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軍

摘要:學界以往對具有留學背景的大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運動關注較多,而相對忽視了中小知識分子,如中學教師的思想改造。建國初期黨對中學教師的思想改造政策是一個延續性的過程,從政治學習到思想改造是一脈相承的。從方式上看,政治學習運動時的學習文件和政策、依靠知識分子的自我批評為主,到思想改造時的主要依靠外力,通過座談會、典型示范、“洗澡”等方式而開展;從目的而言,政治學習時期的解決立場問題,到思想改造時期的立場重塑和組織清理,以及由此而產生的黨對教育體制的初步改革。
關鍵詞:江蘇;中學教師;政治學習;思想改造
中圖分類號:K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54X(2015)04-0109-05
學界對于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關注較多,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也很豐富。他們關注這一問題時有以下特點,第一,將視角主要放在大知識分子身上,而相對忽視了中小知識分子群體的思想改造。究其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大知識分子是思想改造運動的主要對象,更具代表性和影響力;二是相關資料較多,容易收集,這從當時他們發表在報刊上數以千計的檢討文章就可見一斑。但不能否認的是,對大知識分子思想改造的關注并不能代表整個知識分子群體。作為群體一部分的中學教師的思想改造也應該是研究對象。第二,研究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運動時往往將建國后針對知識分子的各種運動割裂開來進行研究,忽視了思想改造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忽視了黨在這個問題上的政策演變,尤其缺少將1950年知識分子政治學習運動與1952年思想改造運動相聯系的整體研究。所以,我們選擇江蘇地區作為個案,以檔案資料為基礎,來梳理中學教師群體思想改造運動的來龍去脈。
一、前奏:政治學習運動
中國共產黨對知識分子問題的認識由來已久,毛澤東在《整頓黨風學風文風》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等文章中就已經初見端倪。解放戰爭的迅速勝利讓這一問題變得迫在眉睫。1948年7月3日,中央在新華社陳克寒從中原發回的關于新區宣傳工作和爭取青年知識分子的電報的批注中指出。“爭取和改造知識分子,是我黨重大的任務,為此,要辦抗大式的訓練班,逐批地對知識青年施以短期的政治教育,要大規模地辦,目的是爭取大多數知識分子都受一次這樣的訓練。”
同日,中央在《關于臨汾地區工作方針給晉綏分局等的指示》中要求,“對于這些僅僅是思想上反動的人,我們應依靠其中較進步的分子,從思想上去說服教育改造他們。辦法可利用講演會、座談會、辯論會等方式,進行時事教育及理論上的辯論與說服”。“為了指導舊有教員在今后如何去進行教育,可用暑期講習所或教育會議等形式去集訓教員。”這兩份文件較為重要,它基本上確定了建國后的知識分子政策和開展政治教育的方式。
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就成為現實。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三中全會的報告《不要四面出擊》中更是強調,“對知識分子,要辦各種訓練班,辦軍政大學、革命大學,要使用他們,同時對他們進行教育和改造,要讓他們學社會發展史、歷史唯物論等幾門課程。”由于毛澤東的倡導,知識分子中的政治學習運動在全國展開。
針對知識分子的政治學習運動,中學教師群體自然不能例外。那么,江蘇中學教師中存在的何種思想應該被教育和改造呢?
