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龍
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開展和深入,初中語文傳統的教學模式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提升便成為老師共同關注的重要話題。從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出發,提出有效的途徑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為以后初中語文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啟發和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創新能力;有效途徑;課堂教學
在知識快速傳播和運用的時代,創新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教育界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以至于在教學中不斷注入創新因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然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并沒有過多地開展培養創新能力的活動,只是將其形式化,這不僅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反而使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大打折扣。因此,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下面就從自身的教學實踐出發,提出了幾條有效的途徑。
一、提高自身的創新素養,更新教學觀念
老師自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教學任務的完成狀況,因此,老師應當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提升自己的創新素養。具體來說,老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并且從這些資源中捕獲與創新相關的內容,將其運用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另外,老師也可以與其他同行老師進行交流和探討,彼此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斷學習新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從而使整個初中語文教學課堂變得更具有創造力和活力。
二、避免標準答案,培養自由發散思維
實際上初中語文更多的是需要學生親身去體驗和感悟,如果老師只是一味地墨守成規,只認定教材中的標準答案,那么會嚴重制約學生的思維發散,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老師務必要避免標準答案,盡可能地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想象空間,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散,從而激發更多的創新因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舉個例子,在教魯迅的《風箏》這篇文章時,老師可以提問學生“文章中作者說道‘我還能希求什么呢?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內心一種怎樣的想法。”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著,有的學生說“表達了作者更加悲痛的心情”,有的說“作者無法與舊制度抗爭的無奈”等等,這時老師不要過分地追求標準答案,而是讓學生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要進行適當的引導,確保學生能夠在正確的思想方向上不斷激發自己的創新細胞。
三、構建創新環境,營造創新氛圍
很多學生認為語文課堂教學是十分沉悶無趣的,這在無形中會加深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厭惡感甚至產生抵制的情緒,為了改善這種教學現狀,語文老師務必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在富有創新的環境中激發自己,從而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舉個例子,語文老師在教安徒生《皇帝的新裝》這篇文章時,老師在講完基本的知識內容后,可以讓學生對這個故事進行續寫,學生可以自由地編寫故事的結尾。學生聽到這種教學任務,其注意力便會集中起來,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得到極大地提升,不僅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而且也使教學效率大大提升。
四、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全面提升創新能力
(一)多功能交互電子白板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內容和知識都是描繪相關的景色或者意境,老師適當借助電子白板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創新環境,使得學生能夠在相應的環境中激發自己的想象力,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舉個例子,語文老師在教《黃河頌》這首詩歌時,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為學生播放歌頌祖國的歌曲,或者是《黃河頌》的錄音,讓學生能夠在這種意境下充分感受詩人對祖國的熱愛,想象著自己站在磅礴的黃河邊,那種氣勢和雄偉。
(二)搶答系統
這種互動式的教學產品能夠實現課堂問答、隨堂測試等功能,并且將學生搶答或者做題的情況反饋到系統中,學生可以使用手中的遙控器來了解自己的答題情況。這種系統的廣泛使用能夠為老師解決一定的教學難題,使得教學效率大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對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途徑多種多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途徑都是適合自己的教學情況的,這就需要語文老師從實際的教學實踐出發,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充分地發散自己的思維和想象能力,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切不可過分放任學生,只有做到“松弛有度”,才能真正地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提高初中生的創新意識,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龍錦付.淺談農村初中語文創新教育[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04):144-146.
[2]李國權.淺談初中語文教學對創新能力的培養[J].硅谷,2009(0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