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琴
摘 要:從作文在高考中所占的時間和高分值來說,作文對于學生語文科目拿分實在是占了很大的比例。評分老師不僅要從學生的作文中看到他們的寫作基本功,更要能看到考生對問題的見解。成功拿下作文,也就意味著語文科目成功了一半。關于寫作教學,經過多年從教的思考與探討,從教訓和經驗中總結了一些寫好作文的策略與大家分享。
關鍵詞:審題;自由作文;寫作素材
對于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和老師來講,語文是一門令人難以捉摸的科目,而作文更是令學生和老師頭疼的一大難題。一提作文,不僅老師發愁,學生更是犯怵。對于老師來講,布置下去作文作業,收上來的作文有很大一部分都不合格,文不扣題、選材不當、語法語病錯誤等等,老師批改學生作文之后感到無語。而對于學生來講,一聽要寫作文更是避之不及。沒有思路、沒有素材,詞匯量少,總是詞不達意,不能很好地理解出題人的意思,甚至很多學生寫到一半實在是沒有思路,干脆胡編亂造來湊字數。以下是本人任教以來的摸索與思考,從自己的教訓和經驗中總結了一些寫好作文的策略。
一、仔細審題,再擬題定體
標題對于一篇文章來說,就好像人的眼睛。我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么標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評分老師就要通過它來審視考生的心靈。當然,跑沒跑題有時候僅從標題就能看出。所以標題對于整篇文章在評分老師心中的定位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考生來講,上了考場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細審題。在不影響作文時間的前提下要認真推敲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根據命題要求,我們能確定為表達文章所需的體裁。而通過標題我們也能了解到文章的體裁。由于評分老師的判卷時間有限,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評分老師明確我們作文的主旨與寓意便十分重要,標題在這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議論文最重要的就是一個議字,需要學生具有明晰的邏輯思維。我們要寫一篇優秀的議論文,那么標題最好著眼于文章的論題、論點和論據。這樣一來,文章的主旨便一目了然了。整篇文章在評分老師心中的定位也就十分明確了,對于評分老師在有限的時間里準確理解文章的主旨、明白學生要表達什么也就十分有利了。在平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審題和擬題訓練,主要練習學生理解出題人出題用意的能力。
二、教學生自由作文,而不是框架作文
普遍的教學思路中,我們總是按照評分人的喜好和要求,讓
學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框架來作文,寫出來的作文大同小異,沒有新意。這樣不僅對學生有失公平,更曲解了作文在語文中原本存在的意義。所以,教師不妨大膽釋放學生的天性,讓他們自由發揮、抒己所想,盡可能讓學生有更大的自我選擇空間和創作空間。力求讓學生有感而發,寫自己的真實所想、親身經歷,讓他們寫自己想說的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一點小小的感想。允許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張揚個性,要讓他們愛上寫作,從小事入手,在作文中抒發自己對生活、對人情世故的感想。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都反映說很好。不僅避免了以前“沒得寫”“不知從哪下筆”的現象,更提高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在作文中能表達自己對社會現象的真實感想,作文的質量也大大提升。
三、明確閱讀的重要性,有效掌握寫作素材
中國有句俗語:“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說的不無道理。閱讀是寫作之本。一定要讓學生明確閱讀對于寫作的重要性,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學生感覺無從下筆,沒得可寫,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自己的閱讀量不夠,沒有積累過硬的作文功底。要讓學生明確只有提升自己的閱讀量,才能“胸有成文”,寫出高質量的文章。當然,教師的職責便在此時凸顯出來。如果僅是一味地強調增大閱讀量,而不管學生課外讀物的來源,那也是事倍功半。教師應指引學生讀一些于寫作有益的閱讀材料來擴充學生的素材庫,這樣寫起作文來便下筆如流水,隨心所欲。教師要指導學生做好筆記,課下多鞏固復習,這樣在考場上可信手拈來,節省考試時間。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曾說道:“學以為耕,文以為獲。”古人已經告訴我們講解閱讀的重要性了,只有先學習,先閱讀,在書本的海洋里勤勞耕作,才能收獲優秀文章的果實。但是學生呆板的學習是遠遠不夠而且效率低下的,同一個寫作素材,可以用到幾篇題材不同的文章中去,這樣既減少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更激發了學生的靈活思維。這就需要學生對已掌握的素材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學會融會貫通、活學活用。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學生對于國內外大事的獲取渠道也逐漸增多。教師可引導學生多關注了解國內外的時事政治,不僅僅將學生的知識獲取面局限于課本和書籍。將時事政治運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可為文章增色不少,也可使評分老師眼前一亮。
總而言之,對于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教師要汲取經驗教訓,創新教學思路,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段小平.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研究[J].中學語文,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