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凡
摘 要:從古至今,課堂提問一直被初中語文教師推崇為檢查和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一種有效手段,是師生進行情感交流和信息互換的一種途徑,也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豐富學生情感世界的有效策略。語文課堂教學不能缺少提問,但對于課堂的提問方式不能亙古不變、墨守成規。新時代、新思潮的到來,語文課堂提問應與時代同步,與思想同步。教師必須要多方面地探討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量的策略,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問題場景;課堂教學
初中語文作為一門教會學生了解情感、知會情感、抒發情感的母語啟蒙教學課程。理想的課堂環境應該是能促進師生產生心靈互動,幫助拉近師生心靈距離,讓師生能夠相互走進彼此內心世界的理想環境。這個理想的環境需要通過師生互問互答,學生語言實踐去共同實現。縱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課堂提問并沒有理想般那樣在語文課堂上發揮有效積極的作用,如提問質量、數量唱籌量沙,提問時機上采取機會主義的方式,提問內容上空穴來風、偏離主題等,拉大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產生了知識理解偏差,降低了教學質量和上課效率,對學生的發展極為不利。如何有效地改進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方法和策略呢?以下將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加以介紹。
一、從初中語文教師的角度提升課堂提問方法的策略及意義
1.通過巧妙地設置導入語創設問題場景,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在提問中給學生制造想象回憶的空間
如,講《我的四季》這篇課文時,可以創設引導語“人的一生如同四季一樣,必然要經歷從稚嫩到成熟的蛻變過程。不同的是,屬于我們人生的四季只有一次,自然界四季卻循環不息、輪回往復。我們該如何去度過屬于自己的人生四季呢?”在講導入語的過程中可以配合相應的圖片背景或適應場景的音樂文字等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中,進而加深對問題的思考,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學習
欲望。
2.根據提問的作用和目的提前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分類
以加強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或為新課程學習做鋪墊為目的可以提認知型的問題,如“文章的作者叫什么?他的作品有哪些?我們之前學過他的哪篇文章?……”以既要求記憶又要求理解變通的可以提理解性問題,如“如何理解《駱駝賦》這篇課文中的范介民‘跪倒在地‘失聲痛哭,并且義無反顧地踏上尋找駱駝的行動?”等類型的問題;以學生通過自己的觀點、認知、思想對各類模式進行比較、分析、對照才能回答的問題可以提評價型問題,如“是什么讓《熱愛生命》中的主人公在非常態下仍然活了下來?”等;還有一類是探討性問題,它是以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理解、感知、共同合作探討,讓學生從書本和書外去思考為目的的問題,如“《安妮日記》中的安妮在特殊環境下為什么會有超越年齡般渴望自由的苦悶心理?”等。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分類可以有效地加強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對新知識的理解應用,對各類知識方法進行綜合、匯總、分析,并能高效地評價它們、運用它們。對學生長久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動力,促進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發展。
二、從初中語文學生的立場去提升課堂提問方法的策略及意義
1.在學生基礎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進行提問
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基礎知識,不同類型的問題應該運用在不同的課堂情境和學生個體身上,教師可以通過觀察、訪談、跟蹤等方式將提問方式有效地落實下去,如認知類的問題相對簡單,
可以對學習基礎不是很扎實、有待加強的學生進行提問,理解性、評價性的問題對學生的知識水平要求較高,可以讓認知、學習基礎扎實、思維活躍的學生去回答。這樣就不會出現學生對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課堂中所設問題的不屑一顧的態度,也不會出現題目太難,學生對問題敬而遠之的消極課堂狀態。
2.在了解學生學習心理的基礎上提問
對于初中生而言,在語文課堂上,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心理。在這個年齡階段,大多數學生對老師的提問都會受到心理因素的干擾。這些心理因素包括畏懼、叛逆、從眾心理。對于涉世不深的學生,他們都有保護自己自尊心的本能,出于對自尊心理解的不成熟,學生對教師的提問抱有謹慎、不輕易判斷的心理。所以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對學生加強班集體榮譽感的培養,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和了解提問的真正目的和用途。對于不能回答或答錯的問題采取正確的態度去鼓勵他們發現和尋找正確答案。叛逆心理的產生,是由教師和學生之間關系不和諧造成的,教師可以通過尊重、信賴、公正的方式對待學生,以積極的提問方式與學生互動,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師生之間和諧的關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思考水平和培養健康的學習心態。對于學生的從眾心理,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創新型探討類問題,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發揮創新思維去解決問題、探討問題,并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等。只有從排除學生回答問題的心理障礙出發,合理地設置問題,讓學生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欲望,通過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進行交流互動,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特定的、有限的課堂學
習上。
總之,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提問質量能更好地促進課堂民主,師生和諧,使課堂知識得到高效的擴充,教師得到更高的肯定,學生得到更長遠的發展,學校能更寬、更廣、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參考文獻:
王曉琴.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