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民
摘要:以高三化學二輪復習為載體,在一輪復習的基礎上,調查分析了學生的化學認知水平和學習需求,開發設計了“化學基礎提升”、“元素化合物拓展”、“反應原理集粹”和“綜合實驗演練”4個專題模塊,組織學生以“分層-分類”選課走班的形式進行針對性復習,既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了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和教研團隊的建設,也為新型復習策略的設計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中化學;選課走班;分層-分類;高三二輪復習
文章編號:1005–6629(2015)9–0015–04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課程改革要“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明確指出“要深入推進課程改革,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為此,學校必須構建富有時代精神、體現多元開放、凸顯辦學特色以及多層次、可選擇的校本課程體系,建立與之相匹配的課程模塊和課程群,并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給他們更多的課程選擇權,讓每個學生都擁有個性化的課程修習規劃,為實現其“全面且有個性的發展”提供保障[1]。
2012年6月,浙江省教育廳頒布了《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全面啟動了體現多樣化、選擇性、個性化為特色的新一輪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并將選修課程所占的學分比例提高至總學分的三分之一作為其核心,鼓勵學生在校內選課走班[2]。在此背景下,“選課制”、“學分制”、“走班制”逐漸步入高中教學一線,不少學校開始了選課走班教學模式的初期嘗試。我校作為課程改革的樣本學校,在2012年也加入了必修課程“選課走班”的探索行列,通過對國家必修課程、校本選修課程及大學先修課程等多元課程的整合,創建了“模塊化、多樣化、層次化、彈性化”的選修課程體系,不僅在平時的新課教學中實施走班選課,還將其作為一種新型的復習策略,用于高考化學的總復習,滿足學生不同學習能力、性格秉賦、興趣愛好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的需求。
高中化學新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在保證基礎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可供選擇的課程模塊,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3]。本研究在權衡分層走班、模塊走班、復合走班等多種走班方式利弊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浙江省高中化學課改的實際,在2015屆高三化學二輪復習中,采用“分層-分類”的選課走班教學形式,探索提高三二輪復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1 “分層-分類”選課走班二輪復習簡介
一輪復習完成了對高中化學課程內容的全面梳理及整合,學生已初步形成了中學化學知識體系,但掌握的知識還較為零散,缺乏思維的敏銳性和綜合性[4],無法靈活調用知識儲備,快速高效地解決化學問題。常規的二輪復習中,教師一般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高考考試說明的要求,分析統計歷年的理科綜合考試化學部分試題,設置復習專題,進行鞏固和強化,但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知識需求差異不同,相同水平層次的學生化學薄弱點也不盡一致。
“分層-分類”選課走班復習改變傳統二輪復習中“統一固定”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不同化學學習水平和同一水平學生的不同學習內容需求,分層分類,設計相應的高考化學復習課程群,并讓他們以“選課走班”的形式“流動”到上課的班級,各取所需,按需學習,真正實現個性化學習。
“分層-分類”選課走班二輪復習是針對一輪復習后學生暴露出的化學薄弱環節進行的針對性“彌補”教學,基本包含前期診斷、專題設計、選課走班、總結評價等幾個環節,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2 “分層-分類”二輪復習的需求分析
