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軍
浙江產業轉型升級戰略重構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社會政策環境的打造
陳建軍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在于民間創業和創新,進入新世紀,正當人們為浙江傳統產業的轉型困境,為以溫州模式為代表的草莽時代的民營企業發展生態的衰落而迷茫時,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互聯網產業異軍突起,帶來了類似“XX+”這樣的產業發展模式,如“互聯網+制造業”就成為智能制造、“文化創意+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成為文創產業,由此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成為了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模式。這種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徑、新模式不是學者們思考出來的,也不是政府規劃出來的,而是眾多創新、創業者們通過自已的實踐走出來的。本文關心的是社會主體如何呼應和總結提高創新創業行為者的先行開拓行為,進而形成社會共識,推動資源向創新引領領域集聚,加速浙江的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步伐。可以認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浙江的產業轉型升級,關鍵在于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政策環境。
在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思考上,實踐證明傳統的替代或替換戰略是有局限性的。這種替代戰略認為,產業轉型升級就是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來替代傳統制造業,以發展服務業來替代制造業,以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來代替勞動密集型產業。這種建立在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升級的時間序列規律的模仿和追隨的產業轉型升級戰略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已經被證明是具有片面性的,因為它忽視了時代的特征性,特別是忽視了新的產業革命浪潮正在涌現的歷史背景。事實證明,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產業發展的邊界,使得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服務業和制造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知識密集型產業的邊界變得模糊,而這正是替代型的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所忽視的。重新定位的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應該是產業融合和一體化的發展戰略,其主要內涵表現為4個方面:產業融合、產城融合、內外經濟貿易融合、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融合。
一是產業融合。廣義地講,就是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也包括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發展和所謂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產業融合發展是產業現代化的主要特征,這一過程其實是伴隨著工業化的進程而來的,工業化+傳統農業,就是現代農業,如果再加上科技服務業,就是科技農業,加上現代商務服務業,就是品牌農業、生態農業等等,特別是到了互聯網和文化創意產業時代,產業融合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大方向,互聯網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本身就是融合性產業,互聯網+傳統制造業,就是智能制造,文化創意產業+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是時尚產業、高附加值產業。總之,產業發展的歷史是一個產業多樣化的歷史,也是一個產業不斷融合發展的歷史。產業轉型升級應該在于把握和促進產業發展的時代特征,特別是要把握產業發展歷史過程中的重大變革,在當下就是要抓住互聯網產業的興起的歷史機遇,把產業融合發展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

▲以龐大的國內市場為依托,形成規模經濟后內外通吃,這種以我為主、內外一體的開放模式已經成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樣板路徑。圖為富麗達集團收購的加拿大NEUCEL工廠
二是“產城融合”。產業轉型升級必須和城市化融為一體化,沒有產業支撐的城市化是不可持續的,城市的人口集聚、城市居民的福利改善、城市公共產品的提供以及城市功能的完善都需要產業的支撐,沒有或者缺乏產業支撐的城市,很容易變成空城和鬼城。同樣,城市提供了產業多元集聚的空間,提供了多元化要素集聚,提供了知識創新的平臺,產城融合是產業轉型升級的空間載體。產城融合發展也包含了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意義,產業的多元化集聚需要多元空間的協調,只有功能多樣,協調發展的城市體系才能為產業融合和產城融合提供充分的空間,因此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以及城鄉一體化的城市空間是不可或缺的。
三是“內外融合”,包括對內開放和對外開發融合、國內貿易和國際貿易的融合和一體化發展。這方面浙江的義烏國際商貿城提供了成功的樣板,義烏小商品市場從國內市場的開拓做起,做到現成成為全球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小商品貿易市場是一個內外貿易融合的典范,同樣阿里巴巴也是把以國內市場為主的電子商務做到的國際貿易領域。逐漸形成一個無國界差異的電子商務平臺。在對外開放領域,“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已經和“長江經濟帶”“聯網”,展示了內外開放的大格局正在形成。以龐大的國內市場為依托,形成規模經濟后內外通吃,這種以我為主、內外一體的開放模式已經成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樣板路徑。
