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英姿 盛保衛
摘 要:作為一名新課改背景下的政治教師,如何讓學生擁有遠大理想和目標,有追求,有夢想,有社會責任感?如何讓學生將自身發展與民族、國家的發展聯系在一起,與世界的發展、人類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是的,擁有情懷的學生需要擁有情懷的教師。
關鍵詞:教化;社會責任感;情懷
人們常常把教師稱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古往今來,教師承載著教化人性回歸、推動文明演進的歷史重任,是一項令人尊崇、令己驕傲的偉大事業。
令人尊崇,是這個職業,把先進的知識和文明源源不斷地傳遞給一代又一代風華正茂的青年,用自己苦心修行而來的優雅品質時時處處塑造一顆顆純真、向上、有力的年輕人的心靈。
令己驕傲,是待到桃李滿天下之時,看到自己的學生在各行各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從三尺講臺退役之后,看到自己的思想與夢想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身上得到了升華與傳承。
教師職業的偉大,并不是說它能改變人類歷史的命運與進程,而是說可以造就一批又一批能夠主宰和改變人類歷史與文明進程的人。
這個職業應充滿著期待、渴望、理想與熱情,又有親情、友愛、道德與智慧的交織;這個職業應滿含著對人的關愛、包容與忍耐,還伴隨著對己的陶冶和歷練。這個職業必須要身在高處:觀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聽時代的濤聲跌宕起落,思人生的道路大道通行,感青春的色澤斑斕多彩。
然而,作為教師我們做到了嗎?
曾幾何時,當你踏進校園,孩子們一聲聲清脆的問好已無法舒展你緊鎖的雙眉;當你走進教室,學生婉轉悠揚的誦讀已難以激起你心靈的共鳴;當你端坐辦公桌前,以一句“這點小事也來煩我”打發滿含委屈來求助的學生……
而此時,你的內心是否也曾有過一絲的矛盾和掙扎?
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一書中講道:“在我們生命力量所唯一能成就的事物,只不過是盡力地發揮我們可能具有的個人品質,且只有靠我們意志的作用來跟隨這些追求,尋求一種完滿性……這樣一來,我們便選擇那些最適合我們發展的職位、職業以及生活方式。”
所以,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選擇了一種主動思考、積極進取的生活方式,就選擇了一種以實現個人學術精神的自由、心靈的安靜、自我的實現、不斷發展和提升自身的人生價值的生活方式,雖苦猶樂……
所以,教師應該有悲憫的情懷。
一位教師,假如沒有足夠深厚的生活底蘊,沒有足夠的耐心,沒有足夠的悲憫情懷,恐怕是無法挖掘和提煉出書本中的苦辣酸甜和喜怒哀樂的,“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教師心中傾吐出來的,應該是以終極關懷為主題的人性和命運,這是教師的情感,更是教師的道義。
悲憫情懷,既要有“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勇氣,更要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擔當。既要有“燃燒自我,奉獻光明”的無私,還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淡定。悲憫情懷,不能僅僅只是旗號和愿景,而應成為教師修身立命的根本,就需要漫長的苦行錘煉、經營感悟,需要長期的實踐探索、改革創新,其核心就是要擔負起神圣的使命、光榮的職責和永恒的追求。
教師應當擁有幫助孩子找到夢想的情懷,擁有團隊共贏的情懷,擁有為別人付出的情懷,擁有捍衛他人權利的情懷,擁有做到極致的情懷。一個有鮮明時代感和強烈事業心的青年教師,定然不會辜負時代所托,譜寫民族和歷史新的華章。一個尊師重教的校園,定會成為鍛造拔尖人才的搖籃,而一個尊師重教的民族,定然是一個前途不可限量的優秀民族。
我們都在路上……
參考文獻:
[1]曲鐵華,張曉靜.教師勞動美淺析[J].教育研究,1996(02).
[2]張奎明.教師職業特性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08(09):20.
[3]曹俊軍.論教師幸福的追尋[J].教師教育研究,2006,18(05):37.
[4]趙潔.教師成長需開“五扇窗”[J].教育發展研究,2008(12).
[5]劉次林.論教師幸福[J].教育研究,2000(05).
[6]吳思孝.教師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及調整策略[J].教育探索,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