蕊冰

到2016年,上海市嘉定區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就成立60周年了。解放初期社會主義三大改造過程中,各地幾乎都成立了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幾十年過去了,在很多地區它已經退出了社會經濟發展的舞臺。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有些地方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依然生機勃勃,對一方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上海嘉定區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就是其中之一。
自1956年成立,嘉定聯社作為嘉定城鎮集體資產的所有者一直延續至今,對當地經濟建設,對社會發展,對廣大職工安居樂業都肩負了重要責任,做出了很多貢獻,嘉加集團作為集體資產的經營者,如今勵精圖治,改革創新,正以更具活力的姿態迎接轉變,為一方水土創造更多價值
“零敲碎打”的個體戶到“集中經營”的“聯合社”
聯社成立于1956年1月。上世紀50年代初隸屬于江蘇省的嘉定,除了紡織、面粉等傳統行業略有規模外,其他行業基本都處于手工業的個體階段,全縣手工業涉及73個行業。解放初期,嘉定的手工業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掀起了社會主義改造高潮。通過幾年的合作小組“試辦”,個體手工業基本實現合作化,后來進行部分改組,共組建鐵業、木業、金屬等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組 )58家。1956年1月2日-5日,江蘇省嘉定縣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第一次社員代表大會召開,會議成立了“嘉定縣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聯合社”。這是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會,它使嘉定的手工業從“零敲碎打”的個體戶,經過建國初期的“合作社”的過渡,發展到“集中經營”的“聯合社”階段 。聯社,也就被人稱為“嘉定工業的鼻祖 ”。
在第一次代表大會期間,嘉定聯社并入工業局,工業局與聯社管理班子相同,管轄的范圍幾乎一致。1958年嘉定劃歸上海市。1963年5月,召開第二屆社員代表大會。后來,由于歷經文化大革命,全國聯社工作普遍停頓。
時隔22年之后,1985年2月,第三屆職工代表大會得以召開。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開了聯社發展的新篇章。期間,由于貫徹“深化改革求動力 ,研究政策求突破,延伸老企求發展 ,開發新品求出路”的戰略,使聯社經濟發展從“勻速”踏入了“加速”軌道。
進入上世紀90年代,我國制造業迎來了進一步對外開放的發展機遇,聯社按照“做加法不做減法”的理念,與上海汽車齒輪廠進行聯營,創辦上海汽車齒輪總廠,抓住了汽車產業大發展的機遇。這期間縣聯社更名為區聯社 。1992年6月,由“區聯社 ”組建 了“總公司”,這就形成了一套班子三塊牌子的格局——“工業局”:政府派出機構,“區聯社”:集體資產所有者,“總公司”:集體資產經營者。后來,總公司的名稱從嘉聯集團、新嘉寶集團,到1999年起更名為嘉加集團。
這一時期聯社的“經濟基礎”得以壯大,為后續發展積蓄了力量。同時,企業進行了深層次的改革。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加大改革力度,加快發展速度,確保平穩過渡”的發展戰略,到本世紀初“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發展新型集體經濟”的五年發展規劃,嘉定聯社取得了全方位的發展,企業的經濟效益,職工的生活條件都有了巨大的變化。
調結構促轉型,迎接新挑戰
嘉定聯社的發展之路上總是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近幾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原先那些附加值低的傳統制造業企業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企業發展遇到了很多新的課題。嘉定聯社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調結構,促轉型”擺上了議事日程。
回顧2006年時的嘉定聯社,僅存佳冷型鋼公司和天靈開關廠兩家中小型制造企業,發展瓶頸正在顯現。然而瓶頸也意味著挑戰,它會激發變革的愿望。嘉定聯社發揮自身優勢,從內部挖潛,調動員工積極性,盤活存量、發展增量,實現了從傳統制造業向先進制造業、物業資產經營業、金融服務業等多元產業體系的轉型,經濟效益顯著增長。
