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春梅
重慶市酉陽縣雙河初級中學校
初中班主任工作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冉春梅
重慶市酉陽縣雙河初級中學校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青少年比作一塊大理石,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一是“家庭”,二是“學校”,三是“青少年所在的集體”,四是“青少年本人”,五是“書籍”,六是“偶然出現的因素”。可見“家庭”是理所當然的首席“雕塑家”,是青少年茁壯成長的起點,是青少年騰飛起步的基地,更是孩子們一生成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初中階段是青少年由孩提逐步到發育、成熟、懂事、做人的最重要轉型階段,然而在這個階段中,面對著孩子們的似懂非懂到急需人生的指正,面對著孩子們由兒童時期的朦朧無知到渴求思想上的狂盆大雨,面對著孩子們由年少天真童趣到生理機能的陌生轉變,我們的初中班主任是否能找到一條捷徑來解決學生在人生求知道路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和把握好前進中的“座標”,這是一個課題,更是一份責任和使命,下面依據自己多年初中班主任的工作經歷,膚淺地就初中班主任工作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方面談一些工作探試,以供互勉。
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集體(托幼園所、學校)教育,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作為班主任教師必須有這樣的共識,必須在實際工作中努力地找到班主任工作與家庭教育的切入點和結合點,不能“單兵作戰”,不能憑已之力,要學會融會,要理解并掌握“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應。
自己前段時間曾對所任教班級做過小范圍的專項調查。共139位學生(包括初一學生38人,初二學生46人,初三學生55人)接受了書面問卷式調查,其中涉及到家庭教育方面如:家長平時偶爾會或不對小孩進行家庭教育占55%,父母對自己很嚴格占28%,自己做錯了事父母有時會責備占52%,班主任經常與家長進行聯系或定期家訪占51%,家長非常重視班主任的意見占68%,希望班主任與家長多溝通聯系占89%,自己在學校與家里表現一致占32%等等。
從上述情況簡略地看,班主任盡管做了大理細致地工作,但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與家庭教育并沒有完全地結合起來,根據自己教育教學經驗,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加強教育的連貫性。
班主任既是班級管理工作的核心,更是班級思想品德教育的領導者和指導員,要沉下心、下功夫、勤走動、多思考,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地連為一體,防止學生出現在校是“好學生”,在家是“小皇帝”;出現在校“活蹦亂跳、調皮搗蛋”,在家“守家規、沉默寡言”等情況。因而,班主任要積極地協調好對學生成長的各方面綜合因素,重視家庭教育的必要性,要從每一個教育環節入手,從采取的每一個工作步驟著力,如通過建立家庭聯系本、電話、郵箱、撰寫周記(家長、教師每周簽字批閱)等溝通機制和班主任定期家訪與家長定時到校聽課、評生的學習交流機制等手段,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連貫起來,真正地做到班主任采取的教育步驟,家長知曉;學生在家的基本表現,班主任明白。
2.把握教育的利導性。
教師俗稱“人類靈魂工程師”,往往給學生以尊嚴、高尚的感受,而家長則與小孩有著天然的血緣關系,愛惜、痛愛自己的孩子是家長的天性,但是在現實教育中,特別是針對初中生這個階段,思想、舉止乃至由于發育而聲音發生變化的轉型期,我們要格外尊重孩子的人格,學會剛柔相濟的利導作用。無論是班主任教師還是家長,既要尊重孩子的正確選擇,懂得威信樹立來源于尊重,更要把握好教育的方式方法,如拓寬家長會內容,建立班主任及家長思想交流會、教育方法研討會及建立家長、班主任和學生的二對一交流見面機制等,在孩子面前樹立起既威嚴而慈祥的形象,既寬松待生又嚴肅校紀,既愛護小孩又不溺愛,班主任與家長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真正學會和把握好教育的正面性、積極性、有利性和導向性。
3.注重教育的個體性。
由于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家庭環境、生活質量、智力發育等各方面存在著差異,甚至個別孩子身上會出現或多或少的自私、虛榮、嫉妒心強、迷戀網絡、出走、心理封閉、迷戀武俠或言情小說、早戀、逆反心理嚴重、自卑等等。
因此,從家庭和學校教育的角度方面,班主任和家長應該針對孩子的性格特點、生活習慣等來共同采取科學的方法、實事求是的態度,可以通過做大量細致地的溝通、交流、協調甚至外圍調查等工作,一一應對出現的情況,并可嘗試著建立起學生個體檔案或學生個體情況應對措施手冊,將孩子的成長過程詳實地記載,包括學習表現、生活點滴等,同時要著重加強班主任與家長對學生個體教育步驟的統一性、針對性和一致性,避免班主任和家長“各自為戰”,盲目教育情況的出現。
4.做好教育的與時性。
剛步入初中的學生還保留著小學階段相對輕松的學習、生活狀態,隨著三年學業的逐步加重和身體發育成熟,特別是思想上的轉變和世界觀的形成,我們班主任和家長的教育方法以及對待孩子們的語氣、態度也必須與時俱進,必須讓家庭、學校的小環境適應社會的日新月異,必須教會孩子們識別真善美丑,必須運用家庭、學校的感召力、親和力來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心理情感,幫助他們辨別社會的是是非非,讓他們既感受到社會光明磊落的一面,也體會到丑惡卑鄙的另一塊,增強心靈的抵御力和應對力,打造心態健康、思想充實、活潑向上的合格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