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繼林
政治高考共有兩種題型,一種是選擇題,一種主觀題,主觀題又分為圖示題和材料題兩種。通過分析近幾年高考試題并結合幾年高三教學的實踐,對于哲學主觀題從題型、設問及針對的答題技巧談一些我個人膚淺的認識。
一、運用所學哲學知識分析上述材料
這類題型的特點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識范圍,需要考生自己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和思考作出判斷。這類試題往往難度大,能力要求高,學生感覺無從下手。
答題技巧:學生在作答時要盡量從材料中歸納出符合題意的哲學道理,原則是逐句排查,不放過任何與哲學原理相關的關鍵字詞,原理要寧多不少。
例題:(2015·北京卷)
38.(36分)某一生物學教授將研究課題開發成一款用氨基酸組裝成蛋白的游戲,向全球的游戲玩家開放,一個困擾了研究者15年之久的蛋白結構,僅僅10天后就被破解;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和業余愛好者在百科全書網站參與貢獻內容、修訂詞條,共同創造和分享海量的知識;百萬名網友參與“讓愛回家”行動,籌得230個紅包和50多張回鄉機票,幫助近300個家庭羊年春節團圓。
(1)在互聯網時代,“我們通過連接把自己變成了一種新的更強大的物種”。你是否贊同這一觀點?并用所學的哲學原理說明理由。(10分)
解題思路:這個題設范圍雖然很廣,涉及整個哲學這本書,但是通過分析材料的內容,還是能夠限定范圍的。比如,整體和部分、量變和質變、系統優化、意識的能動作用、實踐以及聯系、發展等。
二、材料是如何體現哲學的某一原理的
這類題的設問有明確的范圍,答案要運用給定的原理來分析和闡述材料所涉及的某一問題。答這類題的關鍵是要非常清楚哲學的知識體系,對每一個模塊的知識范圍都要熟悉,否則就會答非所問。
解題技巧:學生審題時要注意不同文字表述的差異。比如,聯系觀點與普遍聯系觀,矛盾觀與矛盾的觀點。文字表述上的差異將直接導致答題范圍的不同。學生還要按照“原理+方法論+材料”的格式來作答。但要得高分還要注意,要把原理和材料分析相結合,理論盡量使用教材中的規范語言,避免口語化。
例題:(2015·山東卷)
42.(19分)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權威在于法之必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 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有了法律的規范和引導,但實踐發展永無止境。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只有“紙面上的法”真正落實為“行動中的法”,才能切實推進法治國家建設進程。
(2)運用“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分析材料二所體現的道理。(9分)
解題思路:本題是從單元名稱出發來限定原理,實際上是考查學生對物質、意識和它們的關系,客觀規律,實踐和認識這些知識的掌握。通過對材料的分析來篩選所需原理,實質上就是實踐、認識、意識的能動作用。
三、運用某一辯證關系原理來分析材料
這類題的指向性很明確,答題時關鍵在于對知識的記憶是否準確。
答題技巧:為了避免答題不完整而失分,答這類題時,最好根據考查的辯證關系本身包含的幾個層次,分別作幾個點來答。每個點分別按照“原理、方法論、材料”分析的思路作答。
例題:(2015·山東卷)
43.(15分)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內化為心,外化為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 公務員為群眾辦好每一件事,商家為消費者提供貨真價實的商品,你看見需要幫助的人就熱心搭把手。我們應該積極行動起來,每個人肩負起一份道德責任,就會將社會的道德責任水準托起一分。涓涓細流匯成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會早日實現。
(2)根據材料二,運用量變和質變的關系原理,詮釋個人積極踐行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意義。(6分)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量變和質變關系原理的理解和運用。首先要對這一原理的內容進行分解,即“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與“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兩個方面,方法論“重視量的積累”,“在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積極促成質變”。然后把這些原理、方法論與材料中的信息結合分析即可。
四、運用某一哲學原理的方法論來分析材料
這類題的設問,范圍較廣泛,難度高,主要考查的是哲學四個模塊的方法論。它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生不僅要系統地把握知識點本身,還要把握相關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并且能從材料中找出與之相關的有效信息,按照一定的條理把它系統地表述出來。
答題技巧:想要答好這類題,可以說功夫在平時。常用于出這種題的知識點就那么幾個,在平時做題時注意留心這些知識點都如何考查,梳理出一個基本的答題模式。老師也可以幫助學生梳理出幾個要點要求學生掌握,答題時再根據題中材料依次進行判斷和選擇,按照理論加材料分析的格式分析要點,逐一作答。
文科綜合卷的考查,近幾年來越來越重視對考生綜合能力的考查,與時事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只要把基礎知識記憶牢固,運用正確的作題方法,多加練習,勤于練習,政治主觀題就不會再是學生的“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