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朱偉
適應新常態 謀求新發展
嘉興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朱偉
要將新常態下的戰略機遇轉化為發展的現實優勢,堅持以改革創新的辦法破解轉型發展難題,堅持把促轉型和穩增長結合起來,沉著應對,勇破難題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十三五”開篇布局謀劃的關鍵之年,也是適應新常態發展要求,加快改革創新步伐、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之年。做好2015年經濟發展工作,一要正確看待新常態。新常態下,經濟的合理增長主要體現在既不盲目追求高速增長,又能堅守底線確保不失速。對于嘉興而言,在內外雙重制約下,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壓力較大。因此,一方面,要正確看待新常態,既要認清經濟增速換擋現實,保持平常心態,又要有自己的底線思維和目標,保持合理增速,防止出現大的滑坡;另一方面,要在新常態下堅持該有所為則須積極有為,反對懶政,力求在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上積極作為。
二要準確把握新機遇。對于嘉興市而言,新常態既有機遇也有挑戰,既有動力也有壓力,關鍵是要把握趨勢,搶抓機遇,促進經濟向新常態平穩過渡。要把握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嘉興地處長江黃金水道和南北海運大通道的交匯地帶,是浙北地區唯一出海港口,內河航道密度全省領先,海河聯運基礎較好,“通江達海”有望成為拉動嘉興市新一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要把握政策機遇。為穩定經濟增長預期、優化實體經濟發展環境積蓄了有利條件。要把握改革機遇。目前嘉興市獲批的各類國家級、省級改革試點已有80多項,涉及嘉興市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尤其是國家關于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等一系列城鄉區域統籌發展的戰略部署,也將為嘉興市拓寬資源空間、加快結構調整、釋放發展潛力提供新的平臺和機遇。
三要積極開拓新思路。要將新常態下的戰略機遇轉化為發展的現實優勢,培育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須把握新的思路和著力點。要有更廣的視角。當前國家對區域發展的布局更加強調區域城市群式的協同發展。嘉興市要積極把握這一機遇,把自身的發展放到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城市群、“一帶一路”等發展大背景中去籌劃。要有更新的理念。要引導各個領域適應經濟“新常態”下的新思路、新要求,探尋解決當前困難的新方式、新途徑,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新制度推進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要有更實的舉措。“新常態”下的管理模式應更加強調措施的精準性和執行力,從而創造更有利于發展的良好環境。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嘉興市將深入貫徹國家、省、市一系列重要會議精神,堅持以改革創新的辦法破解轉型發展難題,堅持把促轉型和穩增長結合起來,沉著應對,勇破難題,推動2015年全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積極發揮投資關鍵作用。以深入開展擴大有效投資“八大攻堅”專項行動為載體,著力推動投資總量、結構和效益的穩步提升和優化,確保投資持續快速健康增長。一是圍繞“一個目標”。要圍繞投資增長目標,著力推進“五個一百”重大項目建設,即著眼于水環境治理工作,抓好100個“五水共治”建設項目;著眼于新型城鎮化建設,抓好100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公共服務項目;著眼于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抓好100個重大工業項目和100個重大服務業項目;著眼于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抓好100個重大社會民生項目。
二是強化“三個導向”。要突出產業投資。堅持產業項目占主導,按照既定產業導向,繼續強化政策引導,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特色優勢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擴大投資和生產性服務業投資。要促進民間投資。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發展走勢和重點鼓勵投資領域,加強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和前景預測,正確引導發展預期,切實提振企業投資信心。要創新政府投資。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研究進一步加強市級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和管理的實施辦法,從制度層面上進一步嚴格政府投資項目的監管。
三是加強“五大保障”。要加強組織保障,繼續組建市重大項目推進辦。要加強項目保障,結合嘉興市“十三五”重大建設項目規劃,著力策劃一批符合嘉興市長遠發展需求的重大項目。要加強要素保障。進一步創新融資方式,積極運用債券市場、股權投資、產業基金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深入分析關于投融資平臺管理的最新政策,創新投融資體制,鼓勵社會資本以參股、BOT、PPP等方式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進一步盤活土地存量,用好土地增量,把“空間換地”等新增土地指標,重點用于保障實體投資項目。要加強體制保障,在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制改革,建立完善負面清單制度,抓緊實施一般性企業投資項目政府不再審批的具體辦法等領域創新體制機制,促使改革紅利充分發揮。要加強服務保障,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層級一體化改革,建立完善項目審批的“三制聯動”,加快審批進度和前期工作。
