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閱讀與作文是語文教學的兩大重點內容,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更是提高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學生將閱讀教學中所學到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運用到作文中去,真正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最終達到雙促雙贏的目的。思維導圖的出現與運用更有效地促進了讀與寫的結合。
關鍵詞:思維導圖;閱讀;作文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達放射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思維導圖的放射性結構反映了大腦的自然結構,它以筆記形式出現的思想快速擴展,從而得到一張所有的、相關的、有內在聯系的清晰準確的圖形。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它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我們的思維可視化,最大限度地開發我們的大腦潛能。
一、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通常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為了讓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所采取的傳統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通讀課文之后將課文劃分成幾大段落,然后概括段落大意,進而總結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這樣雖然有效但收獲甚微。我在教學中將思維導圖與學生的表象系統相結合,讓學生在閱讀文章或詞句時,先在腦海中形成表象,找出其中的邏輯關系,并形成認同感,然后再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歸納。
1.思維導圖有助于理清思路,凸顯重點
語文閱讀教學中如果能夠很好地借助思維導圖進行分析,會將困難的閱讀材料細致分解,將復雜的內容進行系統凸顯,將最重點的內容組織整理,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所讀材料,把握內涵。
如,我們在指導學生學習朱自清散文《春》的時候,因為文章獨有的散文結構特點,學生不容易把握文章條理,尤其是對結尾處的三個比喻句不容易理解。而如果我們運用思維導圖分析,按照大腦的思維結構進行放射性的“網狀思維”分析,學生就能對文章的內容、思想感情有更清晰的把握。這篇文章的中心是春,朱自清從三個方面來寫春,先寫“盼春”,接著寫“繪春”,最后寫“贊春”,每個方面又可以分為幾個小點來寫。這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描繪的思維導圖,內容、情感一目了然。
學生會很清晰地掌握這篇文章的寫作脈絡,以及作者對春所抒發的感情,更深層次地把握文章主題。
2.思維導圖有助于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思維導圖在語文閱讀中的重要作用,還表現在另一方面,如果通過教師引導,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可以使學生自行思考,獨立解決問題,逐漸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高效閱讀。例如《藤野先生》一課,如果運用思維導圖分析,學生就會對文章的內容(“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幾件事、思想感情變化、“我”棄醫從文的原因等等)有更清晰的把握。
圖2是教師提示學生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來理清文章內容與情感,學生獨立來完成的,從中不難看出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明顯提升。
如此網絡體系在學生大腦中得以構建,學生將逐步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思考、答題習慣,提高自學的學習效果,從這一點來說,思維導圖不失為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工具。
3.思維導圖有助于改善記憶功能
在閱讀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克服學生記憶方面的問題,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可以激發學生思考與課文主題有關的內容,從而拓寬文本的深度和廣度。這一切的積極功效都來自于思維導圖所擁有的激發放射新思維、提高注意力、延長記憶力的獨特功效。
二、思維導圖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閱讀是吸收知識的過程,而寫作則是借助個人情感和語言將已有知識表達出來的過程,從以讀促寫這一角度來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閱讀吸收大量的語言材料,再經過大腦的篩選和選擇,就會形成新的語言圖式,從而完成寫作任務。