摸清學生的起點與需求是“分層-分類”的基礎,有助于準確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本研究在高三第一學期末(2015年2月),結合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浙江省高考理綜考試說明及歷年試題分析,設計了《高三化學二輪選課走班學生意愿調查》,以選擇題的形式,對我校高三7個理科平行班展開調查,讓學生自我評價解決不同化學知識板塊試題的能力及二輪化學復習的知識需求。調查共發放問卷273份,回收258份,回收率為94.51%;在收回的問卷中,除少量學生忘記填寫個別選項外,其余學生都對所有的項目進行了回答,具體結果見表1、表2。
表1顯示,學生在解決不同的化學試題時,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差異,對化學與STS、實驗基礎、元素周期律、有機化學等知識把握較大,而對電化學綜合、化學反應原理、離子檢驗綜合題、元素化合物綜合題及綜合實驗題等內容沒有把握。可見,從知識類型看,學生對化學與生活、元素化合物、有機化學等基礎內容掌握較好,而對電化學、化學反應原理等原理性知識把握不大。從知識的復雜性看,同類知識中,學生解決基礎型試題比綜合型試題的把握要小,與常規的化學教學實際相符合。
表2是對“二輪復習最希望補強的化學知識模塊”這一問題的回答情況統計,學生最想補充的模塊是有機化學和元素化合物綜合的知識,分別占了60.47%和55.04%,然后是化學反應原理部分,占37.60%;對于選擇題,大多數學生可能認為難度不大,因此,選擇的比例不高,只有27.52%;而對于綜合實驗,學校在4月上旬會統一安排二輪復習,因此,學生沒有選擇。
(注:學生選修意向為不定項選擇,表中括號外的數字是選擇人數,括號內為人數百分比。)
為進一步探查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復習需求,根據前幾次高考模擬考試的情況,將化學平均成績低于50分(理綜考試中化學部分滿分為100分)的學生作為學困生,處于50~80分的為中等生,高于80分的為學優生,結果發現,學困生最想補充的是有機化學、選擇題及元素化合物綜合等較為基礎的知識,中等生希望學習的是有機化學和元素化合物的內容,而學優生則更傾向于補充化學反應原理的專題,體現了不同的學習需求,也為“分層-分類”選課專題的確定提供了依據。
3 “分層-分類”二輪復習選修模塊設計
高中化學課程應考慮到學生個性發展的多樣化需要,更好地實現課程的選擇性,設置具有不同特點的選修課程模塊。經過學生意向調查,結合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和2015年浙江省化學高考的考試說明,本研究初步確定了“化學基礎提升”、“元素化合物拓展”、“反應原理集粹”、“綜合實驗演練”4個專題,作為高三化學二輪復習“分層-分類”選課走班的模塊,供學生自主選擇。4個模塊涉及的化學學科知識點類型各不相同,針對的水平層次也各有差異,具體分布如圖2。
“化學基礎提升”模塊以學生“分層”思想為指導,注重基礎,兼顧學生志趣和潛能的差異和發展的需要。本模塊旨在認識常見的化學物質,學習重要的化學概念,學習化學用語的使用,形成基本的化學觀念和科學探究能力。學習內容包括元素化合物、有機化學基礎、化學用語和電化學基礎應用。這一模塊是針對化學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開設的。
“元素化合物拓展”模塊探討元素化合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及應用,學習元素化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新物質、新材料化學對現代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貢獻。元素化合物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基石,是化學學科微粒觀、元素觀的主要載體。元素化合物的綜合題是近幾年浙江理綜試題化學部分的亮點和創新,也是元素化合物綜合能力考查的大題。模塊內容包括元素推斷綜合專題、元素化合物創新試題研究、定量分析元素化合物專題和元素綜合題拓展,適合大部分有一定化學基礎的學習者。
“反應原理集粹”模塊主要依據“分層”基礎上“分類”的指導思想。學習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了解化學反應原理在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從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以及溶液中的離子平衡等方面,探索化學反應的規律及其應用。本模塊的主要內容包括電化學、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溶液中的離子反應等,建議化學學習優秀的學生選擇。
“綜合實驗演練”模塊主要以“分層”基礎上的“分類”為指導思想。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的知識和規律是對科學實驗的歸納和整理。本模塊以綜合實驗為基礎,介紹基本實驗和基本操作、制備實驗、定量實驗及創新實驗等相關內容,旨在通過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和方法,進一步體驗實驗探究的基本過程。建議化學學習優秀者選擇。
