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飛等

摘 要:該文通過盆栽和大田試驗,研究了在小麥拔節期和抽穗期噴施粒寶寶對提高其抗低溫能力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該產品在小麥上應用效果顯著,極大地提高了小麥的抗寒性,同時增加了產量,其中盆栽試驗增產達140%以上,大田試驗增產達10%以上,表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粒寶寶;小麥;抗寒性;產量;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20-36-02
粒寶寶是根據小麥生長發育特性,應用最新生理生化理論,利用氨基多糖分子量為200~500KDa中的一種或多種不同分子量的混合物作為抗逆激發子,通過水楊酸調節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活性氧的積累,抑制電解質泄漏并提高光合效率來增強小麥的耐寒性,結合近年來日、美、西歐等發達國家開展的微量元素在農業上應用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我國小麥生產的特點,研制而成的一種新型氨基酸肥料,能夠提高小麥的抗寒性,促進小麥籽粒灌漿,增加千粒重。
粒寶寶的主要成分為氨基多糖、水楊酸、微量元素及其它一些活性物質,輔以強力滲透表面活性劑以水為介質,經科學配伍而成,為偏酸性液體,無毒、無殘留、對下茬作物的生長無不良影響。針對近年來小麥生產上寒流、倒春寒等低溫脅迫現象,筆者于2014年在小麥上進行了該產品的盆栽和大田應用試驗,以期明確該產品在小麥生產上的應用效果,為提高小麥抗寒性、獲得高產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小麥品種為淮麥28、寧麥13(江蘇天豐種業有限公司提供)。供試產品為粒寶寶(淮安飛龍農業科技發展公司,100mL/瓶)。
1.2 試驗方法 盆栽和大田試驗設3個處理,分別為A:在小麥拔節期(寒潮前24h),每667m2用粒寶寶100mL,兌水25kg;B:小麥抽穗期(寒潮前24h),每667m2用粒寶寶100mL,兌水25kg;C:噴施等量清水,對照(ck)。小區面積66.7m2,3次重復,隨機排列,其他管理措施相同。
1.3 試驗經過 盆栽試驗品種為淮麥28,種子精選后于2014年10月25日播于盆中,盆直徑20cm,高25cm,每盆10株。裝肥沃土,并施足基肥,埋于試驗田中,管理參照大田。(2)大田試驗安排在金湖縣戴樓鎮永豐村張龍的承包田。土壤質地為重壤土-輕粘土。供試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狀:有機質14.9g·kg-1,全氮118.13mg·kg-1,有效磷12.6mg·kg-1,速效鉀169mg·kg-1,pH值6.8。品種為寧麥13,于2014年10月26日播種,每667m2撒施15kg尿素、45%誠信復合肥20kg作基肥,拔節肥追施尿素20kg。其他栽培措施及病蟲害防治按常規進行。
1.4 測定項目 受凍葉片、受凍穗數調查,在噴施粒寶寶7d后,盆栽試驗全部調查,成熟時測實產。大田試驗每小區取30株調查受凍葉片、穗數情況,成熟時各小區取30株統計穗粒數,測定各小區3m2面積穗數,折合單位面積穗數。在各小區實收10m2,測定實際產量,折合單位面積產量,并測定千粒重。
1.5 數據分析與處理 采用DPS V14.10高級版和 Microsoft Excel 2010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處理和統計分析,采用LSD(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法進行多重比較顯著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粒寶寶對小麥的抗寒性的影響 小麥是世界性的重要糧食作物[1-2],生育期長,在其返青拔節期、抽穗期等關鍵生育期都會經歷寒流、倒春寒等低溫脅迫。因此,增強小麥抗低溫凍寒能力對我國的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應用價值。從表1可知,小麥噴施粒寶寶后,抗寒性顯著提高。盆栽試驗中,2個處理的受凍葉片較ck分別減輕57.3%、61.8%,受凍穗數較ck減輕率都為60.0%;大田試驗中,2個處理的受凍葉片較ck分別減輕53.7%、58.0%,受凍穗數較減輕率都為55.6%。分析其抗寒原因,主要是粒寶寶的主要成分既有植物抗低溫調控劑,又有滲透劑,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小麥的抗寒性。
2.2 粒寶寶對小麥產量性狀的影響 產量是衡量粒寶寶使用效果和小麥生產潛力的重要因素[3-4]。從表2、表3可以看出,粒寶寶在小麥上應用,可增加小麥的穗粒數、千粒重和產量。盆栽試驗中,處理A小麥的穗粒數、千粒重和產量分別比清水對照增加了15.88粒、10.36g和145.88%;處理B小麥的穗粒數、千粒重和產量分別比清水對照增加16.72粒、9.89g和169.89%。大田試驗,處理A小麥的穗粒數、千粒重和產量分別比清水對照增加1.4粒、1.1g和增產10.82%;處理B小麥的穗粒數、千粒重和產量分別比清水對照增加1.4粒、1.4g和增產12.94%。其增產原因可能是該產品極大地維持了小麥植株的正常發育代謝水平與平衡,增強了光合作用,積累了大量的光合物質并向籽粒中運輸,從而增加了小麥的穗粒數和千粒重,使小麥的產量得到增加。
3 結論與討論
(1)在小麥拔節期至抽穗期(寒潮前24h)噴施粒寶寶,極大地提高了小麥的抗低溫凍害的能力,增加了小麥產量。目前在小麥生產上防御低溫凍害的途徑主要有:①選育抗低溫凍害的品種。②采用合理的栽培技術措施如:播前結合深耕增施有機肥,以增溫保墑,形成壯稈大穗,提高抗寒性。③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尿素和植物生長抑制劑或延緩劑如多效唑、烯效唑、矮壯素等。這些技術措施在不同程度上緩解了小麥的低溫凍害,但品種選育工作量大、栽培技術措施操作費時費工,在寒潮來時往往無法及時處理,因而效果不佳,而在拔節孕穗期噴施植物生長抑制劑或延緩劑極易穗分化,造成的減產效果可能高于低溫凍害的影響,粒寶寶則可以克服這些措施的弊端。
(2)大量研究表明,灌漿速率與灌漿時間是影響粒重的主要因素[5],灌漿速率與粒重呈顯著正相關,而灌漿持續期主要受環境因子(特別是溫度)的調控[6],噴施粒寶寶后,小麥的灌漿速率與持續期有無變化應作進行深入研究。
(3)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粒寶寶對小麥的生長發育效應,應進一步對小麥的生理活性如:POD、SOD活性、MDA、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進行研究,為粒寶寶在小麥生產上的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胡廷積.河南小麥生產發展分析與展望[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1999,33(4):326-332.
[1]朱科學,朱振,周惠明.小麥胚芽油及胚芽蛋白質國內外研究進展[J].糧食與油脂,2006,7:6-9.
[3]郭彩娟,徐振華,魏靜,等.河北山前平原區農戶小麥生產制約因素的調查分析[J].麥類作物學報,2011,31(2):352-357.
[4]崔振嶺,陳新平,張福鎖,等.華北平原小麥施肥現狀及影響小麥產量的因素分析[J].華北農學報,2008,23(6):224-229.
[5]胡亞敏,鄧賀明,楊永華,等.影響小麥籽粒灌漿的因素及增加粒重的技術措施[J].安徽農學通報,2003,6,39-41.
[6]熊淑萍,谷秋榮,何建國,等.水分處理對不同專用型小麥籽粒灌漿特征和產量的影響[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5,23(4):113-117.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