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萬川
摘 要:我國的基礎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基礎學力,而長期以來推行的應試教育雖然培育了學生堅固的基礎性學力,卻忽視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發展性學力,因而為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的優質人才,我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初中生的發展性學力。以“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發展性學力”為題,概述了發展性學力的基本內涵和理論基礎,重點探析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發展性學力的具體策略,保證學生個體持續發展的能力。
關鍵詞:發展性學力;基本內涵;合作交往
談及素質教育,便可想到其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中心,除了提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育目標外,還倡導和推廣以“自主、合作、探究”為要旨的學習方式。一定意義上來講,于初中階段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發展性學力,一是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自我的學習能力,二是可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真可謂一舉兩得。
一、概述發展性學力的基本內涵與理論基礎
眾所周知,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系統中,基礎是經濟可持續,條件是生態可持續,目的則為社會可持續,所以人類追求的是以人為目標的“自然—經濟—社會復合系統”的穩健、持續和健康發展。與此同時,我國制定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所以在這一國家政策和發展方向的引領下,發展性學力這一概念應運而生,吸引了一眾研究者的關注。所謂“發展性學力”,指的就是學生主體為適應迅猛發展的未來社會,其自身必須具備自我發展的態度、能力和知識的復合,這三點的復合構成發展性學力的內涵。
關于發展性學力培養的理論基礎,我認為有三種:一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提出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二是加涅提出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三是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仔細分析這三種理論,便可發現它們存在一些共通之處:①認為學習是學習者積極主動、合作交流的探索過程;②都關注原有的認知結構在學習中的重組與新的認知結構的構建;③強調學習者個性、特長及態度在學習中的作用;④強調評價的多元化。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發展性學力的具體策略
1.著眼語文課堂,創設良好興趣情境
在我看來,學習興趣和學習情緒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最為直接的因素,也是知識探求活動最重要的動力,因此初中語文老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必須明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引發學生思考問題的前提,也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關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著眼于語文課堂,在詳讀語文教材的基礎上想方設法創設興趣情境,增強刺激,激發情趣,讓學生愛學、好學。比如,講授《故鄉》一文時,老師總結閏土這一人物形象特征時若提問“閏土是什么樣的一個人?”未免過于籠統和寬泛,如果老師換成“①‘紫色的圓臉是什么意思?②‘頭戴一頂小氈帽說明了什么?③閏土為什么‘頸套銀項圈呢?”,這就很容易讓學生感覺到閏土膚色健康、生在農村和父疼母愛的人物形象,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2.注重合作學習,培養合作交往能力
合作學習是指為了完成某一項學習任務而進行協同合作的過程,合作過程中的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分工和職責,彼此擔任著一項具體的工作內容,在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過程中一起完成任務,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團隊意識、集體觀念和合作精神的培養,而且能夠彌補教師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對于學生發展性學力的培養大有裨益。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務必要多多組織和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并鼓動班級學生積極參與,最終發展到學生有自我學習、展示自我認識特色的需要。
3.鼓勵自主學習,鍛煉自我形成知識的能力
自主學習對初中生發展性學力的培養十分重要,原因在于自主學習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目標的制訂、學習計劃的規劃和學習方式的選擇,同時還要學生投入一定的情感,獲取真實情感體驗的同時鍛煉自身的發展性學力。就拿葉圣陶先生的《蘇州園林》一文來說,教師可提前制作好本節課的導學案,并布置給學生預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前詳讀文章的基礎上總結有關蘇州園林的特征和建造優異之處,歸納此篇文章的寫作特點,同時提出自己弄不明白的問題,相信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將會養成并訓練好自我形成知識的能力。
4.精心設計作業,培育知識結構化能力
課后作業是對課堂知識更深一步的理解和鞏固,而知識結構化能力的形成也意味著離發展性學力的養成更近了一步,所以初中語文老師必須精心設計課后作業,以此培育學生知識結構化的能力。語文教材中一篇文章的結構體系相對好劃分,所以老師在課堂上只需通篇講解文章和理清思路,無須給學生劃分好文章結構,可以將文章內容的結構化體系構建放在課后作業中,一是給學生提供自我知識整理與歸納的機會,二是鍛煉學生自主劃分文章結構、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為初中生發展性學力的養成打好基礎。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展性學力是極為必要的,畢竟不管從何種角度來看,綜合型人才終究是未來社會所渴求的。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展現自己的所能,注重培養學生個體的發展性學力,完成時代賦予教師的責任和任務。
參考文獻:
[1]胡志金.對學力研究的掃描、反思與重構[J].教育導刊, 2010(04).
[2]李玲玲.培養元認知策略 促進自主學習[J].林區教學,2009(11).
[3]石琦,孫莉.培養大學生發展性學力,提高人才質量[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