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安
(上海市閘北區少年業余體育學校,上海 200070)
高校排球教練員執教水平的外部影響因素及建議
劉國安
(上海市閘北區少年業余體育學校,上海 200070)
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專家訪談法,對我國部分高校排球教練員執教水平的外部影響因素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存在“教訓”矛盾突出,有效訓練時間不足;教練員激勵機制缺乏,工作積極性和敬業精神不高;培訓條件缺乏,教練員缺少進修機會等不足。對此,提出相關建議。
高校排球教練員;執教水平;外部影響因素
中國大學生排球聯賽的開展,對我國高校排球運動的發展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高校排球運動的不斷發展,促使高校排球運動隊水平持續提高。作為推動高校競技體育及群體活動發展的主導力量,教練員是運動訓練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同時也是運動訓練、競賽中的重要環節,對于排球運動人才的培養及其運動水平的提高具有關鍵作用。要提高訓練的科技含量,必須建立一支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高水平教練員隊伍。這給我國高校排球運動的發展提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即如何把現有的體育教師培養成為既有常規體育教學能力,又具備高水平運動隊執教能力的“雙師型”體育教師。本文通過對我國部分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教練員進行調研,探究影響高校排球教練員執教能力的主要因素,以期為提高我國普通高校排球教練員執教水平、推動高校排球運動的發展提供參考。
1.1研究對象
我國16所高校的38名排球教練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借助中文數據庫(CNKI、萬方等)完成相關資料搜集,并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分析及總結。
1.2.2專家訪談法
訪談部分專家、教授、體衛藝處主要官員,聽取他們對改善和提高教練員綜合素質的建議。
1.2.3問卷調查法
結合本研究的內容和目的制作調查問卷初稿,征求相關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對問卷進行修改和校正(信度和效度檢驗)后發放38份,回收38份,均為有效問卷。
2.1教學與訓練關系(“教訓”矛盾)
2.1.1教練員工作類型與訓練外工作情況
表1顯示,我國部分高校排球教練員主要是由本校體育教師擔任,他們同時肩負教學任務;大部分教練員每周體育教學較多,導致訓練時間不夠或嚴重缺乏,且運動隊的訓練大多放在課余時間。教練員的教學任務重,沒有太多精力投入到訓練中,勢必影響訓練工作的進行。

表1 教練員工作類型與訓練外工作情況
2.1.2教練員每周體育教學工作量
表2顯示,55.3%的教練員每周體育課在16節以上,31.6%教練員的每周課時量為10~16節,說明教練員的主要工作是教學,沒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到訓練中,反映出高水平排球隊存在“教訓”矛盾。

表2 教練員每周體育教學工作量統計
2.1.3“教訓”矛盾主要構成因素
表3顯示,高校教練員對“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教學和訓練相互沖突,訓練時間不足”“缺乏相應的訓練設施”等選項意見較統一,認為其是造成“教訓”矛盾的主要因素。高校業余排球訓練得不到領導重視,與當前高校體育教師主要職責是體育教學分不開。體育課教學任務繁重、運動訓練時間不足,運動訓練科學化程度不高,投入運動訓練精力較少,導致教練員難以集中精力投入到業余運動隊的訓練中,進而影響訓練實踐工作能力的提高。

表3 “教訓”矛盾的主要構成因素
2.2教練員激勵機制
2.2.1對排球教練員的激勵方式
調查顯示,有8所院校采用發放獎金的形式對排球教練員進行激勵,占40%;有3所院校是評優樹先,占15%;有9所院校沒有獎勵,占45%;所有院校都沒有“晉升職稱”“提高工資”和其他獎勵方式。
2.2.2對激勵方式合理程度的看法
由表4可知,教練員和體育部領導對學校給予的獎勵方式存在分歧,可能是兩者的期望值差異所致,反映出獎勵方式中存在的不合理成分。

表4 教練員和體育部領導對學校給予的激勵方式合理程度的看法
2.2.3教練員激勵方式中的不合理因素
由表5可知,教練員認為學校激勵方式中不合理因素主要集中在“學校領導不夠重視”“體教分離,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學校投入不夠”等方面。

表5 教練員認為學校激勵方式中不合理因素
2.3教練員執教水平再提高的平臺設置
2.3.1教練員參加培訓次數及等級證書
表6顯示,29名教練員沒有參加過任何培訓,占76.3%;參加過1~2次培訓的有6人,占15.8%;參加過3次以上培訓的只有3名,占7.9%。

表6 教練員參加培訓次數及獲得等級證書情況
2.3.2教練員缺少崗位培訓的原因
統計顯示,教練員認為培訓機會少的原因主要是領導重視不夠(占94.7%)、學校機制存在問題(占84.2%)及可行性不夠(占68.4%)等;學校體育部領導的歸因是學校沒有可參照的模型和制度不完善。
適宜的激勵機制在高校高水平教練員隊伍的建設中起重要作用,對調動教練員的積極性、激發其創新精神和敬業精神、進一步提高教練員的專業素質等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教練員專業素質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將其訓練業績與最關心的激勵方式——職稱掛鉤,能促使其在訓練工作中更加投入,學習新理論知識的積極性也更高。
建議:(1)訓練和教學分離,保障教練員的訓練時間;(2)建立與執教業績直接掛鉤的崗位聘任制及精神、物質激勵機制;(3)積極創造條件,增加基層教練員的再教育(進修)機會,通過形式多樣的培訓,提高其專業素質和科學化訓練水平。
[1]黃綿成,彭蕾,向往.2013年四川省青少年排球錦標賽引發的思考[J].四川體育科學, 2014(1)
[2]鄧雪震.排球三線教練員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市場,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