蘇北行政區曾就該地四所中學教師中存在的錯誤思想進行了總結。第一,建國初期對待新政權和中國共產黨的態度。主要表現為,“解放初期的變天思想”、“懷疑、敵對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思想”。蘇北四所中學178名教師中有61人具有此種思想。第二,對建國初期一些政策不滿的思想。四所中學178名教師中有60人表現出比較顯著地懷疑、反對鎮壓反革命政策的思想,認為“鎮反期間殺人太多”。第三,崇美、親美思想非常嚴重。178名教師中有105人具有此種思想,他們認為“抗美援朝是惹火燒身”、“抗美援朝會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美國武器好,打不過他,抗美援朝是多事,不去最好,在家忙建設”。第四,超階級、超政治的雇傭觀念和名利思想。178名教師中有74名教師“不滿意領導,把自己由高中調到初中,認為是薪水太少,大材小用,不安心工作”。有76名教師的單純技術觀點較為突出,他們認為“數理化學得好,考大學就一定有把握。”
這些中學教師中存在的思想認識當是建國初期江蘇中學教師群體中較為普遍的現象,歸根到底就是這些知識分子看待問題的立場問題,即這些知識分子站在什么階級的角度來對待新政權和中國共產黨。而這些思想與新政權的鞏固和中國共產黨對社會的整合自然是有距離的,這也就成為政治學習運動的目的所在。
由于教師工作的特殊性,江蘇中學教師的政治學習運動是以寒暑期教育研究會的方式進行。就是利用寒暑假期間將中學教職員工集中起來進行學習、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達到清理錯誤認識、樹立正確思想的目的。表1是蘇南行政區針對教育部門舉辦的寒暑期教育研究會的概況。
從表1可以看出,一是針對教育系統的政治學習運動從蘇南剛剛解放的第一個暑假就開始了,一直持續到1952年8月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的結束為止:暑期的政治學習運動是以暑期教育研究會的方式開展,寒假的政治學習運動是以政治教育研究會的方式進行,應該說只是名稱不同而已,實質是一樣的。二是這種政治學習運動是針對所有知識分子的,就教育系統來看,不僅包括中學教職員工,也包括高等教育工作者等,范圍較寬。三是從學員的具體數字來看,中學教師參與政治學習運動的程度是比較高的。除去表中的空白外,1950年8月,蘇南中學教師參加第二屆暑期教育研究會的人數達到3293名,而這一時期蘇南中學教師總數是3838名,參加者的比例達到85.8%。
如果說寒暑期政治教育研究會是江蘇中學教師政治學習運動的主要方式,那么,政治學習運動的內容是什么呢?從檔案史料中看,政治學習運動的內容主要是結合建國初期的重要政治運動而展開。
一是利用政治教育研究會的方式,組織中學教師圍繞著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鎮壓反革命三大運動來展開愛國主義的學習與教育。首先是在抗美援朝運動當中,著重于有系統的正面的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啟發階級覺悟,同時對教師結合著前途教育與翻身教育。其次,在土地改革期間,學校里面著重學習土改的法令和政策及其他有關土改的文件,使其徹底認識地主階級的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是我們民族被侵略、被壓迫、窮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們國家民主化、工業化、獨立、統一及富強的基本障礙,進一步又搞通了土改的正義性、必要性。再次,在鎮壓反革命中,著重于學習有關鎮反的各項文件及政策,批判“教育萬能”、“憐憫”等錯誤思想,穩定工作情緒。
二是結合批判電影“武訓傳”展開對中學教師的教育。各地號召中學教師對電影“武訓傳”展開深入的批判,并聯系各種各樣的錯誤教育觀點,來清算自己的教育理論。“1951年暑期蘇北各分區及揚州市集中全體中學教師。作了十天時間的討論,更進一步的認識了武訓是反動統治階級的奴才走狗,較徹底的批判了實用主義、教育救國、科學救國、平民教育、鄉村教育等等改良主義的思想殘余,初步明確了革命的教育觀點。”
