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虎寧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體,這是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基礎,也是語文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的關鍵。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進而,在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的同時,也為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堂進行論述,以為學生良好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在導入環節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導入是一節課的開端,良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而在導入環節有意識地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導入環節的質量,而且對高效語文課堂的實現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語文導入環節,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確保導入環節的質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學《鴻門宴》時,為了有效地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也為了提高導入環節的質量,在上節課結束之前,我給學生布置了“自主翻譯”的預習任務,所以,在本節課的導入時,我組織一兩名學生自主將自己和其他材料的譯文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述給學生,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而且,學生的“自主譯文”,對學生了解文本的大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也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二、在閱讀教學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多角度解讀,并用心去感受筆者在文本中寄予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久而久之,喜歡上閱讀。
例如,在閱讀《林黛玉進賈府》時,我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并分析文本中對人物形象的描寫,然后,在小組內討論自己對各人物形象的認識,比如:分析林黛玉、王熙鳳、賈寶玉等主要人物形象,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且,對學生個性的培養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仔細分析和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以確保學生能夠真正從文本中感受文本大意,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使學生嘗到作為課堂主體,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帶來的樂趣,進而,為學生在高效課堂的健康發展作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謝明霞.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J].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