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東 李家珊
教育行業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基礎,推進企業所辦教育的教職工黨建工作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擴大黨的影響力的必然要求。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深化,教職工黨建工作面臨的問題日益突出。在黨組織功能地位難明確,黨建工作思想認識難統一,尋找解決教職工黨建工作問題的新思路顯得尤為重要。
堅持黨組織的政治性,明確黨組織的政治地位,是開展黨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企業所辦教育黨組織政治地位不明確,導致了黨組織作用難以發揮、黨建工作難以推進。在教職工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在校園發展中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其中,政治核心作用要求黨組織把握政治發展方向,確保企業所辦教育開展的各項工作符合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團結和凝聚全體教職工。政治引領作用要求黨組織引導企業所辦校園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監督校園遵守國家各項法律法規,依法辦學,依法施教,依法維護教職工權益,推動企業所辦校園形成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和利益訴求也在不斷變化,對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和黨員的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堅持黨組織的服務性,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途徑,是增強黨的執政合法性的重要舉措,也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必然要求。服務職工,要切實維護工會在企業所辦校園的地位和作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幫助教職工排憂解難,讓他們在校園特殊的工作環境中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與溫暖。要耐心宣傳我國的傳統文化、政治制度以及企業所辦校園黨建制度,幫助學校協調和整合社會資源,積極探索黨建機制,實現多元化的全面溝通和良性互動。堅持企業所辦校園黨組織的政治性與服務性相結合,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和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秉承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的具體表現。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和利益訴求日益多元化和復雜化,利益性因素對于人的思想行為的支配作用更加突顯出來。教職工黨員具有雙重身份,一個是從事教育事業的心智啟迪者,另一個是作為先鋒隊的共產黨員身份。黨員想要生存,就必須獲得維系其生存的最基本生活資料。作為一個從事教育事業的心智啟迪者,社會對其合情合法的利益需求要予以理解、支持和保護。在企業所辦校園特殊的工作環境下,由于受到各自生活差異和宗教意識等因素的影響,黨員的政治地位難以得到重視。教職工工作壓力較大、工作強度較高等問題加重了教職工黨員的生活負擔和心理壓力,因此,必須合理引導教職工的利益認知,有效處理好教職工的利益矛盾,切實維護好教職工黨員的利益性需求。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身為先鋒隊的一份子,黨員要肩負起自身的使命,積極承擔黨員的責任,切實履行黨員的義務。一方面,黨員要不斷增強自身的理論素養,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防止社會不良思想觀念的誘惑和侵蝕,增強拒腐防變能力;另一方面,黨員要加強自身業務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技能水平,在實際工作中爭做業務標兵,取得全體職工的充分肯定,為其他員工樹立先鋒模范榜樣。
堅持黨員的利益性與先鋒性相結合,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與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相結合的體現,也是堅持人民性與黨性相結合的體現。把維護教職工和黨員的合法利益需求放在重要地位,有助于教職工和黨員處理好個體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有助于形成了“以職工發展推動校園發展、校園整體發展帶動職工個體發展”的良性循環。
盈利性是指企業所辦校園獲得生存的能力。企業所辦校園按照中國的法律法規成立運營,其目標不是獲取利潤的最大化,而是獲取社會效益最大化。保證校園的正常運營和合法盈利,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豐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加快國民素質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在諸多社會因素的共同影響之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所辦校園采用社會化發展戰略,通過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來拓展自身的輻射空間和社會空間。不可否認,校園的盈利性與公益性在特定條件下會發生矛盾,但是在可持續發展與精神文明發達的時代背景下,校園的盈利性目標與開展社會公益活動存在著越來越多的統一性,兩者逐漸從完全對立的狀態發展為協調統一和相互促進的關系。企業所辦校園追求自身盈利,不僅包括短期盈利,更應包括對長期盈利的追求。校園在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之下,堅持公益性發展,一是能夠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提升校園在市場競爭中的知名度,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贏得社會廣大消費者和投資者的認同,最終會給企業所辦校園帶來潛在的、長遠的利益;二是增強教職工對校園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會增加校園的凝聚力與創造力;三是能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可增強企業所辦校園的綜合競爭能力。在這個意義上,校園堅持公益性發展能夠提升校園的盈利性。
堅持企業所辦校園的盈利性與公益性相結合,是對校園具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合法地位的大力支持,也是對校園在促進公益事業發展方面所做貢獻的充分肯定。公益事業是高尚的社會事業,現代的公益事業已經具有社會化、經常化和規模化的特點。面對當前對于公益慈善投入不足的現狀,企業所辦校園開展公益事業能夠推動教育走出“公益困境”,促進中國公益慈善事業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