中學教師的政治學習運動效果如何呢?第一,基本上肅清了崇美、恐美、親美思想。建立了仇美、鄙美和蔑視美帝的觀點。第二,真正認識了中國人民力量的偉大,認識了抗美援朝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并把愛國主義思想和愛國主義實踐一致起來。在很大的一部分師生中,糾正了死教書、死讀書、不問政治的偏向;體會到新中國的光明遠景,打下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基礎。第三,對革命與反革命的界限,開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各級學校根據上級的指示,進行了土改與鎮反政策的學習。許多學校舉行了控訴反革命分子大會,部分學校參加了公審,并在校內進行了細致的討論,對土改與鎮反的意義及政策的貫徹,均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第四,從思想上真正認識了新民主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正確。有的教師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句話我至今才能講上來”。第五,開始認識了舊教育的許多錯誤,并認識了過去的教會學校本質上是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的工具。過去的“教育救國”、“讀書救國”、“教書人與政治無關”、“實用主義”等種種錯誤的觀點,均在日常的業務理論學習中、電影武訓傳的學習中、三自革新運動中遭到了應有的批判和糾正。
中學教師中的政治學習普遍是以自我批評為特點的學習方式展開,運動的目的是清除“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主義的”思想和實現對黨的方針政策的認同,“它是中國共產黨把延安時期形成的改造黨內知識分子的理論、政策與方法運用于黨外知識分子的開端,是革命勝利后的第一次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是新中國意識形態領域政治運動的源頭。”應該說政治學習運動是建國后黨對知識分子改造的一次嘗試,一方面由于新中國剛剛建立,黨對知識分子的政策還處于摸索階段:另一方面也由于知識分子,尤其是新解放區的知識分子對思想改造還持漠視、懷疑和觀望的態度:三是由于政權剛剛建立,社會上還存在很多不穩定的因素,所以此次政治學習運動的力度、方式都是相對溫和的。但政治學習活動的效果究竟如何,筆者無法考證,但思想問題也不是一次學習活動就能解決的。
二、為什么還要進行思想改造
關于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開始的標志,學界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其實,這場運動是1950年政治學習運動的持續和升級。既然是一個持續性的運動,要想找到一個標志性的事件自是一件難事。1950年10月23日,毛澤東在政協一屆三次會議上指出:“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種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國在各方面徹底實現民主改革和逐步實行工業化的重要條件之一。”學界一般認為,毛澤東的這一認識把思想改造的重要性提升到異乎尋常的高度,各地思想改造運動由此也開始迅速興起。
既然前文述及的政治學習運動已經取得了顯著效果,那么在其余溫尚存的情況下,思想改造運動為何又接踵而至呢?
一是從思想上看。雖然知識分子的錯誤思想在政治學習運動中受到了批評和教育,但思想問題的解決似乎不能一蹴而就。政治學習運動之后,江蘇地區中學教師的思想情況就頗能說明問題。
南京市中學教師中在政治學習活動后仍然存在著不少“錯誤”認識,第一,部分教師有較濃厚的“超階級”觀點。如有人講:“世界局勢如二龍戲珠我獨看”。第二。部分教師講課徒具形式或拉的太遠,顯得生硬,分析不深刻,無感情,只有枯燥的政治口號,左一個偉大的祖國,右一個祖國的偉大,從不檢查效果。第三,強不知以為知亂說一通:少數學校有人說:“志愿軍就是解放軍”、“八路軍是共產黨的前身”、“少年隊是中國童子軍”、“精通幾何就是精通馬列主義”。第四,較普遍的是用資產階級的觀點來教學生,如七中美術教師用“既提高技術,又得稿費”來動員學生創作。第五。個別教師散布反動言論,如七中有一教師說:“上海、天津、東北、臺灣的繁榮是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三中有一教師說:“中國人過去想做美國人,現在想做蘇聯人”。
二是從組織上看。建國初期江蘇地區中學教師的組織情況較為復雜,黨員偏少,組織不純的情況較為嚴重。據初步統計,“蘇北中等學校行政工作人員310人中有共產黨員105人,青年團員14人,國民黨員44人,三青團員18人,青年黨4人,參加特務組織15人,民主同盟2人。僅揚州中學教職員中就有偽縣長5人,其他做過國民黨官吏的23人。”
