忘記一點,家和萬事興。不要辛辛苦苦干一輩子,企業最后卻由于傳承的問題而倒下。
在這方面,李錦記的案例值得借鑒。李惠森在“企業百年之路”論壇上講,他們家族規定原則上不得離婚。大家聽了以后覺得好像很封建。錯,他有方法。他說,離婚之后,因為兩夫妻原先在一條船上,如果離婚了馬上就會變成仇人,很多決策通不過。所以他們家里有一個規定,如果要離婚,離婚之后分紅權可以留著,決策權不能帶走。
所以,經營家庭跟經營企業同樣重要,我現在把1/3時間用于家庭經營,1/3時間用于企業經營,1/3時間用于個人愛好。這是黃金分割比例,現在我還做不到,但是要慢慢做。我們家里建立了一個微信群,叫良心之家,這就是把家族的文化向下一代傳承。我們會慢慢把所有的家規、家族辦公室完善,把規矩制定好,這才能夠保持基業長青。
很多國外的家族企業從小就培養孩子做一個好人,把家族的發展故事不斷與孩子分享,包括他們的喜怒哀樂,最后孩子會慢慢理解長輩的辛苦,以及為什么要做這個企業。培養他對企業的認同感,這樣孩子才會愿意接班。
所以,在我家里,孩子很小時,我就告訴他為什么學習。第一,你為自己學習;第二,為家庭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光宗耀祖;第三,為國家學習,再擴大一點,如果能力夠的話為人類學習。有了這些學習目的,他就會很清晰。
在生活中,我也不斷地跟孩子溝通。公司里的好事壞事,我也會經常跟他們講一講。引導很重要,當然他接不接班是他的自由,我們不能強求。我侄兒考大學的時候,我專門飛到英國去,和他溝通專業的選定。我和他待了7天,跟他探討了他的人生規劃,告訴他我們均瑤集團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問他未來選擇什么,他思考了好幾天,最后選擇學經濟管理,愿意和家人一起做百年老店。有了這樣的溝通,他才會覺得有使命感。
我女兒明年考大學,今年開始選專業,我們也開始溝通,她未來想干什么。我侄兒也和我一起給她做工作,跟她一起探討很多東西,最后她也愿意來接班。
我們并不一定非要家里人到公司來,但是在家族企業的最高決策機構,必須要有家族的人。他可以沒有太多經驗,但是他應該知道對重大的決策說“YES”或“NO”。現在的年輕人從大學學了一些專業的東西出來之后,從基層慢慢開始培養,在董事的角色上、股東的角色上會發揮更好的作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有了這些思考,至少我們家族里面現在有兩、三個孩子愿意進來,基本上在董事會能夠發揮作用。我女兒偏向于財務,我侄兒偏向于戰略。董事會有財務視野,有國際化戰略視野,這是很重要的。職業經理人有時候給你看是的K線圖,他考慮的肯定是短視的,這很正常,因為有考核在里面。
家族企業在把握發展節奏的時候,在快和慢之間,有時候寧可選擇慢。比如安然,作為一個會計公司,自己那么懂財務,卻做了那么多假賬,如果有一個家族企業主人在的話,隨便看一下財務報表都可以看得出來。正因為團隊、董事長都是用腳投票的,股權太分散了,所以做著做著泡沫越來越大,最后轟然倒塌。
包括這幾天大眾汽車尾氣檢測造假丑聞,如果董事會里面家族的人發揮重要作用的話,打死他也不會這么做。如果家族精神傳承好的話,為了企業基業長青怎么會做這種事情呢?
人活一輩子到底為什么?我把墓志銘都想清楚了,一個“明哲保‘升,‘智童道合”的生意人。 我們要有智慧,要保持童心,在社會上找到自己做事的道,這就是“智童道合”的概念。
為什么說生意人?生意是生活的意義。希望大家能夠做一個生意人,讓基業長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