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夏日炎炎,也不敢頂著烈日到處旅行,只好呆在家里把那本發黃的《唐詩宋詞》翻了又翻,卻在古詩句的陰涼中找到了很多名勝古跡,細細品味終歸是安撫了這一顆想在路上的心。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東岳泰山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稱。杜甫的《望岳》沒有出現一個"望"字,卻句句都是望著東岳而寫。乍一望見泰山,詩人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只是揣摹、驚嘆、仰慕"岱宗夫如何?"。跟隨著詩人的眼睛,我們望見了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仔細觀望,只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讓人心胸蕩漾。最后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更是豪氣干云,成為流芳千古的傳誦佳句。試著想一想,如果你是一個有著雄偉氣魄、遠大志向、崇高理想、開闊胸襟、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的人,望見了這樣雄偉壯麗的東岳,難道不會有登岳的意愿嗎?若能登上山頂俯視一切,該是何等的氣概。因為《望岳》,所以一生必要去一回泰山。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熱愛自然、喜歡交游,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跡幾乎遍及整個中國,留下了很多傳世佳作。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詩人一方面寫出了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情感,另一方面也寫出了詩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贊美之情。絢爛的陽春三月,友人要遠行繁華的揚州,對于詩人來說,這是一次愉快的送行,站在黃鶴樓邊,看著友人乘坐的船在浩淼的長江漸行漸遠,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處,詩人的心也跟著飛翔,胸中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一句"唯見長江天際流。"更是體現了詩人對朋友的一片深情。總之,黃鶴樓因為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成了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相傳西漢時西域的和田美玉,都要經過玉門關才能進入中原,是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所以玉門關在我的心目中一直就很神秘。在王之渙的詩句里,玉門關既是"黃河遠上白云間",也是"一片孤城萬仞山",一面是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另一面是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撇去玉門關國防重鎮的地理位置,那一望無際的戈壁風光,以及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卻有著攝人心魄的美麗。這是一幅用純凈的藍天、潔白的云朵、蔥郁的綠草、以及荒涼的戈壁所組成的神奇畫卷,令人心馳。
《飲湖上初晴后雨》
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再也沒有哪句贊美西湖美景的詩,能比得過"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艷抹總相宜。"了。在詩人的筆下,晴日的西湖水波蕩漾,泛著粼粼波光,一幅休閑怡人的景象。忽然而至的雨,卻把西湖周圍的群山籠罩在煙霧中,迷迷蒙蒙,若有若無,更是顯得空靈。詩人喜歡西湖,所以才給了西湖很高的贊譽,把西湖比做了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使得西湖在人們的心目中更加傳神。這樣的比喻奇妙又貼切,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不論西湖是晴姿還是雨態,都如那風姿綽約、婀娜多姿的西施一般美麗無比,所以出行的計劃里,也必須有西湖兩個字。
三峽歌
宋·陸游
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云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月明中。
說起寫三峽的詩句,恐怕李白的《朝發白帝城》名氣最大,但我卻喜歡陸游的這首《三峽歌》。一句"十二巫山見九峰"給了我們一種強烈的視覺感,而后的"船頭彩翠滿秋空"以及"朝云暮雨渾虛語"十分形象地為我們展示了三峽兩岸谷深峽長,奇峰突兀,青山連綿、群峰如屏、江流曲折、幽深秀麗的惟美意境,令人身臨其境、浮想聯翩、心馳神往,宛若進入了奇麗的畫廊。我們似乎也在詩句中看到了峰頂云霧繚繞、細雨蒙蒙的迷人景觀。行船三峽,就好似走進了一幅濃淡相宜的山水國畫,滿是詩情畫意,怎不叫人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