即使是“在蘇北中學政治教師中。也只有共產黨員80人,占49.7%;青年團員21人,占13.04%;國民黨員10人,占6.21%;三青團員4人,占2.48%;無黨無派39人,占24.22%;其他7人,占4.34%。”
由此可知,雖然經過了政治學習運動,但江蘇中學教師中的立場問題和組織不純的情況仍然較為嚴重,而這種情況無疑又會影響到黨對中學教育的領導和改革。1951年11月30日,中央在《關于在學校中進行思想改造和組織清理工作的指示的通知》中指出,“學校是培植干部和教育人民的重要機關,黨和人民政府必須進行有系統的工作,以期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清除學校中的反動遺跡,使全國學校都逐步掌握在黨的領導之下,并逐步取得與保持其革命的純潔性。因此,必須立即開始準備有計劃、有領導、有步驟地于一年至二年內,在所有大中小學校的教職員和高中學校以上z學生中,普遍地進行初步的思想改造工作”,并要求“在大中小學校的教職員和專科學校以上(即大學一級)的學生中,組織忠誠老實交清歷史的運動,清理其中的反革命分子。(初步思想改造工作的另一個目的是準備學校教育改革,包括學制改革、院系改革、課程改革、組織改革等等。關于這個問題,中央將另作指示)”。這個文件也印證了思想改造的目的有三:一是思想改造、重塑立場;二是組織清理;三是全面清理學校,實現黨對中學教育的領導和新教育體制的確立。
三、思想改造的過程
江蘇地區中學教師的思想改造經過了兩個階段,即典型試驗階段和全面展開階段。典型試驗階段一般是從1952年5月“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后開始至1952年7月暑假之前結束。全面展開階段一般是在1952年暑期進行。
蘇北行政區在1952年暑假前,“以揚州市的揚州中學、財經學校、工農速成中學和夜中學等4校為重點,進行了思想改造與組織清理工作的典型試驗。8月初在中學教師思想改造典型試驗的基礎上,集中全區中學教師1660人,進行思想改造學習。于9月28日結束。”南京市的中學教師思想改造工作,“先選5校做重點實驗后;7月底全面展開,參加學習的共21校,1244人,歷時50天,于9月中旬結束。”蘇南行政區在5校典型試驗的基礎上。“于1952年的暑期,在無錫市舉辦了全區中等學校教師暑假學習會,參加學習的中學教師共3733人(只有個別老弱及有嬰孩的女教師未參加)。學習時間從8月15日起到9月26日止,計42天。”
江蘇地區中學教師的思想改造過程又可分為三個步驟。我們以蘇北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蘇北在1952年暑假期間集中全區中學教師1660人,進行思想改造與組織清理工作。
第一步,準備階段,大約兩周時間。主要任務是通過聽匯報、看文件、討論、學習等來達到如下目的:一是明白“思想改造的意義、方針與政策”,說明國家對知識分子的政策,糾正了知識分子自滿,認為“無可改造”,大部分人“奉命改造”。問題嚴重者害怕和抗拒等現象,初步端正了學習態度。二是“目前形勢與任務”,說明新中國的國內外情況,三年來的偉大成就與將來的美好前途,教師對國家的責任,以鼓動大家的愛國熱情,激發其思想改造的自覺性。三是“劃清思想界限”,從愛國主義與階級觀點,提出劃分革命與反革命、工人階級與非工人階級的思想界限,以樹立思想改造標準,掌握思想檢查的武器。經過這次學習。除少數問題嚴重者外,大家情緒很高,部分人開始自動交代歷史問題。
第二步,思想改造與組織清理階段。大約四周時間。主要工作是通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進行思想檢查,要求大家以新觀點、全面深刻的檢查自己的思想,而以“政治立場”與“服務態度”兩點為重要。第一周,各人準備,起草檢查提綱,在互助組內研究、補充和修改。同時,由分支委與各小組長分別研究各人的特點,確立對各人的檢查要求與對策。第二、三周,開始時使大部分人迅速過關。然后組織了典型示范,末尾又舉行了典型思想批判,以達到“快中求深”的要求。第四周,在“深入思想檢查”的口號下,提出“交清歷史”,說明“忠誠老實,自覺交代”的原則與“不追不問”的政策。接著組織了典型示范,進一步說明政策,促使絕大多數有問題的人都做了交代。
第三步,結束階段,大約一周時間。主要任務是各人寫思想總結。由下而上按級做運動總結,發揚民主,征求大家對領導的意見。同時,實行“重點補課”,解決某些學校中黨員與群眾的關系問題。
四、結論
