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企業也越來越多,各行各業的競爭都愈發激烈。要想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除了好的經營策略外,更要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與稅收管理。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而稅收管理是財務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從稅收管理與財務管理的關系及稅收管理的意義入手,分析了稅收管理與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企業 財務管理 稅收管理
一、企業財務管理與稅收管理的關系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對于企業資產的購置(投資),資本的融通(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營運資金)和利潤分配的管理。財務管理是公司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公司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稅收管理主要是對企業內部的稅務問題進行管理,主要是企業的繳稅問題。企業財務管理和稅收管理的本質都是為了在符合法律規定的前提下降低企業運行成本。
企業財務管理與稅收管理具有包容的關系,可以說,企業財務管理是稅收管理工作的基礎,而企業稅收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企業的目的是為了盈利,而財務管理是企業營利的保證。每一個企業,無論大小,無論什么性質,都需要進行財務管理。而納稅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企業管理者當然也不能讓自己的企業免于繳稅。這就需要企業的稅收管理。企業財務管理包括資本管理、成本管理、利潤管理、財產管理、財務報告等方面。稅收屬于企業成本管理中的一部分。因此,從實質上來說,稅收管理是財務管理的一部分,一個公司做好了稅收管理,財務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也就做好了。
二、企業實施稅收管理的意義
(一)保證企業資金價值最大化
企業稅收管理的意義之一在于使企業資金價值最大化,而非我們日常理解的企業利潤最大化。所謂資金價值的最大化,是盡可能的減輕企業的財務負擔,并在此基礎上讓企業資金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在稅收管理中,財務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稅收籌劃的方式,盡可能的對企業稅務進行籌劃,利用各種方式如稅收優惠、投資政府鼓勵發展的行業等等來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減輕企業財政負擔,提高企業資金利用率是稅收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一般而言,國家對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稅收政策有著不同之處。在稅收政策上,國家可能會根據經濟發展要求,進行全局規劃。稅收便成為了一種經濟調節的杠桿。對于在西部地區投資建廠的企業,國家可以減免稅收或者給予政策性補貼。或者國家想要發展某一產業,便可以對這一產業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在一定的期限內減少投資這一產業的企業稅收或者免收企業所得稅。這樣企業會發現在西部建廠比在東部建廠更有利可圖,于是便會考慮投資于西部地區;或者發現投資這一產業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并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便會投資這一產業。企業在做出投資的決策之前,要對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充分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個合理的財政預算,對財政稅收進行模擬實驗,在合理合法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減輕企業的財政負擔。
(二)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實施企業稅收管理,有助于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企業的稅收管理,離不開企業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稅收管理是財務管理的核心要素。一個優秀的稅收管理師,必須要熟悉會計的工作準則和職業道德、精通會計的財務制度,同時也要熟悉現行的稅收政策和稅收法律并能夠加以運用,只有這樣,稅務管理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才能正確對所在企業的納稅進行調整和合理計稅,在充分了解國家稅收政策的基礎上,讓企業的投資方向緊跟國家政策的導向,并在符合國家稅法的前提下,實現企業稅收的最小化和企業利潤的最大化。
三、企業財務管理與稅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財務控制薄弱,資金周轉困難
在當下的財務管理工作中,很多企業都面臨著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甚至有部分企業因此破產。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部分企業對內部財務的控制太過薄弱,對企業現金資產的管理不嚴,在經營過程中本應投資卻不投資,導致企業的資金閑置,資金一旦閑置便難以給企業帶來利潤;而在本應預留部分應急資金的情況下卻沒有預留,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生產難以維持。部分企業一味擴大生產,卻沒有研究市場供求關系,導致貨物滯銷,企業資金難以回攏,從而導致企業資金周轉困難。
(二)企業管理中存在稅收及其他財務風險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下,企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要想在這次競爭中存活下來,就必須要做好風險防控。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會面臨著很大的財務風險,一旦決策失誤,便可能將所有的投資都置于虎口之下,面臨著投資難以收回的風險。
