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力 蔡澤能
摘 要:貴州工業強省戰略賦予了貴州省高等職業教育新的歷史使命。模具行業的發展是工業發展的基礎,為了培養優秀的模具人才,滿足貴州工業強省的人才需求,筆者通過對企業走訪、調研,結合貴州省模具行業發展的現狀,以模具企業對人才的職業能力需求為出發點,探索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模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工業強省服務。
關鍵詞:工業強省 模具專業人才 培養方案
課 題:本文系貴州省信息產業廳“模具設計與制造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為:12jxw12336-04。項目主技人:黃力;項目組成員:蔡澤能,宋斌,裘敏浩。
一、貴州省模具工業發展的現狀
1.貴州省的工業發展在全國相對滯后
《貴州省“十二五”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中指出:截至2009年底,貴州只有248家裝備制造企業稱得上有“規模”,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只有43家,無百億元企業,缺乏帶動工業發展的龍頭型企業,例如,貴州也有汽車工業,但比較落后,品種少、產量低,沒有形成以整車帶動周邊制造業發展的模式,沒有延伸的產業鏈。貴州省裝備制造業非常落后,在全國僅排名第25位,全省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總產值僅占全國同行業總產值的0.19%。究其原因,一是規模化投入少,二是受體制制約,三是技術、人才資源匱乏。工業發展的落后也說明了我省模具制造業的發展任重道遠。
工業強省戰略的實施,隨著體制的變革、投入的加大,必將形成潛力巨大的模具市場。我省在“十二五”期間將建成西南地區裝備制造業基地,重點培育汽車及零部件、能礦裝備和工程機械、民用航空三個支柱產業,鞏固壯大精密數控裝備和關鍵基礎件和鑄鍛件、新型電子元器件和電力裝備、鐵路車輛及備件三個優勢產業,積極發展其他特色裝備產業。這些產業的發展依賴于模具制造業的發展,模具制造業將為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提供裝備,同時又會刺激模具工業的發展,加快和推動模具產業的進步和升級。要使二者協調發展、相互促進,必須有高新的模具技術和優秀的模具人才作為保障,否則將造成相互制約,形成惡性循環。沒有人才就做不好模具,模具只有依托省外制造,造成企業成本增加、競爭力下降、發展受阻,模具工業的發展也陷于不利。
2.貴州模具行業發展對模具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
在當前工業強省戰略的推動下,制造業迅速發展,使用模具的企業增多,模具制造業也在快速發展,企業需要大量的模具專業人才。筆者對省內振華集團、貴航集團下屬企業以及貴州使用模具和從事模具制造企業的實地考察,還對寧波、無錫、蕪湖、深圳等發達地區的企業對模具人才的需求進行了調研。省內制造企業與省外企業在模具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方面相對一致,主要表現出以下特點。
(1)貴州模具行業人才匱乏。由于貴州工業落后,模具工業發展緩慢,模具人才收入較低,因此,很多企業的優秀模具人才流向沿海地區,甚至歷史悠久的三線企業培養出來的模具人才也留不住,培訓成熟一批就流失一批,連退休的優秀設計人員都被發達地區重金聘走,剛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都往外跑,造成模具人才匱乏,制約了模具工業的發展,從而也證明了模具人才的緊缺。現代模具制造是高技術背景下的工藝密集型工業,是高技術人才密集型行業,模具人才的整體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模具技術水平,而模具技術水平的高低又決定著產品的質量、效益和新產品的開發。不僅是貴州,發達地區對優秀模具人才也是求賢若渴。
在眾多的企業中,優秀的一線模具技術人員緊缺,造成有的設備處于閑置狀態,不能產生經濟效益。隨著貴州工業的發展,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模具技術不斷進步,企業對優秀模具人才的需求將不斷增加。
(2)模具專業人才來源的比較。調查統計顯示,模具設計的社會培訓模具設計主要為強化突擊的短期培訓,側重模具設計軟件的應用,按零件分模,照葫蘆畫瓢,不考慮結構、加工工藝性,沒有系統的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培養不足,這種培訓只適宜有過模具制造及設計經驗的人員。模具制造的社會培訓主要培訓學員的模具裝配能力和一般的機械加工能力,學員只能識別簡單的圖樣,按照師傅的指示工作,經過這類培訓的學員很難獨立完成模具的設計與制造。企業自身培養的員工是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鍛煉出來的,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需要較長的成長周期,其發展的空間取決于是否有扎實的理論功底。而本科院校模具人才的培養著重于理論研究。高職院校應該結合企業和本科院校培養的方法,實現生產與理論教學的結合,培養出既有實戰技能又有一定理論功底的人才。
