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宏
摘 要:運動損傷是體育教學與訓練過程中出現的意外事件之一,對學生身心健康、體育教學與訓練工作都會產生極其不良的影響。該文通過對學生運動損傷的特點、產生的原因、如何防治和治療方法進行探討,認為要想避免學生的運動損傷,增強學生體質,提高體育教學訓練質量,就必須強化體育教師的責任心,提高其專業知識與技能,深入了解產生運動損傷的特點,找出損傷原因,強化預防意識、掌握治療方法,才能提高體育課的課堂實效,達到較好的教學訓練效果。
關鍵詞:體育教學訓練 運動損傷原因 防治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9(a)-0239-02
Abstract:The movement damage is one of accidents which in the sports teaching and the training process appears,to the student physical and moral integrity,the sports teaching and the training work can have extremely not the good influence.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reason which to the student movement damage characteristic,produces,how prevents and controls and the method of treatment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thought must want to avoid student's movement damage,strengthens the student physique,improves the sports teaching training quality,must strengthen gym instructor'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enhances its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the skill,th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has the movement damage characteristic,discovers the damage reason,strengthened prevention consciousness,the grasping method of treatment,can enhance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he classroom actual effect,achieves the good teaching training effect.
Key Words:Sports teaching training;Movement damage reason;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運動損傷是指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身體損傷。是體育教學與訓練過程中出現的意外事件之一。它對學生身心有著極大的傷害,給學生學習、生活和健康帶來麻煩,對體育教學與訓練也會產生極其不良的影響,甚至會縮短學生運動壽命,造成終身殘疾。因此,每一位體育教師在教學與訓練時一定要盡量避免學生的運動損傷,增強學生體質,提高體育教學訓練質量。筆者在多年的體育教學訓練實踐中深深地體會到,只有了解運動損傷的特點,找出損傷原因、強化預防意識、掌握治療方法,才能提高體育教學與訓練實效,達到較好的教學與訓練效果。
1 運動損傷的特點
1.1 自身生理結構與技術動作練習有一定關系
從解剖學的角度看,人體存在某些結構的弱點。如:膝關節屈膝時關節不穩定;踝關節韌帶較薄弱,內翻肌群的力量較外翻肌群的力量大;腰部肌肉的活動復雜,身體負擔重等。在正常情況下,這些弱點不會表現出來。但當這些弱點與技術動作結合時,就會成為潛在的損傷因素。
1.2 小傷多、慢性傷多、重復損傷多
在練習某一動作時,重復次數過多,訓練的時間過長,身體局部負擔過重時,就會導致慢性損傷發生,并且極易出現重復損傷,特別是出現小傷小病時再不能引起教師的充分重視,帶傷帶病堅持訓練,會導致運動損傷且治療也比較困難。
1.3 受外部環境的影響造成的運動損傷
教師因組織不當,在器械項目練習時,出現意外傷害。如:投擲、體操和負重練習時學生不遵守紀律,不聽從教師指揮而造成身體傷害。
2 體育教學訓練中運動損傷形成的原因
2.1 教師工作責任心不強,課堂管理松散
一位有事業心和責任感的教師、教練員,從備課開始就應該把預防運動損傷列為教學訓練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即在備學生、備教材、備場地器材的基礎上,更要備好安全措施這一環,注重強化課堂紀律,消除安全隱患,努力做到把預防運動損傷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個別體育教師在組織教學時,組織能力差,紀律要求松,缺乏必要的課堂常規要求,在練習時學生穿皮鞋、拖鞋以及佩戴(帶)胸針、小刀之類的危險品,教師不能及時要求學生替換、摘除,教師缺乏正確的示范和耐心細致的指導,不聽從教師指揮,相互打鬧,對學生采取放任自由的“放羊式”教學,在非投擲區練習投擲或任意穿越投擲區,不遵守運動場地的分區使用的原則,進行器械練習時缺乏保護幫助等,這些都是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之一。
2.2 教師缺乏體育運動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運動損傷的發生與教師組織、指導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如果教師缺乏對運動訓練和防止運動損傷的基本常識了解,沒有過硬的體育運動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在練習時,不能采用合理地防護措施和保護辦法,又不能對運動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安全教育,就會出現運動損傷。在發生身體傷害后既不分析受傷原因,又不總結經驗教訓,致使傷病不斷反生,甚至導致傷病加重。特別是學習新動作時,由于青少年學生的年齡、生理特點和人體運動技能形成規律的不均衡,加之教師專業知識和技能不過硬,在違反人體結構特點和運動力學原理下練習技術動作,極易因各種錯誤動作而造成運動創傷。例如:在排球傳接球時,由于手形不正確引起手指扭挫傷;學習體操分腿騰越項目時,教師進行保護與幫助的站位不對,學生沒有掌握好動作要領,速度快,動作不協調,向前沖力過大,控制不住身體而摔倒受傷等。
2.3 對準備活動和放松整理活動不重視
準備活動和放松整理活動做得好不好,與運動損傷事故的發生十分密切。準備活動除一般性全身活動之外,更要根據運動項目特點和易受傷害部位有選擇的進行活動。放松整理活動極易被忽視,在日常教學中,體育教師隨便放松一下了事的時有發生,不能根據訓練強度和內容有針對性的進行放松,久而久之造成學生身體慢性損傷,使學生產生不必要的損害。
2.4 安全意識差在思想上麻痹大意
