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程日光
【摘要】我國民間審計已經得到了迅速發展,注冊會計師行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監管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市場經濟的具有重要的發展和維護作用。隨著近年審計事件的不斷發生,審計風險問題引起人們的關注。本文探討民間審計風險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民間審計風險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民間審計 風向控制 經濟監管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發展和不斷完善,民間審計得到了迅速和持續的發展,注冊會計師行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監管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活動的特殊性決定了審計風險是不可避免的,審計質量的高低與會計事務所的存亡息息相關。由于我國民間審計制度實施時間比較短,審計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維護作用還未明顯顯現出來,所以社會大眾對審計風險這一重要問題未給予足夠重視。我國先后發生深圳“原野”事件,北京“長城”事件和浙江“尖峰”事件,此后相似案例層出不窮,反映出了我國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淡薄。
因此,在民間審計行業加強審計風險控制問題的研究,就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本文探討民間審計風險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民間審計風險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民間審計風險控制的意識和責任,提高事務所審計質量,減少審計行業的法律訴訟風險。
一、民間審計風險的特性
民間審計風險是指民間審計組織在執業過程中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而遭受的經濟或名譽損失。由于民間審計是以第三者身份獨立行使監督,評價和鑒證職能,并承擔各種法律責任。因此民間審計風險產生的可能性比國家審計,內部審計要大。民間審計風險它雖然是一種客觀存在,但它可以被認識可以被控制,民間審計風險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一)審計風險的客觀性
在審計過程中審計風險存在于整個審計過程是一種客觀的現實,它不會因為人的意志而轉移或者消失,因為經營活動本身的復雜性,加上有些管理者處心積慮的隱瞞行為,導致審計活動盡管進行的很徹底,但還是不能保證完全反映客觀實際。
(二)審計風險的普遍性
民間審計風險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審計過程的每一環節,任何一個環節的審計失誤都會增加最終的審計風險。審計活動的每一環節都可能導致風險因素的發生,審計風險與審計活動相隨相伴,并相互影響。因此,有什么樣的審計活動就會有與之相適應的風險并會最終影響總體意義上產生的審計風險。
(三)審計風險的可控性
民間審計的風險不是難以控制或者無法化解的。實際經驗和理論都顯示,通過科學規范的程序設計和實施更加完善的審計方法,識別風險領域,采取相應的措施,就能夠在一定限度內把控審計風險。特別是審計工作網絡化之后,程序優化,效率大大提高,這對于審計風險的控制不失為一個新的策略。
(四)審計風險的不可計量性
盡管審計業務確實要承擔風險,但是對其進行精準的量化計量是難以實現的。所以在實際的工作中主要采用的是定性的方法,或者是定性和定量計量相結合的方法,對其進行分析、比較、控制。
二、民間審計風險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師事務所內外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審計效果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師事務所內控機制的構建及其系統完善程度。由于現在一些會計師事務所還沒有建立和健全內控機制。他們的注冊會計師在開展審計業務時,受各種因素影響出現不遵守職業準則的行為就難以得到有力的約束和及時的糾正,從而形成審計風險。我國的行業監管是多管齊下的,既有財政部、審計署和稅務局,又有證監會和行業協會,他們都對企業的審計負有監管責任,但是這種輪番上陣的監督花費的成本不小,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容易給會計師事務所留下監管空白。
(二)會計師事務所收費標準不合理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于搶占市場的目的,會計師事務所紛紛降價攬客。出于對成本和收益的考慮,他們難免在審計業務上偷工減料,用更少的時間和人力資源完成工作;甚至某些重要的審計程序也會因為成本效益原則遭到拋棄,導致被審計對象的某些重大問題也被忽略和漏掉。這種做法勢必會導致審計質量的降低和審計風險的增大。
(三)會計師事務所、企業和信息使用者之間利益不平衡
在現實中,被審計單位的利益可能與會計師事務所的利益有著密切的關系,而會計師事務所的利益與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在這三方面中,使用信息的公眾和組織處于邊緣地位,他們無法通過監督促進審計質量的提高和審計風險的降低。
(四)注冊會計師能力有待提高
開展審計活動要求注冊會計師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經驗豐富,對于高風險領域有一定的敏感度。一旦發現可疑之處要順藤摸瓜加大審計力度和范圍,加強審計效果。現在我們國家從事審計業務的有三十萬人左右,其中很多審計人員能力不足,經驗不夠。這導致他們在執行審計業務時查不出核心疑點,留下了審計風險的隱患。
(五)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的審計獨立性不夠
在執行審計或者其他鑒定業務時,注冊會計師必須在形式和本質上都不受其他因素控制,保持獨立審計原則,這是會計師事務所及其工作人員必須有的職業操守,是執行審計業務的根本原則。具體執業時,應該讓注冊會計師輪崗,以保持審計的獨立和客觀。如果會計師事務所常年累月為同樣的被審計對象提供業務支持,那么在他們之間形成超出工作范圍之外的親密關系的可能性就大大加強,這樣也會危及審計工作的客觀以及獨立性。
三、民間審計風險的成因分析
(一)審計執業環境存在問題
首先法律和經濟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審計業務,客觀上會產生審計風險。其次行政方面的插手是審計風險增加的另外一個原因。獨立性是審計工作的靈魂,不能有效保證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在組織上的獨立性、在業務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權威性,就可能破壞審計的客觀公正,加大執業風險。最后會計基礎建設不力導致審計風險增加。最近這些年,會計信息不準確引起越來越大的社會關注,雖然反復治理但仍然沒有實質上提高會計信息市場的信息質量。會計工作是審計業務的基礎,薄弱的會計基礎破壞了審計業務的綜合判斷力,從而加大了審計風險。