4 “分層-分類”選課走班的實施
在前期復習需求分析和專題設計的基礎上,本研究在2015年3月初安排了高三學生的模擬選課,并結合其化學學習現狀和學生發展潛力,輔助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的診斷,對個人選課情況進行了微調,在尊重學生選擇的基礎上,最終開設了“化學基礎提升”、“元素化合物拓展”、“反應原理集粹”、“綜合實驗演練”等4個模塊15個選修教學班。
選課走班教學在3月到4月間正式進行,共4周,每個專題模塊均分為4個學程,每周完成1個學程,具體見表3。4周時間里,周一、周二、周四、周五4個下午安排學生選課走班,每次2課時(40min/課時)。
“分層-分類”教學班的學生來自各個行政班,具有流動性、短期性和松散性等特征,因此,在課堂管理上需要不同的觀念和方式,由開課教師、行政班班主任、年級中心(教學管理部門)、教學班班長和小組長共同參與,保證復習選修的正常進行。走班教學班的開課教師是第一責任人,肩負教學和管理的雙重任務。同時,和行政班類似,各教學班可以根據需要,設定班長和小組長若干名,協助開展班級管理。學生走班選修課上座位固定,配發考勤校園卡,并由年級中心(教學管理部門)負責巡查和考勤、學生異常情況登記反饋等整體管理工作。

5 “分層-分類”選課走班復習的反思
“分層-分類”選課走班復習遵循綜合性、選擇性、多樣性的原則,依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學生的不同需求,開設“與之對應”的復習專題,讓學生選課走班,按需“求”教,既有面向全體的“合”的環節,又有照顧群體因材施教的“分”的做法[5]。
二輪復習是學生成績飛躍或分化的關鍵期,是學生心理上和行動上對知識和能力的渴求、對提升自我綜合素養和學習成績的敏感期。“分層-分類”選課走班將層次相同、需求相近的學生集中在同一課堂,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維護其學習自信心,使學習目的更明確,學習節奏更協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更和諧,對學生的健康發展和穩定進步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選課走班帶來了教學組織形式的變化,也對教研組提出了新的挑戰[6]。“分層-分類”選課走班有利于助推教師個體專業發展,有利于提升教師專業智慧,有利于凝華學科教研組團隊力量。在精研課標、精選素材、精編學程資料等創作過程中,每位教師能結合自身的專長,從單一的課程實施者變成課程的設計者、開發者和實施者,提高了課程設計和開發能力。在復習內容選擇上,力求反映學科發展趨勢和最新高考研究信息,積極關注與化學相關的熱點問題,幫助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同時強化教師自身終身學習的意識,更好地體現了化學課程的時代特色。“分層-分類”選課走班教學也加強了化學教研組內各教師之間的團結合作,增進了化學教師和行政班班主任、其他學科教師之間的交流協作,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團隊建設,有效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分層-分類”二輪復習選課走班是我們基于本校學生的一輪復習現狀、優化高三化學二輪復習而提出的有效的行動研究,是對傳統高考復習改革的一個短期嘗試。盡管當前“走班教學”、“分層教學”、“差異教學”逐漸盛行于我國很多中小學[7],但將選課走班作為一種新型的復習策略,尚處于摸索階段,還存在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諸如,如何開展有效的教學組織管理,如何構建科學的走班理論框架,如何設計合理的效果評價體系等,都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探尋和努力。
參考文獻:
[1]何通海.“選課走班”:最大可能地適合學生成長[N].中國教育報,2014,5(6):1~2.
[2]黃曉,李春密,黃端文.浙江省普通高中選修課程開發與實施的成績、問題與建議[J].教師教育研究,2015,27(2):60~66,98.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蘆岳鋒,魏巍.高三化學第二輪復習的習題選編原則[J].化學教學,2012,(1):66~68.
[5]陳華忠.分層分類教學: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支架”[J].內蒙古教育·綜合版,2013,(3):39~41.
[6]郭學軍.走班選課背景下中學教研組面臨的挑戰與應對[J].教學與管理,2013,(6):32~34.
[7]吳巧玲.“網絡走班”教學模式下的復習課教學實踐與反思——以計算型選擇題解題方法的教學為例[J].化學教學,2014,(1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