學生安全意識差。學生訓練時不注意聽講,對教師、教練員提出的安全措施不當回事,特別是在大運動量練習和練習技術難度較大的動作時,沒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安全防備措施。同時,忽視循序漸進和量力而行的原則,盲目冒失,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預防運動損傷的觀念,也是造成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
2.5 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差
由于現行教育制度和體育活動場地器材的制約,給學生的活動空間十分有限,在擁擠不堪的狹小場地上,僅靠體育課是無法完成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任務的。不良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造成學生參加活動不積極或根本不愿意參加體育活動,在這種情況下被動參加體育活動極易發生運動損傷。
2.6 活動場地器材問題多
在體育經費不能及時補充的情況下,正常的活動場地、器材購買維護工作就難以維持,活動場地器材的老化、損壞和短缺,也是造成學生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
3 體育教學訓練中運動損傷的預防
在日常的體育教學訓練中,教師除了要加強自己工作責任心,強化對學生的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教育外,采取簡便有效地預防運動損傷的方法,對提高體育教學與訓練質量、減少運動損傷是十分有益的。通過多年的教學訓練實踐,采用“一查、二看、三活動”的方法,確實對預防和減少學生運動損傷起到了很好作用。
“一查”即查活動場地器材的安全隱患。作為一名體育教師要經常檢查學校的體育場地與設施,在訓練前應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上報、整改,讓學生能在一個安全舒適的活動環境中進行學習、訓練,避免因場地器材問題而發生傷害事故。
“二看”即看學生訓練時的身體和精神狀況、看學生的運動基礎和身體素質情況。體育教師、教練員訓練時如發現有學生身體和精神狀況不適應訓練任務要求時,或學生身體素質太差不能完成訓練任務時,應主動幫助他們消除不良情緒、協助他們由淺入深地學習并掌握技術,完成訓練任務,避免強迫他們練習而發生傷害事故。
“三活動”一是做好準備活動。準備活動是指在運動訓練之前有目的進行的身體練習。其目的是預先提高學生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和動員身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能力,縮短進入工作狀態時間,為運動中發揮最大工作效率做好身體準備。特別是要根據運動項目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易損傷部位的活動。由于許多教師、教練員不重視準備活動,往往會影響訓練效果,甚至發生運動損傷。二是要科學合理地安排訓練內容和手段,精心組織訓練教學活動。教學訓練的基本部分是課堂教學與訓練的重點,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和體育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合理安排練習時間和運動負荷,以過硬的專業知識、技能和實踐能力,吸引學生,指導學生,使他們堅定信心,集中精力去完成訓練任務,避免因組織不當而發生傷害事故。三是高度重視放松整理活動。放松整理活動是體育教學與訓練后促使學生盡快從緊張的運動狀態逐步過渡到安靜狀態,促進體力和精力恢復的積極性方法。在體育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體育教師一般只重視訓練中的密度與強度,往往忽視其后的放松整理活動,不能根據運動項目有針對性的組織放松整理,這樣除不利于學生養成運動后整理放松的好習慣外,更易造成學生身體慢性損傷,久而久之必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傷害。適當合理的放松整理活動有益于學生課后身體機能的恢復,有益于增進學生身心健康,有益于訓練質量的提高,作為一名體育教育工作者應把放松整理活動十刻牢記在心中。
4 體育教學訓練中常見運動損傷的治療
4.1 擦傷
出現擦傷后可對傷口進行局部處理,若傷口中嵌有灰土、砂石等物時,可先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沖洗干凈,再用消毒棉球或紗布擦干,然后用紅藥水或紫藥水在傷口處涂上即可。
4.2 挫傷
一般挫傷出現后,如出血應立即停止運動,用碘伏將傷口消毒,如需包扎,在無無菌敷料時可以先用凈布包扎,并送醫院治療。如紅腫疼痛可以先用冷水或冰塊進行局部冷敷,24 h后改為熱敷,以活血、消腫、止痛。
4.3 關節韌帶損傷
發生關節損傷時,不要讓損傷者自己跳出場外,而要有人扶或抬出場外,立即進行現場簡單的檢查,確定可能損傷韌帶、損傷的嚴重程度。檢查后立即冰敷或向局部噴射冷凍劑或用噴濕的棉花團壓迫疼痛點以抑制出血腫脹,必要時采取加壓包扎,24 h后采用理療、熱敷、按摩、針灸治療,2~3天后可練習步行活動,1~2周左右可趨痊愈。對中度和重度特別是腰部韌帶損傷要讓傷者平臥并送醫院進一步治療。
4.4 指關節扭傷、脫位
指關節扭傷后應立即冷敷,然后外敷藥物并固定,固定可將傷指與鄰近手指作環形固定或夾板固定。若指關節脫位要立即整復,其方法是術者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傷指遠端做畸形牽引,另一手的拇指向遠側推壓傷指的近端使其復位。
4.5 腿部后側肌肉拉傷
讓患者仰臥或坐位,膝關節伸直,勾起腳尖同時雙手握住腳用力向上牽引,屈伸膝關節數次。然后,再配合局部按摩,如揉捏、按壓、點穴或針刺。針刺時,最好采用斜針并順著肌纖維走向,這樣就得以緩解。如果較為嚴重,應立即冷敷,加壓包扎,并抬高傷肢,局部充分休息,可于24 h后熱敷、按摩。
參考文獻
[1] 李捷.體育高等職業教育教材:體育保健[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
[2] 曹德巍.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及預防[J/OL].中國期刊網:現代教育教學導刊,2013-02-06.
[3] 陳凱.中學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產生原因及預防措施初探[J].才智,2013(8):16.
[4] 關輝著.體育運動處方及應用[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5] 黃衛平.高職體育教程[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2.
[6] 王安利.學校體育教學訓練中運動損傷的原因、特點及預防[J].中國學校體育,2003(1):44-45.
[7] 崔濤.如何避免學生的運動損傷[J].田徑,2008(4):54-55.
[8] 鄭躍.體育訓練中常見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防治[J].田徑,2007(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