全方位深化相關領域改革。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統籌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率先開展一批能突破、可借鑒、推動力強的重大改革事項。一是全市域推開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扎實推進擴大差別化電價實施范圍、調整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等六大省下放權限落實。進一步完善競爭性的要素市場體系建設,推進土地供應差別化管理制度等政策出臺,抓好要素交易平臺建設,推進土地、排污、用能等交易。進一步完善金融、人才、科技等各項要素改革措施。優化績效評價體系,開展服務業績效評價工作,推進各類配套政策相互協調。
二是進一步抓好行政審批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按照事中事后監管四項原則和健全完善七大機制的改革任務要求,圍繞市級部門權力清單,推進全市有監管職責的市級部門全面完成各自《事中事后監管實施細則(試行)》并予以實施。適時根據法律和法規變化、職能調整及分工變化情況,對監管事項進行調整,促進事中事后監管工作常態化,努力構建與簡政放權要求相適應的監管體制機制。
三是抓好一批區域、縣市改革試點。全面開展杭州都市經濟圈(嘉興)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落實《三年行動計劃》,制定實施健全創新驅動體制機制等年度工作方案,力爭取得先行先試主動權。深入推進嘉善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平湖市產業結構調整機制創新試點等各地改革試點。以省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總體方案為基礎,著力抓好嘉興市公務用車制度改革落實到位。
全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完善統籌推進機制,以重點區域、重點領域轉型來帶動引領,形成全市轉型發展的有力支撐。一是推動空間結構優化布局。落實市本級產業發展規劃,探索開展全市域范圍的產業發展規劃研究,在更大區域內統籌產業發展。突出重要載體,高標準推進嘉興濱海港產城統籌發展試驗區、嘉興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大科技城等重點平臺建設,進一步優化功能布局,突出核心區塊和主導產業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是突出服務業轉型發展重要作用。以倍增計劃為目標,針對薄弱環節制定對策措施,全面推進“十二五”服務業增加值在2010年的基礎上實現倍增,超過1600億元,累計完成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超過5000億元等目標實現。以改革試點為突破口探索體制機制創新,全面推進省級服務業用地集約節約試點市創新改革,研究退二進三和土地供應方式進一步改革。推動服務業政策引導轉型,修訂配套政策措施,協調產業融合互動。繼續推進服務業“百項千億”、集聚平臺、“三名”工程等建設,全面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
三是創新海洋經濟發展思路。以港產城統籌發展試驗區為重點推進區,突出機制統籌、海河聯運等重點工作,加快接軌海上絲綢之路和長江經濟帶,努力走出一條港產城統籌發展的新路子。要整合資源,加快組建統一的海洋開發平臺,進一步完善統籌招商、岸線管理、生態建設、口岸發展等統籌協調的工作制度,形成合力建設新格局。要進一步推進試驗區建設,全面推進試驗區規劃實施和任務落實,積極爭列國家、省級實驗試點,推動嘉興出口加工區轉型升級為綜合保稅區。要依托嘉興科技城、中電36所等科研平臺和機構,加快打造臨港先進制造業集群和省臨港先進制造業示范區。
以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為抓手推動改革創新。以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為引領,全方位深化相關領域改革攻堅,為經濟轉型升級和城鎮化發展質量全面提升提供新的動力支撐。著力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出臺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實施意見及“1+X”配套政策,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不斷提高新型城鎮化的質量和水平,著力在“深化完善城鄉一體化發展機制、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建立‘多規合一’機制和建立健全新型城鎮化標準體系”五大領域取得突破。借助長三角城市群推動新型城鎮化。積極促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核心區”謀劃的實現,借勢借力,加快由區域“中間城市”向區域“關鍵節點城市”轉變。優化城市發展總體布局。突出中心城市的發展壯大,著力打造中心城市成為高端要素集聚地、高效產業集聚地、高層業態集聚地和綜合服務中心;打造副中心城市成為以特色產業為主導的區域性特質城市,是網絡型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創新40個新市鎮的城鄉一體新模式,研究謀劃新一輪市級小城市培育,以項目組合的理念打造一批特色小鎮。積極推動全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建立市域供水、排污、燃氣等各類公用設施的共建共享機制,優化市域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資源的空間布局,逐步統一市域范圍內社會保障、住房等政策體系,加快城市有機更新,推動城市能級的全面升級。

▲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尤其是國家關于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等一系列城鄉區域統籌發展的戰略部署,也將為嘉興市拓寬資源空間、加快結構調整、釋放發展潛力提供新的平臺和機遇
認真謀劃“十三五”規劃。準確把握國際國內形勢,切實提高“十三五”規劃編制的前瞻性、戰略性和科學性。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準確把握規劃的功能定位和編制范圍,聚焦轉型發展的主題,突出創新、改革、開放等三大動力,合理設置目標指標體系。制定“十三五”規劃編制目錄,市場能發揮決定性作用的領域減少規劃編制數量,提高專項規劃深度和水平。深化“三個重大”研究。在全國、全省發展戰略和區域規劃中找準方位、準確定位,深入謀劃并爭取將一批重大項目、工程和政策列入國家、省“十三五”規劃。積極推進“多規融合”,調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規劃期限,完善相關空間屬性,強化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功能區劃等相互銜接,從規劃內容、信息平臺、技術標準、管理機制等方面理順關系,真正實現“一本規劃、一張藍圖”,切實增強規劃統一性、系統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