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兵 楊青
摘 要:借鑒我國晚清船政大臣沈葆禎成功創辦的“藝圃”典范,本文分析了當今技工學校土木建筑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旨在引起職教者的深刻反思,并探討了“藝童”人人出彩的政府、學校、企業三方協同合作的具體舉措。
關鍵詞:技校 “藝圃” “藝童” 人人出彩
一、技工學校溯源
1868年2月17日,晚清船政大臣沈葆禎為了培養造船修船的技術工人,在福建馬尾船政局眾多工廠內開設了“藝圃”(后人稱之為我國第一所技工學校,距今已147周年了)。“藝圃”出師的藝童,成就之處不僅在造船修船方面業績突出,而且在電力電信、無線通訊、鐵路交通和航空方面都成為業界的中堅和骨干,且功績赫赫:我國的第一艘千噸級輪船、第一臺蒸汽機、最大噸位鐵肋木殼兵船,以及我國第一艘鋼殼網甲軍艦均出自“藝圃”,1919年還成功制造了我國第一架雙翼水上飛機及雙座教練機、海岸巡邏機、魚雷轟炸機等。輝煌的業績顯示當時我國的以產業為主導的職業技術教育特別是技工教育的方向和模式都是相當成功的。“藝圃”最突出的特點有:老師大多是來自歐美國家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的老師傅、老工匠、老技師;采用雙元制教學,學生一半時間在課堂學習,一半時間在工廠實習。
2014年6月23日,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給職教工作者指出了明確方向:“要樹立正確人才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要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引導社會各界特別是行業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努力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
147年前的“藝圃”成功模式與當今習總書記倡導的“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有著相同之處。
二、技工學校亟待深化改革
現在技工學校的教師大都出身“科班”,要迅速轉型必須走向改革的“深水區”,技工學校如沒有一批“雙師型”教師,就不能稱之為技工學校。技工學校不能養閑人,個個都應是能手。深化校企合作、互通互滲,“科班”變“魯班”,是值得職教探索者探究的話題。
當年的“藝圃”有志向遠大、奮勇爭先的“藝童”,成就了后來的第一艘鋼殼網甲軍艦。今天我們要得到好的生源很難。技工學校的學生入學沒有門檻,其教學管理急需技巧,必須分門別類,因材施教,不能采用“一鍋煮”的做法,要敢于做出大膽嘗試。
土木建筑類技能訓練必須面向企業,企業崗位的不確定性要求我們探討核心課程、核心通用技能,因此必須發動職教者廣泛調研,結合國家行業發展趨勢和職業特點探索、論證。針對未來的市場要引進“工匠”,使“藝童”成為建筑人才市場的搶手貨。
職業技能訓練費工耗時用資金,技工學校必須探討與合作企業謀發展,為企業出資源。“雙贏”是技工學校利用企業工匠應該深入研究的問題。
三、技工學校土木建筑類專業實踐教學策略
一是規劃學生職業生涯,激發其積極進取的愿望與動力;營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振作起來,每人都為圓夢起航。
二是對于土木建筑類專業來說,露天、立體交叉施工現場,電擊、機械打擊、高處墜物等重大危險源無處不在,加強學生的安全防范自我保護意識尤為突出,同時忠誠、敬業、勤奮、正直以及主動性、盡職盡責、寬容、感恩、堅韌不拔、追求卓越職業品質等素養教育尤為重要。
三是校企合作是整合專業課教師實踐技能和提高教學水平的手段。技能型教師的師德、水平及數量是技工學校的財富。目前不少學校利用暑假期間有計劃有步驟地派出專業課教師到建筑企業鍛煉,但事后要有總結體會、心得和感悟。此舉必須達到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和技能水平、創新能力的目的。我們不能大批引進規模企業的能工巧匠,只有培養一批又一批富有企業經歷、技能經驗的“雙師型”任課教師凝聚正能量,洋溢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才能培養出受企業歡迎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四是校企合作。利用技工學校資源與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政策,對企業在職人員進行繼續培訓,讓企業有“實惠”。如定期進行架子工、電工、焊工、防水工等特殊工種培訓和繼續教育,開展鋼筋工、模板工、砌筑工、測量放線工、抹灰工、裝飾工、管道工、電氣設備安裝工等工種技術等級定級、換證培訓,結合崗位積極開展施工員、勞資員、安全員、質量員、造價員、材料員、測量員、機械員八大員培訓與鑒定。面對建筑業特別是區域內數以十萬計的農民工從業人員,崗位培訓應是技工學校待以挖掘的重點開發區。這是校企合作的亮點也是興奮點。當然這些培訓工作必須實實在在,謹防流于形式,培而不訓造成惡劣影響,終將自食其果。
