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南卓瑪
數感的培養是課改下對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從字面的意思上來說就是培養學生對數的感覺,而數感不是靠教師的講解來實現的,而是學生在某種情境的體驗和感受中而形成的。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選擇有效的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數感,進而為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進行論述,以期能夠為學生健全的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一、在生活情境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數學與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不僅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而且還能確保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形成一定的數感。因此,我們要結合教材內容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以確保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進而幅度提高學生的數感。
例如,在教學“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時,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也為了培養學生的數感,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一個問題:某旅行社組織了甲、乙兩個旅游團,共80人,分別到黃山和廬山,已知甲團的人數是乙團人數的2倍多5人,思考:甲、乙兩個團分別有多少人?熟悉的情境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而且,對學生數感的培養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自主證明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自主證明活動的價值就是讓學生在主動參與、自主證明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數感,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該活動的組織還能有效地貫徹落實課改下所提倡的“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給學生搭建自主證明、自主探究的平臺,以培養學生的數感。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時,為了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為了培養學生的數感,在本節課的授課時,我引導學生對相關的判定定理進行自主證明,比如,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組織學生將其轉變為證明題的形式,即:在四邊形ABCD中∠A=∠C,∠B=∠D,求證: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然后,引導學生結合已學的知識進行自主證明,并逐步形成一定的數感。
總之,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感,進而在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同時,也為學生的健全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參考文獻:
楊艷.如何培養中學生的數感[J].才智,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