四是“虛實融合”,即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線上企業和線下企業的融合。阿里巴巴的成功及其對浙江乃至全國的產業轉型升級的貢獻就是一個虛實融合發展的典型案列。阿里巴巴通過互聯網帶動了杭州市、浙江省以至全國許多中小企業和實體經濟,形成線上線下、企業內外、平臺內外融合發展,共同發展的格局。義烏小商品市場提供了另一個實體經濟走向虛實融合的成功版本,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業界很多人曾不再看好義烏小商品市場,認為電子商務和網上市場和實體市場是對立和互相替代的,但是義烏通過積極推行實體市場和網上市場的融合發展,在繼續辦好實體市場的同時,發展一批“淘寶村、淘寶店”,依托小商品市場的實體店,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有效地推動了義烏小商品市場的轉型升級和規模擴張。
有效的產業轉型升級來自創新企業家和創新企業的引領和推動,有效的產業轉型升級戰略來自與對產業轉型過程中創新企業行為及其對社會經濟影響的評估,以及在此基礎上對其發展規律的認識和總結,進而推動社會共識的形成。作為社會共識的擔當者,政府部門更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打造良好的社會政策環境環境和對新興的創新型企業和企業家以及創新性人才的扶持和培育上。為此,需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入手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政策環境:
一是創新空間的打造。創新空間首先是要素集聚、知識集聚和產業集聚的空間,是多元化產業集聚的空間,產業多元化集聚的過程使得各類企業和人才在空間上近距離觀察和面對面溝通的機會大大增加,人與人、企業與企業協調創新的試驗成本也大大降低,進而產生類似于“綜合性大學”這樣的知識溢出效應,特別是在大都市區域,由于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存在,以及相關的科技服務業、信息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物流服務業和金融服務業的完備,以及城市外圍地區的大量的制造業集聚形成的相對完整的產業鏈,一旦在產業鏈、知識鏈、創新鏈的某一環節形成創新突破點,很容易產生連鎖反應,提高創新效率。因此,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有效的創新空間,需要特別重視區域核心城市的建設以及相應的都市圈建設,在地域空間上培育起產業轉型升級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引領者。
二是加快推進內外開放和國際化進程。經驗告訴我們,創新多發生于開放程度和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城市或區域。開放和國際化有利于多元文化和科學技術的交流乃至碰撞,進而產生創新元素,包括創新知識和創新行動,同時開放和國際化也會對社會需求產生新要求,推動創新市場化認知,加快從模仿、整合到自主創新過程順利展開、使得創新具有堅實的供給和社會需求基礎。
三是鼓勵要素流動,加快推動一體化進程。約瑟夫·熊彼特認為,創新是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商品及資金、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將提供多種組合的可能性,從而促使創新的產生。積極推進區域一體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建立一體化的市場,實施一體化的政策,這意味著進一步破除人才流動的地域、部門和體制障礙,有利于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研發部門的相互協作機制的建立,使得新技術擴散和進入應用過程更加迅速,為要素的自由流動和社會創新環境的造就創造有利的市場和人才條件。
第一,要對推動創業創新的重點目標群和對象有精準的認識。經驗告訴我們,青年學子、自由職業者、獨立設計師、外來求職者常常是最具創新激情和創新行為的群體,而他們往往更容易被體制忽視。青年學子主要包括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也包括碩士生、博士生以及“碩士后”和“博士后”。他們是現階段以及將來相當一個時期創新創業的主力軍,一定要鎖定這個目標群,對年輕學子創新創業給予政策支持和感情支持。
要給自由職業者足夠的政策和體制支持。自由職業者已經細分為很多門類,包括獨立設計師、自媒體從業者、個體網店從業者,以及其他以個體或松散的合伙人為主題的個體經營者和勞動者,最近涌現的眾創空間的入駐者也大多屬于這個群體。如果說改革開放之初,個體戶工商戶是創業富民的先驅者,那么當下自由職業者就是新時代的創業創新者的重要來源,很多創業者都是從自由職業者走出來的,大學或者碩博畢業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走自我創業的道路,剛開始可能由于各種原因辦不了企業,作為自由職業者就是最合適的選擇,一定要給自由職業者以平等的社會職業地位和提供良好的社會保障和政策保障,自由職業者應該享受和“單位人”。“企業人”同等的社會承認,要從制度上保證自由職業者的工作履歷和工作經歷的職業連續性得到法定認可。
第二,要倡導和造就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城市是創新創業的空間,特別是大城市和中心城市要更加強調善待城市的外來求職者和勞動者。創業不分貧富,創新不論貴賤。至少在浙江,所有的城市不僅僅對外來精英開放,也要對外來的平民開放。經驗證明,來自平民的創新、創業及其成功者要遠遠多于精英。要制定政策和制度保障城市的外來求職者和勞動者有公平的社會待遇,并為他們的創業創新行為提供一視同仁的政策保障。
第三,打造創新創業的支持產業鏈。創業者需要創業產業鏈的支撐,創新者也需要創新產業鏈的支持,比如說物流、物件、金融、商務、信息服務、中介服務、法律服務等,如為各類創業者特別是青年學子的創業公司注冊的法律支持、物件支持、物流支持等,此外良好和高效的政府服務也是必不可少的。總之支持和完善城市創業創新支持產業鏈是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環境的重要組成,是決定創新創業成本和效率的最關鍵因素。有了創業產業鏈的支撐,創業者和創新者在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就能相對輕松的組織起自己的創業團隊,實施自己的創業計劃,而不必為非核心環節消耗過多的時間和精力。
第四,要建立創新創業失敗的支持和援助體制。我們在看到成功者的同時更要關心失敗者的崛起。在創新創業者的行為過程鏈上,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上游環節,要允許失敗,要幫助失敗者,作為體制政策環境的打造,要培育起尊重創業創新失敗者的市民文化,在政策設計上要允許創新創業者的失敗、要給創新創業者有足夠的時間支撐。
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浙江的產業轉型升級,關鍵在于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政策環境
作者為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