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驊面花制作技藝流行于黃驊市農村,以羊二莊鎮最具代表性。
羊二莊鎮位于河北省黃驊市東南部,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豆類等。其面花制作除用面花模子磕制外,還有極具地方特色的麥垛、刺猬、倉官(田鼠)等。黃驊面花,造型美觀、形意結合、構思獨特、惟妙惟肖,做工講究、松軟香甜。
據縣志記載,自明朝燕王朱棣,以“靖難”誅奸、入京“掃碑”為名,大肆殺戮當地土著居民,導致土地荒蕪、人煙稀少。永樂二年,窮苦貧民自山西洪洞遷徙至此,在渤海之濱扎根繁衍。由于本地土質鹽堿,糧食產量很低,人們食不果腹、朝不保夕,面粉尤顯珍貴。逢年過節,祭拜神靈祖先,拿不出像樣的供品,便用平日舍不得吃的面粉,蒸制成雞、魚、麥垛、刺猬、倉官(田鼠)等形狀的面食,作為供品敬奉神靈祖先,祈求來年五谷豐登,幸福吉祥。
這一習俗世代相沿,隨著人民物質生活的逐步改善,面花已不再局限于年節祭祀活動。每逢人生禮儀、婚慶嫁娶等大事,都要蒸制面花,面花逐漸成為人們走親訪友的必備禮品。逢年過節,兒婚女嫁,小小面花蘊含了濃濃的親情、友情,傳遞著綿綿的思念、祝福,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盼,表達著當地居民心理感情和文化內涵,強化了民俗情節和民俗特色。
2009年,黃驊面花制作技藝入選河北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