一個企業無論投資于什么行業,無論自身有多強的競爭力,財務管理工作一旦失誤,便可能給企業帶來致命的打擊。就目前而言,部分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對財務管理和稅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沒有足夠的重視。有的企業之間為了借款互相擔保,在借款企業還款困難時,擔保企業也受到牽連;而有的企業為了營利盲目擴大企業規模,在資金不足時不考慮自身還款能力盲目貸款,使得企業負債累累最終破產。
(三)企業財務管理制度落后,稅收工作不到位
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不符合當下經濟的發展要求,且稅收工作也不到位。在稅收管理中,除了要盡可能的減輕企業稅收負擔外,更重要的是稅收管理要符合法律的規定,不能偷稅漏稅,違反國家稅法。一旦突破了法律的底線,輕者可能讓企業遭受罰款和其他處罰,重者可能使公司管理人員遭受牢獄之災。無論哪一種處罰,對公司的發展都是極其不利的。商人注重信譽,而偷稅漏稅表明企業誠信的缺失,對公司的名譽有很大的損失。但很多企業稅收管理人員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四、加強企業稅收管理與財務管理的措施
(一)加強企業風險防范意識,經營過程中考慮經濟業務及政策調控對稅收的影響
要加強企業稅收管理與財務管理,最基礎部分是要加強企業管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加強他們對稅收的重視。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著很大的風險,關系著企業的生死存亡。而企業的稅收不僅是企業成本中的一項,更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因此,企業管理人員要做好風險防范,并合法納稅,在符合法律規定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除此之外,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需要提前考慮到相關的經濟業務對稅收的影響,以便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更好的安排相關的經濟業務,保證企業所經營的經濟業務能夠使企業承擔最小的稅收負擔。并且在經營過程中要做好合法合理,盡量避免因經營問題帶來的稅收風險。當然,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還應當考慮到稅收政策改革的方向。比如,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后,運輸業名義上的稅率上升(由3%上升到11%),但由于長途運輸過程中油料消耗成本(“營業稅改增值稅”后可以抵扣進項稅)占50%以上,所以實際上稅負并沒有上升。承運方需要掌握這一政策以便防止稅務改革前后運輸企業的漲價。
(二)轉變財務管理人員思想觀念,掌握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
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水平決定了一個公司的財務運行情況。在企業的財務管理中,必須要轉變財務管理人員的思想觀念,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一個合格的財務管理人員應當對國家現行的稅收優惠政策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并能夠在此基礎上根據優惠政策調整企業財務,整合企業經營的各項活動,從而最大限度的實現減輕企業稅負的目標,實現企業資金價值最大化,最終提升企業財務管理的水平。財務管理人員和企業的投資部門應該做好投資管控,掌握市場風向標和政策風向標,尤其是企業在合并或重組的過程中,更應當要充分運用各種優惠政策,以便減少企業的重組成本。
(三)完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和稅收制度
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和稅收制度是財務管理人員開展財務工作的基本保障。要增強企業的財務管理和稅收管理,必須要完善企業的財務管理和稅收管理制度。有的企業沒有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財務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沒有相應的制度作為參考,導致內部工作不能有序的進行。要完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和稅收制度,必須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制定相應的制度,并加大企業內部對財務方面的監管力度。
五、結束語
總之,企業的財務管理和稅收管理是相輔相成的,他們對企業的管理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當然,現在很多企業的財務管理和稅收管理都存在一些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加強企業風險防范意識,經營過程中考慮經濟業務及政策調控對稅收的影響;轉變財務管理人員思想觀念,提高工作人員專業素養并完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和稅收制度;掌握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強企業內部監管。只有這樣,才能加強企業財務管理與稅收管理,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鄭義平.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探析,2014,(14).
[2]張楠.淺談企業財務管理與稅收管理[J].財政稅務,2012,(12).
[3]陳華光.對大企業稅收管理工作的探討[J].涉外稅務,2013,(12).
作者簡介:陳發福(1978-),男,漢族,江西永豐人,大學本科學歷,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稅收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