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影響,我國社會經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特別是對于教育行業來說,教育方向也由原本的應試教育轉變為“以學生為基礎”的素質教育,著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在初中階段,作為義務教育向高中教育過渡的關鍵時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音樂教育是一種特殊的藝術教育,相對傳統教育而言,其具有更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因而研究初中音樂課堂師生互動行為,對我國音樂教育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問題;游戲;比賽
初中時期是義務教育的末期,這時期學生的行為意識以及思想已經形成一個體系,對于學習也更加渴望獲得自主性和自由性。但是,目前傳統教育仍以應試教育為主,通常采用“統一量化”的灌輸教育方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不但不能從教育中獲得能力的提升,反而會讓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和樂趣,這對于他們今后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所以需要采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就初中音樂課堂師生互動行為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初中音樂課堂師生互動的意義
音樂,一直都是一種特殊的藝術,以其表現力和感染力為人們所接受。而對于音樂教育來說,一直也是采取義務教育所提倡的“素質教育”方式,即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中心,特別是對于初中學生而言,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都處于發展階段,因而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加強音樂課堂教學的互動,可以有效提升教學的效果,從而讓學生由過去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索學習。而且教師與學生之間本身就存在年齡、學歷以及身份地位的差異,這些差異也讓學生與教師之間存在較大的代溝,而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也是拉近師生關系的重要手段,對于教師日后更多的教學活動拓展以及提升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所以,對于初中音樂課堂而言,加強師生教學的互動性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前初中音樂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1.缺乏互動理念,重視度不夠
目前一些初中音樂教師習慣了應試教育的固定模式,而且目前很多中學都把初中音樂視為一門副科,由于并沒有規定標準的考核,最終導致音樂教師對于教學創新度不夠,自然不會將互動教學作為整個教學的核心內容,從而導致互動理念的缺乏。因而,互動理念缺乏以及重視度缺少,是目前初中音樂課堂開展師生互動首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2.互動方式欠佳,隨意性太大
還有一些教師已經具有互動的理念,而且在課堂中準備了大量的互動活動,看似這些活動豐富多彩,也讓課堂的氣氛得以調動,但是這種互動方式缺乏科學性,特別是課堂中表現出來的主次問題。這些教師并不明白互動活動的意義,而是一味采用互動活動,甚至用互動活動取代大部分的課堂教學過程。這種教學往往會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很難了解學習的重點,隨意性較大也會影響課堂紀律和教學效果。
3.關注對象單一,互動有局限
目前,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通過主觀情感以及思想去判定互動的對象學生,如一些學習興趣強且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會成為教師互動的重點。特別是很多教師喜歡根據課堂表現主觀去判斷學生的好壞,例如在課堂表現中,一些學生積極性較高,往往成為教師互動的主要目標。所以對于這些教師來說,關注對象具有單一性,而互動過程也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
4.缺少主動引導,興趣難以提升
對于學生來說,最大的差異性在于學習的環境、學習的能力以及對音樂的感知度。目前很多學生由于閱歷較少,對音樂的感知不是特別敏感。而音樂課堂作為他們學習的唯一環境,也是音樂學習的基礎陣地,但很多學生往往在課堂教學中失去了對于環境的興趣,從而導致音樂課堂互動往往難以把控學習的度,教學自然難以獲得滿意的效果。所以學會引導學生進行互動,也是目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是任何教學都必須經歷的
問題。
5.缺少情感代入,無法感悟音樂
情感教學本身就是一種科學的教學理念,即通過有效的情感代入,可讓學生在與教師的互動過程中獲得對于音樂的鑒賞和感悟,從而有助于他們審美觀念以及價值觀的形成。但是目前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是為了教學而教學,由于缺乏情感代入,學生對于音樂的領悟只能憑借自身的感覺,從而導致學習效果與實際
教學存在偏差和不對等性。
三、初中音樂課堂師生互動教學的原則
1.平等性
平等性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時刻保證客觀、平等的心態,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千萬不能通過自己的主觀意識判斷學生的好壞,不能因為學生調皮、學習能力差等問題就惡語相向,而是要用平等的眼光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從而保證互動教學活動能夠覆蓋到整個學生群體中。此外,教師還需要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加入到活動中,讓學生不僅僅感受到教師的地位,同時也能感受到其中亦師亦友的關系,從而舒緩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緊張感。
2.引導性
任何教學都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引導過程,而初中音樂教學也不例外,所以教師需要在互動過程中重點突出教學的引導性,即讓整個教學過程具有較強的階段性,通過逐步的階段學習,讓學生在每個階段都能獲得一定的能力和知識,同時激發他們主動學習與積極學習的興趣,而這些積極的因素又會推動他們更加努力地學習,更加積極融入教學活動中,對于他們無疑是一種良性的循環。
3.科學性