五是制定“雙師型”教師認定與管理辦法以及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遴選及管理辦法,制定“雙師型”教師考核、獎懲條例,職稱評定設置教授級正高職。強化教師激勵機制和業績考核機制,淘汰不思進取不學無術的在編教師,建立一系列技能型的教學質量保障制度,積極參與省市級和國家級技能大賽,增加參加省市級技能大賽的次數,大力表彰技能獲獎團體和個人,形成“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教、賽教結合”的常態化機制,確保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卓有成效。
四、技工學校土木“藝圃”的規劃
土木類專業實訓受工程項目的進度、天氣、環境、地理位置和安全管理等客觀條件的制約,因此創建自己的實訓基地是校企合作的必要補充。學校將建筑企業的“車間”引進學校,在校內實行“理論學習”和“頂崗實訓”相結合的辦學模式,“藝圃”當屬獨特的專業景觀。
對于土木工程類專業,可以建設砌筑工實訓棚(室)、鋼筋工實訓棚(室)、架子工訓練場地、測量放線工訓練場地、電工、焊工實訓棚(室)、防水工、抹灰工、裝飾工、管道工、電氣設備安裝工實訓棚(室)、制圖識圖實訓室、造價員實訓室、招投標模擬室、建筑材料檢測室、土工實驗室、工種工序操作步驟分解多媒體教學室等等。技工學校做好藝圃場地規劃,也可以分步實施,逐步填充完善。工種實訓按項目化課程大綱,有計劃有步驟予以開展。
用實體材料建造一個小型規模的濃縮綜合體“在建工程”,配以小型塔吊、腳手架、模板支撐等建筑工地特色景觀,暴露房屋各個組成部分構造層次、內部結構、材料組成,標明構件類型,如各種梁(圈梁、過梁、連續梁、框架梁、深梁、墻梁、暗梁、懸臂梁、基礎梁)、板(簡支板、懸挑板、單向板、雙向板、多跨連續板)、柱(框架柱、構造柱、異形柱、暗柱、獨立柱)、墻(承重墻、填充墻、剪力墻)、基礎(墻下條形基礎、柱下獨立基礎、十字交叉基礎、筏板基礎、樁基礎、箱型基礎)、屋頂(坡屋面、平屋面)及節點(如梁板柱、節能保溫屋面、墻面),標出受力特點(彎、壓、拉、扭、剪、沖切)、工序做法、作用、正確和常見錯誤類型等等,讓學生一進入“工地”就置身于實戰環境,步步有學問,處處有門道。課本內容在這里得以展現,抽象化為具體,空洞變為實物。
實踐教學采用藝圃這種模式極其方便,不受時空限制,既可以解決建筑工地場地狹窄、施工現場安全存在隱患、教學內容與工程進度不吻合的問題,同時也有效利用了學校空閑場地。這樣形成“前廠后校”或“前校后廠”的格局,必要時可直接聘請建筑企業技能“工匠”進入“學校工地”現場授課,真正做到校企資源融合運作。
五、建設“藝圃”政府應采取的舉措
首先,教育主管部門定期組織相關專家對技工學校土木建筑工程類專業的辦學綜合指標,特別是技能培訓的技師數量、藝圃基地的建設、實踐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合理性、實踐教學設備的使用頻率進行實質性驗收評估,對不能通過合格評估的學校或專業及時采取整合或停止招生措施,杜絕走形式走過場,真抓實干。
其次,政府職能部門對技工學校一把手的辦學理念、改革力度、藝圃工學結合保障體系、取得的業績等進行認真考核,對沒有能耐又沒有措施的,滿足現狀、不思改革的領導調離崗位。尋找當今時代的“沈葆禎”,尋找技能界領軍人物,帶動精干職教團隊,置身職教事業共同創業。
再次,給規模建筑企業分配“藝師”指標,或結成師徒制關系張榜公布,將業績細化納入企業年審和晉級必要條件(飲水思源);對消極敷衍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予處罰,啟用企業信譽平臺或計入不良記錄。企業管理欄目定期發布校企合作貢獻突出單位和個人,與企業職工晉升晉級、職稱評定業績直接掛鉤。給主動積極、實質性落實校企合作的企業和個人以獎勵,甚至將進入藝圃的企業單列“藝圃專項費”納入招投標環節計取,建全企業社會責任意識,讓企業以實際行動支持職教事業發展。
第四,必須加大加強對建筑業各類從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的督查力度,這實際上也是塑造地方品牌企業、提升建筑業整體水平的一個重要舉措。建筑管理部門必須加大規模企業各類各級技工人員持證上崗比例。地方政府、上級主管部門增加劃撥專項資金,專門用于加強技工學校土木工程藝圃建設,彌補技工學校經費不足的困境,并督查專項資金的收效,讓“藝圃”扎根發芽。
六、小結
“藝圃”為后人示范了職業教育成功的要素。國外成功的職業教育,如日韓模式(職業能力開發)、德國模式(雙元制)、美加模式(社區學院)、澳大利亞模式(TAFE培訓包)或許就是我國“藝圃”的海外版。今天,國家層面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并為之開辟“航道”,技工學校應該奮勇當先,相信“藝圃”定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生機,“藝童”定將人人出彩。
(作者單位:楊國兵,滁州職業技術學院;
楊青,滁州學院地理信息與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