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峰
近年來,美術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和家長們的關注和重視,教育部也為加強美術素質教育而推出多項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這是因為美術素質教育順應了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求。它以提高受教育者全方面素質為目標,重視人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能力培養,積極發揮學生個性方面的發展。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美術教育在幫助其認識世界、提高審美能力、培養發展學生的健康心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積極地促進了學生個性的完美發展。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美術教育的獨特功能性,其所占有的比重也越來越大。
一、美術教育使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充分發揮
創造力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源泉,是社會文明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基石,是人類區別于普通生物的重要標志之一,是人類大腦智慧的結晶。人類在實踐活動中,常常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造和改善周圍的環境。這些活動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外界事物的基本屬性與自己的目的性相符合,因此,創造力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項基本能力。
國內外的許多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右腦的工作能力要比左腦強,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右半腦是我們進行形象塑造和造型匹配的總管,而左半腦是負責邏輯思維的。學習美術是對我們右腦的極大的開發和利用。
中國中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世界排名中往往都名列前茅,而在動手能力方面卻遠遠落后于其他國家的學生,甚至還不如一些排名靠后的發展中國家。在實際教學中,中國學生的創造能力不強,思維呆板,往往是高分低能的代名詞,形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學生家長只關心學生的成績而不注重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許多大學生甚至不會做飯和洗衣服,這種狀況削弱了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思維方式的固化和創新水平的退化。
美國學者阿諾德·托因比曾說過這樣一段話:“為潛在的創造力提供良好機會,這對任何一個社會來說都是生死攸關的事情,這一點極為重要……如果社會沒有讓杰出的創造能力發揮出效能,那就是對它的成員的失職,并將會給它本身帶來只能責怪自己的那種懲罰。”
而一個成熟的現代社會往往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作為國民教育的一項基本要求。在現代的教學體系中,美術教育是最能發揮學生創造力的一項。一些美術家,如大衛羅德斯等人,甚至將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作為最重要的目標。在我國的新中小學美術教育大綱中,也加重了學生的美術創造性和創造力教學比例。
二、美術教育促進了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發展
中小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也是在這一時期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初步形成。在學生的美術學習過程中,以個人或團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項活動,嘗試各種作品的制作過程,學會美術欣賞和美術描述的方法,體驗美術創作的樂趣,提高美術創作的持久興趣,用美術的基本表達要素表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激發創造的欲望,發展個人美術創作的實際動手能力。
我們的學生一直對古板的教學活動和沉悶的創作環境感到枯燥和厭煩,而“應試教育”進一步傷害了教師與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美術教育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能緩解學生對校園生活枯燥乏味的感覺和情緒。讓學生感到嚴肅活潑,緊張和諧,這才是我們現代美術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
三、美術教育和各學科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美術教育不是孤立的一門學科。許多學科都滲透了美術教育。在現代教育新教材中,有許多內容要運用圖像、符號來科學地闡明和剖析問題。這些圖像和符號就是美術的基礎,學生運用美術的基本知識和美術欣賞能力,可以較為輕松地解決問題,還可以通過運用美術創作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習的興趣。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作品的具體形象講解使學生在欣賞實踐中去認識、去分析,去深刻理解怎樣欣賞一幅美術作品,觀察作品的內容和形式。最主要的是要領會作品的主要創作思想和藝術美感,使學生陶冶情操。以世界名著為題材的畫,不僅能供學生欣賞,同時也能了解故事梗概,若再認真讀一遍原著則更能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如看過《西游記》的動畫片或者電影后,則對《西游記》文章中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會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和深刻理解,在腦海里會形成《西游記》的總體架構,理清文章中各角色之間的關系。此外,美術教育在學習歷史、地理、立體幾何等其他學科時也發揮了較大的支撐作用。如書畫在考古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書法藝術讓你領略世界文化源遠流長的震撼;美術作品則可帶我們返回歷史長廊,感悟歷史精髓……總之,美術素質教育使枯燥、乏味的學習生活變成了生動活潑的發現之旅。這些既形象又具體的立體教學可以加深記憶,加強教與學的互動。
學生學習美術有廣闊的前景。社會在發展,美術素質教育也在不斷進步,因此,我們要積極發揮學生的天性,盡情激發他們創造的靈感,讓他們用靈巧的雙手,打開美術之窗,步入藝術的殿堂,撰寫自己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