(3)模具專業人才的定位。模具專業人才的定位主要是指從事模具設計、生產、管理、質量監督及營銷的技術人員,主要包括:模具機加工、模具工藝、模具裝配、模具設計、質量檢驗、模具安裝調試、模具生產管理、設備維護、模具成本估算、營銷及售后服務。在模具制造業中,主要從事模具生產和管理。
(4)模具專業人才的要求。模具生產屬于單件生產,是根據客戶的產品需求來進行模具的設計、生產,每副模具都不一樣,具有變化大和不確定的特點。模具設計、制造技術不斷更新,表面處理技術更加先進,新型模具材料不斷涌現,快速成型技術迅速發展,這些使得模具設計及制造企業對模具專業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要求模具專業人才能快速設計、生產各種產品模具。
第一,模具專業人員應具備嫻熟的模具生產能力,能完成模具加工工藝規程制定、制造、裝配與維護。工藝的掌握是容易被忽視的內容,一個優秀的模具設計、制造者應該是一名優秀的工藝師,這樣生產出來的模具才是最合理、性能最好、成本最低的模具。第二,模具專業人員應具備CAD、CAM、CAE軟件應用能力。第三,模具專業人員要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既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又有很好的適應能力、學習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四,模具專業人員要有創新意識,了解和追蹤前沿科技,掌握模具專業先進的設計、制造技術,不斷更新、進步。第五,模具專業人員要有較高的素質和協作精神。
貴州省正在大力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為模具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模具產業發展勢態良好,模具人才的培養是我們的責任,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挑戰。要培養出更高水平的模具人才,服務于工業強省戰略,就必須認真分析模具行業不同職位對各方面能力的需求,確定培養目標,加大改革力度,發展創新,設計優秀的模具設計和制造人才培養方案。
二、模具工程師培養方案
為了服務于工業強省戰略,滿足相關企業對模具人才的需求,培養模具設計、制造及相關領域的卓越工程師,在人才培養戰略和培養模式上就要有創新和突破,應做到以下幾點。
1.建設強大的師資隊伍
通過引進、送出去學習、自主培養、下企業鍛煉等方式打造一支結構優化、能說能干的高素質的專兼職相結合的教師團隊。專業教師應能獨立完成設計、工藝、加工、裝配、試模、修模整個過程,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與模具加工能力。教師要積極參加模具技術交流活動,了解模具行業的最新動態,下企業參與模具生產,掌握模具的整個生產流程和加工工藝,豐富經驗,拓展知識面。教師還要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和技術攻關,不斷提高學術和技術水平。從社會聘請經驗豐富的模具工程師作為補充,從事教學和學術交流,相互切磋,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2.改變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
以適應企業需求為原則,第一,編寫切合實際需要的教材,注重內容的可操作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編寫出具有完整的模具生產流程的教材,結構清晰、內容充實、準確完整、易學、易教。第二,改變教學模式,以模具生產過程為主線,采用模塊化教學,在完成一副或多副模具的制造過程中穿插理論教學,使教學生動有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第三,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模具設計與制造過程中,讓學生自己查閱、搜集相關資料,并能合理應用,教會學生學習與發展,而不是機械式的灌輸。
3.建立生產型實訓基地
組建能滿足模具生產的制造車間,完善實訓條件,建立生產、教學、科研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開放模具鉗工、模具拆裝實訓室,開放機加車、數控加工車間、電加工車間,使學生在任何工作時間都能進行技能訓練,增強學習的靈活性和主動性。安排學生參與學校為企業生產模具的制造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完成模具的生產。開展模具設計、制造競賽等活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專業熱愛。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與企業合作,在企業實習時,讓學生參與模具制造的全過程,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