在發展制造業上,大力支持佳冷型鋼公司和天靈開關廠著力提高技術能級、開拓市場領域。目前,上海佳冷型鋼有限公司開發的多種復雜斷面冷彎產品具有國內領先水平,年營業收入達到10億元,成為全國冷彎型鋼行業產銷量前三位的企業。上海天靈開關廠有限公司研發生產出中壓環保氣體絕緣開關柜及其智能化氣箱系列產品,從一家規模小、實力弱的“廠中廠”,發展成為年創利近億元的先進制造業企業。
在發展物業資產經營業上,嘉定聯社按照“騰籠換鳥”、“筑巢引鳳”的思路,對下屬的物業資產加以改造出租,優先引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企業入駐。日本堀場儀器、美國宣偉涂料、上海瑞爾實業等一批行業領先和國內外知名企業先后入駐嘉定聯社。目前入駐的企業共有60余家,也使聯社的資產經營收入從2006年的600多萬元提升到現在的2500多萬元,為嘉定的經濟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
在發展金融服務業上,嘉定聯社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契機,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為突破,自2010年以來先后發起成立嘉加小額貸款公司,參股寶盈典當行、嘉定民生村鎮銀行,從無到有,逐步構建起金融服務業板塊。
幾年間,嘉定聯社聯合區內各方資源,成立不同企業,目前共有參股企業18家,聯社成員單位28家,壯大了集體資產規模。
在提升效益的同時,不忘承擔責任是嘉定聯社一貫地工作方式。因企業改制等歷史原因,目前嘉定聯社依然承擔著5000余名退休協保人員的日常服務管理工作。聯社始終把服務好他們作為自身應盡的社會責任。開展對老同志住院、重大節日、高溫季節“三必訪”工作,每年組織一次機關和事業單位離退休職工體檢,開展冬送溫暖、夏送清涼、重陽送關愛活動,對特困退休職工家庭提供日常幫扶,每年花費200余萬元,其中退休職工死亡的家屬一次性慰問金,從2006年的300元逐年遞增到2013年的1500元;連續八年補貼全體退休職工住院互助保障計劃參保費總額180多萬元,受惠職工3.4萬人次。
五大轉變謀未來
到2016年,嘉定聯社成立整整一甲子了,對于這樣的組織而言,漫長而又彈指一揮間,其間經歷的風雨,印在了一代代聯社人心中。這樣一個組織能始終保持發展的活力,究其原因,不得不說每一代聯社人具有的那種堅韌的變革之心、創業之心、進取之心是的關鍵。endprint
新的發展時期,變革還將貫穿聯社發展始終。特別是在“十三五”時期,轉型發展帶來的挑戰將更加嚴峻,其中蘊含的機遇該如何把握,是擺在聯社所有人面前的課題。
應對形勢,嘉加集團提出,在“十三五”時期要實現五個轉變,這五大轉變是從內部管理到發展方向的轉變,帶來的變革也必將是深層次的。
首先是產業布局從分散到集聚的轉變。要從過去的多元主業,往突出發展先進制造業方面集聚。要集聚嘉加集團在工業地產、金融服務上的優勢資源,實施產業融合化發展。通過園區二次開發、工業地產改造升級積極引進培育一批科創型“高精特專”的中小企業,集聚嘉加集團在發展先進制造業上的合力。第二,經營模式從投資型向實體經營型轉變。要通過產業投資、產業布局使嘉加集團往實業經營性的企業轉型。第三,組織架構從垂直管理向扁平化管理轉變。計劃組建產業園區運營部和股權投資運營部。這兩個部門是在現有組織架構、部門職能不做變動的基礎上,抽調各部門優秀人員,以成立工作組的性質,組建運營部門,形成“矩陣式”管理體系,達到整合資源、提高效率推動實體經營迅速開展的作用。第四,管理模式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按照建立現代企業治理體系的要求,做到集團本部與子公司的分層級管理體制。突出“制度+科技”,規范健全制度建設,讓制度成為企業規范運作的重要保障,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提升制度執行力和管理效率。第五,發展資源從零散到整合轉變。用好嘉加集團作為區管企業的資源、用好聯社系統的資源,加強對外合作交流,善于“借船出海,借風遠航”。積極與知名企業、機構、科研院所等結為戰略合作伙伴,主動牽線搭橋,在合作伙伴中推動建立戰略發展聯盟,實現“1+1大于2”的效果。
同時,嘉定聯社還要抓住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機遇,做好對接,搭建發展科創產業的平臺。建設具有標桿引領式地位的國際移動互聯網產業園區,力爭成為上海非中心區科創產業園區的典范。通過科創產業園區的建設運營,引進一批中小型高精特專的科創型先進制造業企業入駐,努力打造為“嘉定的中關村”。要加強對科創企業的服務:一是提供融資貸款服務;二是提供掛牌上市服務;三是提供技術研發服務;四是提供政策信息服務;五是提供經營管理外包服務,通過提供五大集成式服務,使嘉加集團成為新型產業園區運營商、科創產業整合商和科技金融集成服務商,成為眾多科創企業經營發展的深度合伙人。
不難看出,這些由內而外的自我變革,將貫穿嘉定聯社整個“十三五”時期。隨著轉變的深入,嘉定聯社必將煥發新的活力,把握住新一輪經濟發展機遇,再譜聯社發展新篇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