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赫飛
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農林路小學
語文教學要注重反思錯誤使師生在課堂中共同成長
劉赫飛
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農林路小學
王金戰老師說: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學習中出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除了錯誤后輕易放過。所以,學生作為教育對象,他們在課堂上出現的錯誤也可能是寶貴的教育資源。課堂中的錯誤其價值并不在于“錯誤”本身,而在于“錯誤”背后的創新過程,實現了“錯誤”背后的創新價值,課堂中的“錯誤”就變成了重要的教學資源。如果我們合理地利用這些資源,就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課堂上的變化和成長,還能體驗到人格的尊嚴和交流的樂趣。所以,語文教師不能一味地批評、指責出錯的學生,要將“錯誤”轉化為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得出真知。
任何課堂上,學生對某些問題的認識、理解出現偏頗甚至錯誤,都是極為正常的。教師對于這些“偏頗”“錯誤”不能回避,更不能批評,唯有積極引導才是上策。我們面對“錯誤”時,應當營造寬松的課堂,用為人師者的“愛”去包容、呵護學生,并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出錯的必然性和錯誤在學習及人生成長中的積極意義和價值,告訴學生與其重復一句正確的話,還不如試著說一句錯誤的話;讓學生學會傾聽不同的聲音,理解他人,不嘲笑錯誤。因此,教師要改變簡單粗暴的態度,尊重、寬容學生,有一定的耐心,允許學生出錯,給學生說理辯解的機會,了解學生的思考方式及出錯原因,對癥下藥,適時糾錯。特級教師于永正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他經常在課前告訴學生:我最喜歡發言錯的孩子。因為這些學生至少動腦子了,至少敢說了,況且“失敗是成功之母”,一個人說錯了,其他同學就更積極思考,正確的答案往往很快就出來了。從這一點看,說錯的同學還有大功。課堂上于老師真誠的微笑,親切的愛撫,熱情的鼓勵,殷切的期待,猶如一股強大的力量促使每一個學生去動腦思考。
由此可見,我們只有對錯誤有了正確的認識,就會以積極的心態,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開啟封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
新課程倡導探究式學習,而嘗試、探究必然生成更多的差錯,當“意外”紛呈時,才能謂之鮮活的,生成的,動態的!所以教師要真正轉變自己的觀念,成為孩子們的朋友,蹲下身子去了解孩子的需要,傾聽孩子的心聲,讓自己融入他們之中,以滿懷期待的“童眼”去期待一次次精彩的意外。
1.對比辨別,自主糾錯。
心理學家認為,運用對比律的關鍵是要抓住事物的異同性進行比較。這樣可以使學生從復雜的現象中迅速抓住實質。有比較,就有分析,比較是提高學生認知能力的捷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經常要引導學生學會用聯系比較的方法,去品味、揣摩文中的一些重點詞句,這是讓學生感悟語言、培養語感的有效方式。
2.順學而導,自悟糾錯。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痕跡的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學生犯了錯誤,并不是直接奉上正確的答案,而是站在學生的立場去順應他們的認識,摸清其錯誤源頭,讓學生自己發現錯誤,自己改正錯誤。
3.重讀文本,深入理解。
一些課文的歷史背景離現在學生比較遙遠。課文中所蘊含的情感和內容學生難以深入體會,對文本的理解便會出現偏頗。老師直接糾正錯誤效果不佳,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學生拉回原文,讓他們重新深入讀課文,在讀文中找出錯的原因,加深理解。
教學流程可以相機生成,教學價值可以意外獲得。這節課,我及時調整教學預設,適時把學生拉回課文,讓學生在文本找到其中所蘊含的情感,明白出錯的原因,在重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得到了發展,和文本的交流更深入了,同時也熏陶了學生的情感,加深對紅軍的認識。
4.避輕就重,巧妙引導。
每一節課都有具體而實在的教學目標,教學時,我們需要根據學情,適時調整預設的目標。但學生的思維總是活躍的,多變的。他們并不是總順著老師的教學思路去思考問題,往往他們感興趣的問題游離于文本之外,游離于教學目標之外。如不予理睬,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如果被學生牽著鼻子走,又會浪費寶貴的教學時間。我們應該正視課堂教學中的一些突發事件,進行開發、利用,避輕就重,巧妙地將學生引到文本中。
如在教學《歡樂的潑水節》最后一節時,許多學生都陶醉在潑水節所營造的歡樂氣氛中。突然,有一位學生問:“老師,現在地球上的水資源越來越少了,傣族人民過潑水節潑掉了許多水,這不是在浪費水資源嗎?”的確,從保護水資源的角度來看,學生的質疑是對的。但是,這樣的理解與《歡樂的潑水節》一文的時代背景卻是不相容的,如果從保護水資源的角度來分析,必然脫離了文本,一篇具有濃厚民族風情的好文章因此失去了美感。支老師能認真傾聽并及時發現“傣族人民過潑水節是在浪費水資源”這一生成資源,靈活地引導學生變換角度,從文化的角度再次進入課文,進行深層的領悟。短短的幾分鐘,學生受到了一次民族文化的熏陶,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豐富了情感體驗,提高了認識。
“教室就是允許學生出錯的地方”,課堂上學生如果沒有出錯,那將是不真實、不完美的。面對學生自己“創造”出來的寶貴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善于捕捉、把握機會,并能正確創造性地對待學生的錯誤,抓住這樣的學習契機,讓學生學會正確反思自己的錯誤,在糾錯、改錯中理解課文,發展思維,提高認識和判斷能力,實現創新價值,把語文課堂教學引向深入。
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是我們追求的一種理想境界。但是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又帶著同樣的問題走出課堂,絕對是教師的失誤!“教學相長”提醒我們要學會反思錯誤,師生在課堂中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