4.改進教學設施和手段
引進和開發先進的教學軟件,建立模具 CAD、CAM、CAE實訓室并與數控車間實現數據共享與對接,建立具備多媒體功能、模具教學資源共享的多功能教室,可以進行模擬仿真和互動式教學。開發專業主干課程實用性強的教材,研發優秀的CAI課件,創建精品課程。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動手能力,能用實踐教學教授的理論知識,盡量在實習車間進行教學。
5.了解模具先進技術和成果
設置專業選修課,使學生了解模具行業的相關學科知識,拓寬知識面,開闊視野,培養模具專業人才的全面發展。
6.加強教學監管,建立教學監控體系
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及時發現和修正偏差,改進和完善培養方案。充分了解企業和用人單位對人才能力的要求,對學生的工作情況進行追蹤,根據行業技術的發展狀況及時調整、修改培養方案,做到與時俱進,引進專業前沿科技,實現跨越式發展,培養能滿足企業要求、具備發展前景的優秀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
7.采用靈活的考核方式
除了考試,還要把學生平時在實習、模具生產、實訓過程中的能力和表現納入專業綜合素質的考核范圍。在頂崗實習期間,制定專門的考核制度,綜合以上考核作為最終的考核結果,并通過考核分析,對學生適應的最佳崗位提供建議,供學生參考。
三、實施分析
筆者所在學院2009級有兩個模具班,其中一個班采用傳統教學,一個班實施模塊化教學。2010級也有兩個模具班,其中一個班采用模塊化教學,另一個班采用新的培養方案,增加了工學結合和頂崗實習。對照結果顯示,接受傳統教學的學生進入崗位后,要經過較長時間的一線鍛煉才能進入角色;接受模塊化教學的學生掌握了模具各個模塊的制作流程,能較快地適應企業模具制造和設計的需求。但由于學生實際生產經驗很少,設計和制造的模具都不能優化;增加了工學結合和頂崗實習的學生,參與了模具的全部制造過程,掌握了從毛坯、零件的加工到模具裝配、試模的工藝過程,進入企業后能很快進入工作崗位。這部分學生對工藝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個優秀的模具人才應該是一個優秀的工藝師,設計、制造出來的模具應該是一副優秀的模具。可以看出對最后一組學生的培養達到了預期目的,但也還存在不足,例如,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模具設計軟件的掌控能力還有待提高。我們一直在探索、謀求最科學的培養方案。
四、小結
第一,通過調研分析,制定了全面的培養方案和教學體系,包括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制度建設、考核機制、資金保障制度,并不斷改進和完善一系列體制。
第二,通過實施新的方案,強化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提高了操作技能,使學生掌握了生產工藝,豐富了設計經驗,為上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
第三,進過實施與追蹤調查,筆者所在學院培養的模具人才得到了企業的好評。在調研的同時,我們不斷改進培養方案,2009級學生是首批受益者,目前已經工作,主要在振華集團、貴航集團、蕪湖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珠三角企業工作。反饋信息顯示,學院培養的人才底子好,發展后勁足,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得到了企業的肯定與贊揚。2010級學生今年畢業,已有上述多個企業與學院達成協議,錄用學院的畢業生。
第四,目前,貴州省的模具工業還處于落后狀態,模具人才匱乏,缺乏模具龍頭企業。貴州要工業強省,模具工業必須先行,而對模具人才的需求將邁上一個臺階。職業教育服務于區域經濟,培養模具人才責任重大,優秀的人才培養勢在必行。新的方案在實施的過程中將不斷完善與優化,為貴州工業強省戰略培養更多優秀的模具人才。
參考文獻:
[1]黃力,毛衛秀.高職《塑料模設計》課程改革探索[J].職業,2011(5).
[2]石偉平,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技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王全旺.高職教育與勞動力市場需求協調發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0.
(作者單位: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