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 要: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戰略結構的不斷調整,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淄博市技師學院公共實訓基地應運而生。建成后的公共實訓基地將具有培養高技能人才、開展社會服務、承辦大賽以及促進產學研結合等功能。本文以淄博市技師學院公共實訓基地為例進行分析,做出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公共實訓基地 高技能人才 社會服務
山東省淄博市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經濟發展方式逐步轉變,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因此,經淄博市政府和山東省發改委批準,淄博市技師學院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現已開工在建。同時,該項目也是淄博市爭創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的重要依托。淄博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2014—2020年淄博市職業教育發展規劃》也已把淄博市技師學院公共實訓基地納入重點建設的市級綜合性公共實訓基地,預期建成后的淄博市公共實訓基地承擔的主要職能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全日制高技能人才
淄博市技師學院是經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以培養高級技工、技師等社會緊缺高技能型人才為主的全日制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是國家級重點技工院校、山東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學院現有8個教學系50余個專業,建立了高級、中級及技師層次完整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形成了以主校區為中心的多校區辦學格局,區位優勢日益顯現。在技工類院校招生面臨諸多困難的情況下,學院連續幾年招生突破4000人,在校生規模達到了12000人,位于全省技工院校前列,成為山東省為數不多的過萬人的技工院校和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二、開展社會服務,承擔社會責任
以服務淄博經濟發展、培養企業一線技能型人才為原則,積極開展職業學校、技工學校師資培訓,帶動全市職業教育、技工教育邁上新臺階。開展繼續教育和成人教育,滿足社會對繼續教育的需求。繼續發揮好“全國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數控工藝職業技能培訓單位”、山東省“金藍領”技師培訓基地、淄博市殘疾人高技能培訓基地等教學培訓機構的作用。近幾年,學院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企業在職職工、失業困難職工、退役軍人、農民工及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殘疾人等提供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就業技能培訓,年均開展社會培訓18000人次,為服務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三、承辦各級各類大賽
現在正在建設的淄博市公共實訓基地使用面積約3萬平方米,其中1~2層建設大跨度實訓場地,3~6層建設一體化教室,建成后與原綜合教學樓組合,形成新的教學實訓區,可容納120個一體化實訓教室、5000個實訓工位,能滿足5000名學生的實訓教學和每年上萬人次的技能培訓。基地擁有五軸聯動加工中心、四軸聯動加工中心、車削中心、自動化柔性系統、數控雕銑加工中心、數控龍門銑床、M7150平面磨床、6m龍門刨床、T68臥式鏜床、8米50車床、三坐標測量儀、液壓氣動實訓設備等相關專業參與技能大賽的能力。
四、促進產學研結合
一是繼續發揮校內實習工廠的優勢。實習工廠主要承擔數控加工、機械加工、電氣工程等專業的技師班和高級班校內綜合生產實習任務和教學科研任務,能同時滿足400余名學生實習,各種實習功能完備,實習條件齊全。
二是引進企業產品入校。將企業的產品和技術引入學校并消化吸收,在各項技能教學訓練中,按照產品質量、產品數量和生產日期,結合課題內容、課題要求和課題進度,進行實訓教學,加強與企業在生產性實習、頂崗實習、教學方案設計與實施、指導教師配備、協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確保實習效果和技能訓練水平。
三是利用人才優勢,配合企業開發新產品。承擔行業企業科研課題,開展技術咨詢、技術改造、技術攻關等多種形式的技術服務,更好地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淄博市公共實訓基地建成后,將充分體現標準現代化、資源共享化、服務社會化的理念,以全市技能勞動者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為重點,服務本地與輻射周邊相結合,把服務范圍向周邊地區和外市延伸、擴展,打造職業技能培訓、技能鑒定和技能競賽基地,打造新技術、新工藝、新職業推廣鑒定基地,打造國內領先的具有教學、培訓、鑒定、生產和新產品研發等功能、服務區域主導產業發展的國家級示范性公共實訓基地。
(作者單位:淄博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