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星瓊
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語言運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初中語文教學順利開展的有效策略。目前在初中閱讀教學中存在著較多問題,筆者結合自身的實踐教學經驗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體現
閱讀教學中,要想學生能夠快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在寫作時的心情,就必須遵循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理解文章。然而,在實際的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總是以自我為課堂的核心,提出問題打斷學生對文章的思考,總是使用標準答案來給學生講解,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這就使學生成為被灌輸的工具。
2.閱讀教學形式單一
大部分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的開展,只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運用“填鴨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不能對學生的閱讀技巧有所提高,也不能夠總結閱讀模塊的問題。語文教師就是連接學生與文章的橋梁,只有通過教師的有效傳輸,才能使學生充分掌握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總是按標準答案講解,永遠只停留在最低層面上的閱讀教學,大大抑制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解決對策的研究
1.重視學生教學主體的地位
語文閱讀教學目標是為了通過閱讀活動,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文化知識,激發學生對文學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創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就應當重視學生教學的主體地位,轉變傳統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一定要給予學生足夠的發言空間,為學生提供自由言論、各抒己見的閱讀舞臺。比如說,在欣賞完一篇精彩的閱讀文本后,教師不必急于對閱讀材料進行歸納總結,而是鼓勵學生表述文本的中心思想,或者談一談文本中觸動學生內心深處的部分等。
2.優化教學設計,實施梯度性教學
筆者認為,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就應當不斷優化教學設計,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實施梯度性的教學模式。梯度性教學是為了加深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從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出發,將閱讀教學劃分為認讀和解讀兩個環節。對于認讀部分而言,該階段的教學目標使教師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歸納和總結,使學生總體上把握住文本材料的中心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該部分難度層次較淺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討論交流自行解決。而對于解讀環節部分教學,教師在確保學生準確掌握文章內涵的基礎上,還要理解文本所運用的表達技巧、表現手法等。
3.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初中閱讀課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不斷運用,多媒體教學集聲音、圖片、文字和動漫于一體,能從聽覺、視覺等多角度刺激學生的感官,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閱讀教學中,可以巧妙結合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優勢,開展多媒體閱讀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說,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穿插與文本相關的部分影視片段,或者播放相應的圖片音樂等。另外,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摘抄好詞好句,讀書筆記記錄等。
參考文獻:
[1]劉海艷.初中語文閱讀學案教學探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1).
[2]張銳.如何讓初中語文課堂充滿活力[J].學周刊,2013(06).
[3]楊素云.對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解讀與思考[J].學周刊,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