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溫英
在當前新課程背景下,全力實施素質教育,課時大幅度減少,但是教學內容并沒有減少。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我認為以問題為載體,編寫問題學案是構建和諧高效課堂的一種有效手段。
問題是課堂教學之魂。一切學習必須從提出問題開始,在處理分析問題中發展,以解決問題而告終。問題提得好,猶如一顆石子投向平靜的水面,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之成為一把打開學生思維之門的鑰匙。那么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巧妙設問,提高課堂效率呢?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思維從疑問開始,由問題而進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新的問題。設計適當的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牽引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例如,在講《平拋運動》時,設置這樣的情境“2008年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災害,道路毀壞,救災物資只能空投至災區。如果你是救災飛行員,你會選擇在何時投放物資,目的地正上方還是提前投放,為什么?”
讓物理融入生活實際,學生有代入感就更愿意去思考、探索。再如,介紹《圓周運動》時,播放“汽車急轉彎”、電影《頭文字D》漂移片段,提出問題“為什么汽車轉彎時容易側滑、甩尾甚至翻車?怎樣預防這種情況發生?”
好的問題情境能在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其求知欲,讓學生有想學下去的熱情,是打造和諧高效課堂的第一步。
二、構建問題橋梁,突破重難點
傳統教學模式對重難點的處理多是依靠教師的講解,學生只是出于被動接受的位置,雖然課容量很大,但學生真正掌握的東西很少,不符合“高效”原則。新課程改革下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經歷知識獲得的思維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依靠自己的能力獲得知識。這樣的學習模式學生參與度高,對知識理解得更深刻。
當前物理教學任務繁重,課時量明顯不足,構建和諧高效課堂更不能以犧牲課容量為代價。編寫問題學案,以問題領路,設置梯度,既可以降低學生的思維難度,又可以把一部分的思考時間下放到課外,節約課堂時間。以《平拋運動》為例,設置以下問題學案:
問題1:從飛機上投放的物資怎樣運動?有什么特點?
問題2:能否找出生活中相類似的運動?
問題3:我們把上述這類運動叫做平拋運動,請你總結出平拋運動的三個特點。
問題4:為什么平拋運動會有這樣彎曲的運動軌跡?
問題5:通過剛才的分析,你是否認為平拋物體同時參與了兩個方向的運動,分別是哪兩個方向的運動?
問題6:按照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理論,能否將平拋運動沿這兩個方向分解?這兩個方向的分運動分別是什么運動?
請根據兩個分運動的性質,寫出t時刻平拋物體的分速度及分位移與時間的關系;矢量合成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試求出t時刻平拋物體的合速度及合位移。
合理設置問題能夠有效降低思維的跨度,讓學生在回答一個個問題的同時一步步攻克難點,是打造和諧高效課堂的第二步。
三、重視問題反饋,優化課堂結構
在教學中經常會有與課前預設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況發生,教學不再按照預設的路線前進。學生困惑的焦點、認知的偏差、意見的分歧、觀點的創意,都有可能給教學帶來不曾預約的精彩,但也可能會打亂教學的節奏,所以教師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思維動態。
課堂提問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獲得反饋信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學生通過回答問題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出思維過程,從而使教師能及時掌握學生的思維盲點,也能幫助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找出教育活動偏離目標的程度。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宰,而是課堂討論的平等參與者,教師要根據收集到的信息,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和學生可能遇到的疑難問題,適時地提出一些針對性的點撥,創設思維的情境和和諧的課堂氛圍,調整和優化課堂結構,是打造和諧高效課堂的第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