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生璀
地理技能是學生在已有的地理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反復練習探索而形成的操作某種地理活動的方式與能力表現。掌握地理技能和學習地理知識是相輔相成的,地理技能的掌握需要有一定的地理知識為基礎,而地理技能的掌握又會大大地促進地理知識的掌握學習,還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效進行。
一、在教學中培養學生運用地理地圖、地理圖表的技能
地理地圖是地理課的第二語言,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閱讀和運用地圖的技能,想方設法把教材知識全部落實在地理地圖上,做到圖文結合,從而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用圖技能。首先,要培養學生閱讀和分析地圖和地理圖表的技能。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讓全體學生邊看教材邊看圖,依圖回答問題,做到邊看圖邊回答問題,這樣,不但枯燥的地理知識具體化、趣味化,還培養學生運用地圖掌握地理知識的技能,可以加深對地理事物的印象。讀圖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建立空間思維的重要一環。在學習地理地圖基礎知識之后,要將讀圖訓練貫穿在地理教學的始終,長期堅持,逐步提高。這樣教學,不僅能使各種地理事物在學生頭腦中打下深刻影響,還活躍了課堂學習的氣氛,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還為今后學習各種地理知識奠定了基礎。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地理教學中,讓學生認真閱讀地理教材,理解相應的地理知識,對教材中的重點知識、難點知識、疑點知識,用上一些比較簡明的符號畫出來加深記憶。同樣,在解答地理題目時要認真閱讀題目,把題干中的主要話句勾畫出來,從而理解本題出題的意圖,考查的主要知識點,然后再進行解答。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這樣既有利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和習慣。這樣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不會因為“文不對題”而痛失分數。
三、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學生對地理基本知識已有了基本的掌握,但是在做地理題時卻往往得不到高分,做題時總是考慮不全面。這就需要重新回歸地理教材,地理教材是地理基礎知識的載體,學習時以教材的知識為基礎,注重各部分知識在各自發展中的聯系,分析地理教材知識點分布。一節地理課內容是一個大的案例,教材首先提出概念,然后再給出案例,繼而對其地理案例進行分析——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主要分析其出現的問題、形成的原因、帶來的影響、解決的措施;在區域地理先分析地理區域所處的位置,繼而分析所處位置影響下的自然地理環境,在自然環境影響下的社會經濟條件。在分析答題時,即可套用前面的分析方法,這樣大的框架下就不會出現漏答的情況了。
四、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在地理學習復習過程中,要根據地理教材的特點,要有重點地對地理課本知識進行深入淺出地歸納,這種歸納不是概念的重復和羅列,也不同于一個章節的復習,而是一種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一種知識總結概括。“概括”需要一定的地理思維能力,它是通過眾多地理現象和地理事物的觀察,以及對許多地理知識的提煉而得出的條理化、規律化的東西,經過概括的地理知識易記、易懂、運用自如。在地理高考中,對學生地理知識概括能力要求較高,因而在平時要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學生在地理題目分析時,可能已經了解了本題的出題意圖、考查的重點,但就是缺乏知識概括能力、表達能力,最后頭腦中分析的問題卻無法用地理術語正確表述,導致失分過多,成績不理想。還由于對地理知識點的概括能力不足導致學生在學習、復習過程中出現事倍功半的現象。
五、在教學中培養學生野外觀察和社會調查能力
地理野外觀察和社會調查是地理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地理教學應結合當地的鄉土地理特點,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當地的地理野外觀察和當地的社會情況調查,同時調查當地河流降水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初步了解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和出現的環境問題等,并能提出合理利用自然地理資源和保護自然地理資源,保護地理環境的途徑或設想。這些觀察和調查,既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又能深化地理理論知識,提高了學生組織活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