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中小企業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它們的數量占到所有中國企業的99%,創造了中國60% 的GDP。同樣,在創新方面,我們的中小企業仍是不容小視的群體。我們有65% 的專利、75% 的發明創造和80% 的新產品都來自于中小企業。然而,我們的中小企業卻深陷困境。要想拯救中國制造業,必須從基礎做起,要想發展“中國制造2025”,必須幫助我們的中小企業先走出2015 的困境。
先說德國,德國的中小企業占到所有企業的99%,提供了德國70%以上的就業人口,這一點和我們很相似。你知道德國的中小企業有多么厲害嗎?全世界2000 多家資質最好的中小企業,德國占了47%。在經歷了2008—2009 年的金融危機后,德國政府為拯救其制造業,實行了四步走的戰略。
第一步,為幫助企業渡過金融危機,德國政府提供了72億歐元的貸款,其中94% 都給了中小企業,這一步幫助了81% 的中小企業成功渡過難關;第二步,德國政府將營業稅的起征點從過去的25 萬歐元,增加到了50萬歐元。此舉大大減輕了中小企業的納稅負擔,并且德國政府還提議修改了折舊法,替企業節省了十幾億歐元;第三步,在人工成本的方面,德國政府出資給予臨時工60% 的補貼,請注意!這60% 是直接薪水的補貼。另一方面,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員工的社保占了人工成本的很大一部分,為了降低中小企業的人工成本,德國政府決定,工人的社保前六個月政府付一半,六個月后,德國政府全部買單。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如果工人的收入下跌10%,可以直接申請德國政府的補貼;第四步,德國政府深刻地認識到,新能源在發展制造業的整體計劃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因此大力發展新能源。政府計劃在2010—2020 年投入2350 億歐元,用于新能源的研發,爭取到2050 年80% 所用的能源產品均來自于新能源。
美國也是通過政府的五板斧政策拯救制造業。第一板斧,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2009年美國政府提出了兩個法案,為幫助中小企業走出困境,美國政府為中小企業提供了130億美元的貸款;第二板斧,減稅。為了減輕中小企業的稅負,2010年美國政府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法案,給中小企業減免了120億美元的稅收;第三板斧,鼓勵大企業回歸,鼓勵大型制造業的回歸。在企業回歸的過程中,如果造成了成本的增加,美國政府同意增加的成本20%可以抵扣稅;第四板斧,培訓。為解決制造業人才缺口的問題,美國政府花了近7億美元,培訓了50萬名熟練工人,其中87% 都在培訓之后找到了工作。這一步,不但幫助美國大大降低了失業率,并且幫助制造業解決了人才缺失的問題;第五板斧,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德國政府一樣,從2009年開始,美國投入了500 億美元從事新能源的開發,對新能源企業提供23億美元的稅收補貼,爭取到2035年實現80% 所使用的能源都是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