在語文教學中,寫作一直是令學生、老師和家長最為頭疼的一項內容,大家都在抱怨學生寫不出東西。尤其是現在,學生越發缺少廣泛的社會生活實踐,每日只是在學校與家之間往返,更多的時間用在了虛擬世界,形成了思維單一等現象,而思維導圖的運用恰恰彌補了這一空白。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就讀寫教學曾說:“學生讀得好,才能寫得好。”“閱讀得其方,寫作之能力亦即隨而增長。”他指出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習慣不好,就一定會影響到表達,教師因此要好好教閱讀課。
1.以情促寫
《我的老師》一文中,作者魏巍回憶了兒童時代自己與老師發生的幾件小事,文章詳略安排得當,抒發了作者對老師的熱愛和感激之情,同時也揭示了蔡老師美好的心靈。文章所記述的七件事,自始至終都貫穿著一個字“愛”——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在本課的閱讀教學中我借助思維導圖理清本文的結構。(參見圖3)
我帶著學生用思維導圖理清文章的結構,在分析本文寫法以及本文的細節描寫之后,我問道:“魏巍回憶起小時候的老師情真意切,你們呢?從小到大教你們的老師有很多,尤其是現在的老師們帶了你們兩年了,我們朝夕相處,總有哪位老師,哪件事讓你感動吧,你也試著寫一寫好嗎?”學生依據黑板上的思維導圖,想起了自己與老師相處的點點滴滴,一下子文思泉涌,連平時提筆發憷的學生都很快寫了起來,其中不乏感人之作……
記憶中每一天的默寫您都不放過每一個學生,您規定的上午的默寫必須在上午改完。因此無數個中午您一直等著最后一節課的老師離開,你才進班,一直到最后一個學生的默寫條讓您滿意,您才拖著疲倦的身軀,去吃午飯……
冬季的傍晚,夜幕早早降臨,天空已經稀疏地掛著星辰,而您才帶著您的孩子離開校園,夜幕下那一大一小的身影,讓我們看了心酸,心里暗暗地想,明天的背誦一定要第一時間過……
記得去年夏天,您的手不知為什么縫了針,您一邊舉著左手,一邊用右手批改作文,那本子上的紅圈、那飽含真情的字字批語,讓我們心痛……
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引領下,從《我的老師》一課中引發的共鳴,讓他們與朝夕相處的老師的感激之情一下子被激發出來。
2.謀篇布局促寫
作文現已成為考試的重頭戲,以閱讀促寫作不僅僅體現在把握課文內容與情感,引發同一命題或同一思想情感為主線的寫作,更應關注到陌生命題的理解與把握。在某種程度上,思維導圖的運用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以八年級“尋找一盞燈”為例:先指導學生把握此命題的關鍵詞,“尋找”和“燈”,引導學生在寫作中不能只關注尋找,也不能偏重燈。要注意燈的比喻隱含意義,從發光發熱的特性發散開去,著眼于希望、光明、指引、溫暖、關愛、呵護,而尋找則是主動地追尋,意味著原先失去的,或者是原先沒有的,現在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這是一種自我的完善、自我的提升。這樣的尋找可以是個人的探索、尋求一種方向、尋找一種關愛、希望得到指引等。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利用思維導圖畫出了思路。
此外,筆者還強調,本文以“尋找”一詞貫穿始終,使文章結構更加清晰了,這樣以一字或是一詞甚至一句話作為輻射點寫文章,不僅可以多角度地進行思考,還有利于多層次地、深入地展開描寫及抒情,使文章內容更加豐滿。
然而,“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開展及實施過程中還要注意一些問題。在閱讀教學中,一是著力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去研究、探索,抓住規律性的東西,按規律進行教學和訓練。二是幫助學生確立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要受人云亦云的束縛,尊重客觀實際,敢于突破大眾心理,大膽進行獨立思考和創造。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即尊重學生對文本及其作者的獨特的理解及情感體驗;在作文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創造性,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讓學生寫出自己的個性。
根據實驗后的調查與面談,95%的學生在使用思維導圖后都認為,通過制作思維導圖,對梳理自己的思路有很大幫助,思維導圖“能整理雜亂的內容、理清思路”“把內容處理得更有條理,更容易理解”……在語文閱讀與寫作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讓我們看到學生不一樣的精彩。
參考文獻:
[1][英]東尼·博贊,巴利·博贊.思維導圖·商務篇Ⅱ[M].中信出版社,2009-04.
[2]齊偉,盧銀中,黃斌.思維導圖:初中語文[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06.
[3]羅文君.思維有導圖:“思維導圖”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J].語文教學研究,2011(04).
作者簡介:高雁,職稱:中學一級,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