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琛
摘 要:按照國家美術新課標規定,高中美術課程應該更加清晰地描繪現有高考體制下的狀況。根據所處學校實際,自創班本課程,對當前美術課有幾點與眾不同的思考,也便多了幾分欣慰。這些思考的確有讓人醍醐灌頂之感。
關鍵詞:重視課改;重視實踐;重視課堂
高中美術課程從教本到校本,從校本到班本,的確是一條新路,也是一條值得探尋的路。眼下,國家高考體制按照接地氣、樹正氣的創新要求,讓更多的青年學子有了新的追夢之旅和實踐之路。這雖然是現象,但也是中國教育走向新起點的開端。旨在探尋新課標下的高中美術教學,我根據自己的一點思考,對美術教學做了一些實實在在的改革,也算是盡心盡力。
班本教材,就是現代教育的新課程,也是繼校本課程之后,新出現的不可替代的班級文化建構方式,還是課改在班級中運用的具體表現。本著“開發、利用、拓展、想象”的課程理念,我在自己的課程基礎上,創新出屬于自己的課程資源,在實踐中,得到了較為合理的運用和效應。
一、重視課改,理論先行
課改是趨勢,課程是形式。為了更好地推動高中美術課的實際使用效率,變更傳統的簡陋思維,甚至是錯誤判斷。
以前都感覺高中生不需要學習美術,或者只有美術愛好者才有美術學習的必要性。事實上,在全球化、社會化、一體化進程中,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美術才是信譽最深的世界共同語言。一個人,越過國界,沒有相通的語言,不能更好地交流,卻可以最好地利用簡筆畫、粗線條勾勒出“思想”,傳達“語言”信息,讓不同種族的人也可以得到信息,而且可以“明白”意思。比如,一個華人不會日語,可是,到了日本,需要如廁,急匆匆,沒有找到廁所——實際是不懂日語,見了“廁所”也枉然。于是,利用美術功能,簡筆畫一下如廁標志。也許信息得到了傳遞,自己如愿上了廁所。
開發班本教材是美術老師的一個新課題,我喜歡做這樣有點意趣的事情,甚至是有點興趣。我主要考慮的是學生進入高中后,都像撿豆子一樣,急切地奔赴豆苗多的地方——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要”課程資源地,而把美術課程主觀地放棄。
我是個課改迷,有著追夢人生。一旦班本教材形成,就意味著自己的教學理念有了新的起步。常常感覺別人在做“優秀”老師,自己卻很卑微地坐著“等機會”。時間上,匆匆過了;空間上,瞬息萬變,自己卻還是“巋然不動”。
二、重視實踐,指導在前
交代美術課程知識要點,端出教師的繪畫或者繪制作品給學生欣賞、仿作——當然,開始完全不用擔心學生仿作會傷害學生的前途,因為模仿是人類智慧的本源之一。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鍛煉機會來了,一下子使初中階段想釋放不敢或者沒有釋放的心理,得到了些許滿足。
美術老師的本領也是在與青春活力的高中生交往中產生出來的。我們要有一種理念,還要有實踐機會、實踐能力、實踐過程,讓學生得到重視學習的機會與創新實踐的能力。
老師注意的實效性指導就是告訴學生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和為什么要做等軟性指標,直接讓學生得到硬性任務,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樂趣。起碼早期鍛煉學生的機會就顯然易見。有的學生一開始可能會亂涂亂畫,但是,那也不要怕,只要參與,涂鴉也美麗。
三、重視課堂,拓展資源
一節優秀的美術課,很容易實現;要實現節節課的優秀,就很難。然而,這就是班本美術課程資源開發的意義所在。
不要有過多的憂慮思維,不要為自己的過多失策而膽怯,也不要在時間上過失、空間中丟失而苦惱,而要像對待自己的生命意義一樣,開展班本課程,對待每一個學生都要公平、公正、信任與真誠。尤其是那些美術細胞不多、感悟力相對處于弱勢的學生,我們就更要多一次微笑、多一層護衛、多一種關懷。一言一語、一顰一笑,都要從對學生負責的高度出發,因為開發班本美術課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和嘗試,不要去一味強調高考意義。只要學生愛上美術,懂得歡喜,就足矣!
前面講到過,把寫生當成大事,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實踐能力,這樣的與時俱進,就是美術課接地氣的表現。
課堂上,要有常規的“動作”,也應該有學生的“自選”動作。不會因為學生的個性而戧殺學生的追夢之旅,我們只有在美術課信
念的感召下,才有可能培養學生向上、向善、向美的信仰,開發美術課程班本有益性才能得到顯性表達。然而,美術課程資源隱性的展示,還是在學生心理版圖上。只有老師躬下身去,學會與學生一起追夢、一起探索、一起快樂,美術課的真諦和意義才有可能出現新的活躍期,也才有可能積累到開發班本資源的必要意義和珍貴
價值。
結合語、數、外課程,讓學生尋找其中的美術資源。因為語數外的視角不一樣,影響力很大。開發美術班本課程,也有實際限制和未來趨向。如:數學的方程圖表、語文的知識繪圖、外語的對話形象等等,都可以成為學生的嘗試性資源。
總之,高中美術課班本資源開發意義深遠,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這對于青春期的學生來說,的確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參考文獻:
黃長貴.一線優秀成長教師72記[M].開明出版社,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