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利
一、問題的提出
2012年11月,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三個倡導”,即“國家層面: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個人層面: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個字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概括。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以‘三個倡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做出的重要論斷。”自此,在各種公共場合中我們都能看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和標語。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是價值觀?應該怎樣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探究的過程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夢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價值觀?人教版《哲學與生活》第十二課中是這么描述的,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簡單地說,就是好與壞的評價標準。無論遇到任何人和事,人們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用價值觀來衡量,價值觀就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但價值觀有正誤之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人們正向的引導,傳遞的是正能量。現在國家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這與我們共同追求的中國夢緊密相關。中國夢,就是要使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更有尊嚴,國家要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要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與“中國夢是好日子,價值觀是好活法,活法好是為了活到好日子上去”是結合在一起的,我認為在教學中應該給學生講清這一點,尤其是在高考中有相關的考查題目。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傳統文化
講價值觀要立足傳統。今天的事情和古代有一脈相承的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必須立足于中華傳統文化。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三單元第六課中描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講授了要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它們內在的邏輯關系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厚源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離不開中華傳統文化這塊沃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和土壤。例如,人教版《經濟生活》中提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目的是要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富強,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千百年來不懈追求、為之奮斗的經濟價值目標。民主,是人類創造的文明成果,是人類追求的共同政治理想和國家價值目標。文明,是國家物質生產、社會發展規模與水平和國家公民道德品質的集中反映。和諧,則是中華文化的根。幾千年來,中國祈盼和順、崇尚和美、追求和諧,是深受“和諧”文化滋養的禮儀之邦。從“社會更加和諧”,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再到今天的“五位一體”建設,和諧發展的內涵不斷升華,無處不在,貫穿于治國理政、社會建設、個人修為的方方面面。
(三)用講故事的方式,在教學中體現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中國好聲音
講好故事,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形式和有效載體。“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多么精彩的比喻啊,是要告訴學生,核心價值觀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要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努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例如,人教版《政治生活》第一課,講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在講這一內容的時候,引發了爭論,有的學生說:“您天天講‘平等,為什么現實中還有那么多的特權和不平等現象啊?”等教室安靜下來后,我從平等的幾個故事說起。因為一位意外來客,某包子鋪火了,意外來客是國家領導人,他親自拿錢在點餐臺和其他顧客一樣點餐、取餐,和大家親切地交談、合影,把自己當成一個老百姓,到飯館里去隨便吃一頓便飯,這不僅體現了領導人親民的作風,更是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里的“平等”二字。在經濟領域,我給學生講述了我國頁巖氣招標的故事,有多家公司競標,最終兩家分別來自山西和北京的民營企業榜上有名。由于這次招標嚴格按誰的開采方案集約優化、誰的資金實力充足雄厚,誰就最后勝出。通過這些故事告訴學生,平等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在文明社會,平等是人們的一個共同愿望,是現代社會的基石,正是基于這個原因,平等成為我們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價值取向。
三、總結與反思
在深入學習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理論書籍后,感覺到自己在教學中思路更清晰了,能靈活地應用生活中的事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書本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生命活力所在,也是思想政治課的職責所在。其實際,一是社會實際,一是學生的思想實際。聯系實際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把主觀認識和客觀實際盡可能一致起來,從而提高其思想水平和認知能力。
教學中,每節課我都會給學生講述一個小故事,創設一種情境,最終使學生自己感悟出其中蘊含的大道理,傳遞給學生正能量。正所謂小故事大道理,小切口大主題。把枯燥的知識變成娓娓道來的述說,這樣更容易使學生接受。俗話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人格魅力既是教師素質形象的展現,更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完善的人格,濃厚的愛國情結,崇高的職業理想,強烈的事業心和優秀的心理品質特別重要,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語舉止為學生樹立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其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不難,它就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每一節課的講述開始,講好故事,把最美的聲音傳遞出去,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參考文獻:
[1]張雪梅.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探究式教學的實施[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2).
[2]彭翠蘭.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的綜合素質[J].中國校外教育,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