科學性教學,也是目前義務教育追求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初中音樂教學中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互動環節方面,僅僅只能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輔助教學,但是不能完全取代整個教學過程,應當注重開展的適度性。而且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對互動活動進行規劃,保證互動活動本身不脫離教學實際,但是又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從而通過互動表現出教學的特點。
四、初中音樂課堂師生互動教學的策略
1.創設問題互動,體現教學引導性
問題是激發學生積極性的主要方式,通過問題教學可以達到對于教學過程的有效引導,同時對于學生來說,問題互動可以讓整個教學過程更具有科學性和引導性,而且問題可以幫助教師一步一步設定教學階段,讓教學漸入佳境。
例如,在教學《一二三四歌》時,教師首先可以將軍歌作為教學的拓展引導,創設互動問題:大家都聽過哪些軍歌或者象征著國家軍隊精神面貌的歌曲?這時,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會就此開展起來,課堂討論由此開展,這時一些學生提出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就是象征國家和軍隊精神的一首歌。還有學生會提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也是其中一類。而這時,教師就可以開始創設階段問題,如,同學們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句歌詞,它代表的含義是什么?而回答《義勇軍進行曲》的一些學生則會說“三個‘起來”,同時根據歌詞一步一步的聲調,分析出情形的危急以及當時人民和烈士們堅
定革命的決心和無畏感。當完成以上的引導教學后,學生通過一系列問題了解了目前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向,同時在情感以及思想方面都達到符合教學要求的最佳效果,這時教師可以開始《一二三四
歌》的教學,同樣可以通過問題讓學生認真體悟歌曲的魅力和效果,即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展示整首歌的歌詞,讓他們了解歌詞的大意,同時提出相應的思考問題,如,我們從歌詞中可以了解這首歌的旋律應該是怎樣的?從哪些歌詞可以看出來?而學生針對這兩個問題會對整首歌詞進行分析和研究,最后得到結論,整首歌應該是歡快積極的,從連用的幾個“嘿”的語氣詞可以看出來,此外,“一二三四,戰士的歌”一句,可以明確顯示出戰士們邊訓練邊和歌的歡快心情,最后教師再讓學生欣賞整首歌,進而學唱歌曲,將會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而此時的課堂氣氛以及學生思想主流也受到較大的感染與影響,對于教學的幫助也是顯而易見的。
2.開展游戲互動,體現教學平等性
由于游戲互動往往是一種合作和交流的過程,覆蓋了整個學
生群體,而且只要學生有興趣即可參與,一方面符合活潑好動的學生的學習特點;另一方面,則可以通過游戲的娛樂性,舒緩學生的情緒,從而模糊化教師與學生的地位界線,相對于傳統教學,它更具平等性。例如,在完成了人民音樂出版社七年級下學期音樂教材第五單元的課堂教學后,教案要求還需要對《無錫景》《沂蒙山小調》《一根竹竿容易彎》《桃花紅》《杏花白》《龍船調》以及《小放?!愤M行欣賞教學,如果采用傳統教學,由于欣賞內容較多,會花費大量的課程教學時間,而且由于每首歌曲的旋律都是輕快的,學生很容易混淆,所以為了讓學生能夠最快了解歌曲的主旨以及各類歌曲的大意,教師可以開展小游戲進行互動教學。如開展“聽片段,猜歌曲”的小游戲,教師在課堂教學前先準備好每首曲子最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如《無錫景》中的“梅園(么)靠拉到太湖邊呀,滿園(那個)梅樹(么),真呀真奇觀”一句,學生很明顯可以從其中的一些地點名詞了解歌曲的內容,即“梅園”“太湖”很明確指出地點是江蘇。再例如,《小放?!愤@首民歌,具有明顯的一問一答的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可以明確了解到,如“趙州橋什么人來修,玉石的欄桿什么人來留,什么人騎驢橋上走,什么人推車壓了一趟溝么嘛咿呀嘿喲。趙州橋魯班爺修,玉石的欄桿圣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走?!庇螒虻膴蕵沸钥梢蕴嵘龑W生的參與度,而教師則需要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游戲中,從而達到學習的效果。
3.建立比賽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如果說游戲活動主要是體現教學的全面性和平等性,那么比
賽互動則會體現更為明顯的效果。所以,教師需要將比賽互動與游戲互動區分開來,前者著重于突出比賽的氣氛以及競爭效果,讓每個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的能力以及學生之間互動合作。例如,在教學《青春舞曲》時,教師可以先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采用計分模式,讓學生進行唱歌接龍,即每組每次接龍挑出一名學生作為參賽者,由第一組參賽學生起頭,選擇歌曲中的任意一句,然后下一組的學生接下一句,以此類推,直到某一組學生無法接下去,則判定該組學生比賽結束,而且如果學生接龍成功一次,則為該組加一分。此外,為了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其中,教師定下接龍規則,即每次接龍的學生不能相同,保證小組的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其中。當比賽完成后,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比賽表現以及演唱情況作為期末考核評定標準,從而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全身心投入比賽之中。
音樂教學應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思想感染過程,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度開展互動教學,即通過問題、游戲以及比賽等多種形式,讓互動教學的平等性、引導性、科學性以及趣味性都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這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芳.新課改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藝術淺談[J].高中生學習:師者,2014(05):68-69.
[2]毛華麗.關于初中音樂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的探究[J].高中:綜合版,2015(01):150.
[3]曹洪娟.關于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問題探究[J].亞太教育,2015(02):51.
[4]石月.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問題的探討[J].科學中國人,2015(04):236-237.
[5]焦志華.初中音樂課堂師生互動藝術分析[J].北方音樂,2014(09):153.
作者簡介:韓浩(1971.07—),男,本科,音樂教育專業,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