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冕
摘要:隨著新課改不斷地推行,教育機構及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對學生視覺素養的培養。小學語文教學過程關于學生視覺素養的培養比較豐富,也是培養視覺素養的關鍵階段。本文基于新課改要求,對小學語文教學關于視覺素質的培養進行分析,并找到培養視覺素養教育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視覺素養 視覺資料 視覺表達
視覺素養的培養理念提出的時間比較早,可以追溯到1967年。視覺素養教育的本質就是通過運用圖像等視覺的沖突來進一步加深對學習的理解和思考。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對小學生視覺素養的培養顯得格外重要。幫助小學生通過視覺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圖像信息,進而更好地發展我國教育事業。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視覺素養培養的重要意義
綜合考慮,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視覺素養教育,不僅可以幫助教育工作者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還可以為社會培養更高的素質人才。
(一)視覺素養教育是為了培養、鍛煉學生適應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
如今,人們的思想意識及生活方式都與傳統格格不入,尤其是多媒體等高科技被廣泛應用于生活實踐中。但是,由于人們過多地依賴于高科技等手段,而忽略對生活的思考。確實使獲取知識更加方便、快捷,可是隨之而來的也是對獲取知識的隨意性、不珍惜,思維方式也變得單一性。如此惡性循環下去,人們可能會變得不會思考、不會交流、不會溝通等問題。由于小學生處于對新鮮事物會有獨特的新鮮感,所以對于高科技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但是缺乏準確的判斷力。所以,在吸引學生學習的另一面,就是要培養學生視覺素養與語文能力,教會學生會思考、會交流、會溝通,懂得如何控制等能力。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視覺素養,可以鍛煉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大腦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這段時期大腦思維的拓展對未來的學習生活起著決定性作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死記硬背掌握知識,不重視對知識的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的單一性、枯燥性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影響教學質量。而通過培養學生的視覺素養,將學生的左右腦全部開發出來,鍛煉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視覺素養,可以激發小學生學習的興趣
我國文化底蘊深厚,語文教學要將課堂的魅力及藝術氛圍帶給學生,使其對語文教學產生無限的遐想。而傳統的單一式教學無法展現語言的魅力所在。小學生由于年齡都比較小,知識面掌握的比較少,還有很多可以潛在開發的部分。所以,需要教師采用創新的教育手段,全面發展學生的視覺素養教育。通過利用多媒體等技術手段,帶給學生視覺上的盛宴,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運用,培養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視覺素養教育的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促進小學生智能教育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就是視覺素養教育。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在確保語文教學內容的正常教學開展之外,要積極培養小學生關于視覺的學習與交流。
(一)開發視覺感知能力
當今時代背景下,人們過分依賴高科技,使得錯別字的現象時有發生,也有很多學生甚至只會打字不會寫字。這些現象引起了教育機構的重視和關注。針對此類現象,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視覺材料,比如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漢字的組成結構、特點等演化過程用多媒體展現在學生面前,再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加深對漢字的理解能力。同時將漢字涉及的詞語、成語等用動畫等形式展現出來,進而開發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及視覺感知能力,感受色彩、動畫等漢字的魅力所在。
(二)提高視覺表達能力
教學工作者傳授學生知識的目的就是教會學生正確地運用新知識和原有知識的有效結合。這無疑是對教學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視覺素養材料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方式方法進行生動的表達。通過視覺將畫面輸入大腦,經過大腦加工,用自己的方法表達出來。通過與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互相分享,又進一步加深了印象和理解,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三)借助視覺圖像講解內容,培養學生視覺解讀能力
培養學生的視覺素養主要就是培養學生的視覺解讀能力。通過培養學生掌握視覺解讀能力,教會學生通過視覺形象輸入大腦,進行深層次的理解。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如何觀察視覺圖像,與課堂所要學習的文章或文字內容建立起聯系,從而更好地去理解文章內容。關于書本中也有一些圖像,那些圖像只是一部分,不能將教學內容完整地表達出來,所以需要教師加以引導,挖掘學生創新力、想象力及觀察力等視覺解讀的能力。
(四)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
機械、傳統的教學方法逐漸摒棄,逐漸向多樣性、娛樂化的教學模式轉變。更需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活動、創設情景及鑒賞等形式,不斷優化教學手段及方法,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帶領學生相互交流、分享。在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環境中共同發展、共同進步,進而不斷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
(五)靈活運用培養媒介
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及方法,使得教學質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師要懂得靈活運用培養媒介,提供學生創新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另外,也鼓勵學生勇于犯錯、勇于探索,給學生發揮才能、展現自我的機會。通過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提供方便、快捷及全方位的學習平臺,向綜合性、全能型方向培養學生,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視覺素養,不僅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鍛煉了學生的視覺思維能力,不斷優化教學,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因此,對教師要進行視覺素質的培養,采用創設視覺情景、借助視覺圖像等方式,給學生以視覺的沖擊,以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視覺素養教育。作者在本文中結合多年教學從業經驗,對小學語文進行視覺素養教學培養進行研究、探索,為提高我國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供參考,實現我國教學事業飛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羅雙蘭,張舒予.新西蘭中小學語文課程中的視覺素養教育及其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12(5).
[2]吳兵,王清,韓仁瑞.北美地區青少年視覺素養教育特色與啟示[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10).
[3]劉婷.初中生視覺素養教學活動探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3.
(責編 張景賢)