1952年9月,中央發出《關于各地須做高、中、初等學校思想改造和組織清理工作的綜合報告的通知》,指出,“今年秋季開學以前,在全國百分之九十左右的高等學校教職員和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中等學校教職員中已完成了思想改造和組織清理工作,要求各地認真總結,于10月20日以前將總結材料上報。”此《通知》發出后,各地陸續開始總結工作,1950-1952年的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基本結束。
縱觀建國初期江蘇地區中學教師中的思想改造運動,它大致實現了三個目的:一是教師們的思想認識和階級立場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南京市的中學教師在此次運動中思想問題解決的程度較為深刻,如一位年紀較大的教師說:“‘過去五十年,不如解放后三年,三年不如五十天。特別是中央對知識分子思想改造的政策深入人心,是這次運動的最大收獲。他們說:‘過去光聽到政策,這次看到了政策。不少人‘對革命有情感了,工作也就積極了,因而各校普遍開始呈現新的氣象。”
二是經過思想改造運動,較大程度地實現了江蘇地區中學教師隊伍的清理和純潔,有助于新政權的鞏固。南京市經過運動,“也暴露了教職員中復雜的情況,在參加學習的1244人中,參加過反動黨團特務組織及反動會道門者有702人,占總人數的56.4%。共交出反動證件1081件,及手槍5枝,刺刀4把及子彈等。”
蘇南地區在無錫市舉辦了全區中等學校教師暑假學習會,參加學習的中學教師共3733人(只有個別老弱及有嬰孩的女教師未參加)。“通過‘三反學習和對反動思想的批判,有2761人(占參加學習教師總數的78.4%)交代了大小不等的貪污問題;交代出政治歷史問題的有2327人(占總數的百分之62.31%)。”
三是有助于實現黨對中學教育的領導,并為即將開始的教育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在運動之前“教師中普遍存在著把自己當作‘商品,不專心于自己的工作,看到哪里薪水高就想往哪里跑。在辦學方針上存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盲目性,有些學校主張自由發展,不服從國家計劃的需要;有些學校的系、科各自為政,不服從內部的統一管理。至于在各種課程的教育內容上傳播資產階級思想。其情況就更嚴重了。”
通過運動,“不但揭發和批判了各種反動思想和純技術觀點,加強了教師之間的團結,教師都能自愿接受教學安排,新生氣象普遍上升,打下今后教師改革的鞏固基礎。學校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各種中等學校現有173所,學生86500余人,較去年學校數量增加了70%。學生數增加了60%。并貫徹了學校向工農開辦的方針,工農成分學生在老區和農村學校中約占80-90%,在新區和城市約占30-40%。速成識字法亦已積極推行,有計劃由典型實驗到全面推廣。”由此看出,通過思想改造運動,黨實現了對中學教育的領導,主要表現為教師愿意服從分配、接受工作安排、學校數量的增加和一些新式教學方法的使用。這種變化有助于實現黨對中學教育體制的改革,為即將開始的全國教育改革,實現從歐美教育模式向蘇聯教育體制的轉變奠定了基礎。
回顧60多年前的這一運動,我們可知,一是建國初期黨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政策是一個延續性的過程,從政治學習到思想改造是一脈相承的,但由于思想問題的解決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類似的針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還會不斷地持續下去,后來的事實已經證明了這個判斷。二是黨對思想改造的方式和手段的認識也是逐步發展和升溫的,從政治學習運動時的學習文件和政策、依靠知識分子的自我批評為主,到思想改造時的主要依靠外力,通過座談會、典型示范、“洗澡”等方式而開展。三是知識分子思想改造的目的也從政治學習時期的解決立場問題,到思想改造時期的改造思想和組織清理,以及由此而產生的黨對教育體制的改革。但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運動亦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增強了知識分子對新社會和黨的權威的認同,實現了黨對教育體制的改革和領導;另一方面,這一運動又是以知識分子對歷史和思想的簡單否定為代價的,而這種自我否定隨著政治運動的不斷發展而升級。部分地導致了知識分子群體的人格分裂和精神失落。
(責任編輯 張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