(二)社會對獨立審計的認識較為片面
審計業務的核心并不僅僅是向委托人負責,完成委托人的任務也并不意味著審計工作的完成。有這種觀點本身就是極大的誤區。從形式上看,委托人交給審計機構業務,并且簽署了委托審計合約,并且最后從客戶那里拿到了審計費,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審計活動的目的就是滿足客戶的要求。審計業務結果要對全社會負責,很多涉及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訴訟,都源于社會公眾對獨立審計工作的錯誤認識。
(三)審計人員對審計報告使用對象的了解不足
民間審計是一項服務業,是通過開展審計業務向審計委托人提供審計信息實現其價值的。審計機構具有行業特殊性,他出具的信息并非只有委托客戶一方面使用,與這些審計報告利害攸關的所有社會公眾和組織事實上都是信息的使用者。雖然審計機構看不到其他具體的信息使用者,但是其信息的利用價值卻完全不能低估,更不能降低信息質量或者業務標準。如果對此得出錯誤的判斷和結論,就可能讓潛在的審計風險變成現實的災難后果。而且因為審計客戶和利用審計信息的公眾和社會組織有不同的利益和立場,審計業務的責任就更大了。
(四)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不能滿足工作需要
高質量的審計要求高質量的審計團隊,人才是成功的保證。審計人員素質結構正向著多樣化、現代化方向發展。隨著各種新興市場的形成,應對越來越多的智能管理手段和知識經濟帶來的挑戰,成為了作為審計人員適應經濟發展要求,從事獨立的經濟監督和審計工作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如果審計人員在職業道德和技能水平上存在很大欠缺,將會造成審計業務質量不高,失誤頻頻。
四、民間審計風險控制措施
(一)改善民間審計業的內外部環境
首先,應該對民間審計加大扶持力度。在稅率、準入條件和注冊管理方面給他們優惠政策,以推動民間審計行業成長壯大。其次,發揮民間審計業協會的作用促進行業的自我管理,維護行業的公平和競爭秩序。第三,完善審計法規建設為民間審計行業提供法律保障。健全民間審計法律體系是加強民間審計獨立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權利和責任相制衡的形式。
會計師事務所應建立良好的內部運行機制,提倡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以成本效益為原則落實質量控制的機制,最終確保會計事務所工作人員在具體工作中嚴格按專業標準開展審計業務。注冊會計師的獎勵懲罰、審計目標的管理責任、審計的評價考核、對審計事項底稿做三級復核及對重大事項進行審計報告等一系列規章規定必須被建立和完善,并且要嚴格執行。
(二)提高審計人員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
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是注冊會計師立足社會的根本,是注冊會計師充當“社會醫生”的首要條件。首先,提高審計人員專業水平并接受審計繼續教育。注冊會計師行業有專業程度強,復雜程度高的特性。所以對其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要求很嚴格。加強審計業務知識及相關政策法規學習的具體方式有:專題講座、輔助教學、集中培訓、理論研討和會計師協會組織的繼續教育等等。其次,努力提高職業修養。一直以來,誠信是注冊會計師執業的靈魂,因此應要求注冊會計師從業人員嚴格遵循職業道德規范,履行對客戶的責任,切實增強風險意識和質量意識,努力提高服務水平,才能實現長遠的發展。
(三)謹慎選擇客戶
隨著獨立審計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幾乎每一家會計師事務所都在爭取客戶以謀求自身的發展壯大。但盲目接受客戶委托,過度追求業務收入會給接受委托的自身和工作人員帶來不確定的法律問題和道德風險,對于那些涉嫌存在違法違紀問題、會計資料可能有造假行為的委托單位不要輕易接受委托。當面對一個新的客戶時,對其業務要求做出相關風險評估是首要問題,當預計該項業務涉及的風險過高時,要果斷放棄以避免損失。為規避審計風險,會計師事務所在接受審計業務前必須對客戶的基本情況進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對于現有客戶的持續審計,也應定期加以評估,制定書面計劃以規避審計風險
(四)科學運用審計方法和程序
在進行審計業務時要重視綜合運用不同的審計方法,依靠專業性的判斷,依照審計程序、正確評估被審單位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最大限度地降低檢查風險,以保證審計工作不出偏差;要提高審計技巧改進審計手法,以先進科技為依托,大力推廣使用網上審計和計算機技術在審計過程中的應用,不斷增加審計方法的技術含量。審計程序的科學化是審計人員采用正確審計方法的有力保障,它保證了審計程序和審計人員的審計經驗及專業判斷是最佳組合,這會讓審計工作變得更加高效,審計業務產生的資源耗費水平大大降低,它使審計工作的能夠高質高效,審計風險的規避和預防得以真正實現。
綜上所述,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民間審計風險越來越受到企業、注冊會計師從業者的關注,如何降低民間審計風險是經濟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通過改善民間審計業的內外部環境、提高審計人員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謹慎選擇客戶以及科學運用審計方法和程序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民間審計風險的發生率,從而提高審計行業的工作效率,提高安全性和信譽度。
參考文獻
[1]杜巨玲.淺析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J].會計師,2011,(10):67-68.
[2]李露璐.民間審計風險成因及對策[J].時代金融旬刊,2013,(35)
[3]吳檸杉.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成因與防范控制[J].商業會計,2014,(13):39-41.
[4]尹長才.會計師事務所對審計風險防范的措施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4):176-177.
作者簡介:王麗萍(1971-),女,漢族,河北公安邊防總隊秦皇島邊防檢查站后勤處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程日光(1965-),男,漢族,河北公安邊防總隊后勤部審計處高級審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