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成
摘 要:時代的列車正邁向21世紀,伴隨著歷史的年輪,信息化的春風已吹綠了大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一個民族要立足于世界先進行列,掌握和應用先進的高科技現代信息技術顯得至關重要。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創新和應用意識的高科技人才,已是信息技術教師刻不容緩的責任。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現狀;教學思考
21世紀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進步與文明的步伐彈指間成了別致的潮流,任何人都阻擋不了,只能順應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下面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談點粗淺的認識。
一、領導重視,彰顯特長
“綿羊帶領的獅子隊永遠勝不了獅子帶領的綿羊隊。”這一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充分體現了領導的決策機制,一些學校領導,尤其是農村中學較為突出,為了一貫追求升學率,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只是掛在嘴上,其實質是背道而行之。具體體現在師資的不合理分配方面,一些基本功扎實,具有計算機專業的高素質教師專業特長得不到充分展示。相反,安排一些非專業的教師上信息技術課,這些非專業教師基本是身兼另職的中層領導,由于忙于處理政務,導致正常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無法順利實施。這一現象值得深思。
二、精心準備,刪繁就簡,適當調整,合理安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事先的計劃和準備,就不可能取得戰爭的勝利。教學工作也如此,需要教師在課前充分準備,巧妙構思,絕對不能上沒有準備的課。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針對農村中學的實際情況,信息技術課教師要根據課程結構,對七到九年級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取舍,刪繁就簡。絕對不能照本宣科,采取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的授課方式。要做到查缺補漏,即夯實基礎,又能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
三、更新教育理念,結合學業水平考評實際和素質教育綱要,抓住中間,牽動兩頭,促前帶后,整體提高
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者從事教育實踐活動的指向標,沒有明確的目標,信息技術教育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信息技術課程的課程計劃,目標體系,認知結構,評價方法,軟、硬件設施要根據時代特征不斷更新和完善。為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達到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促前輔后、教學相長、共同提高的目的。
參與文獻:
王培科.計算機應用基礎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